原創 2018-4-9 艾肯家電網/文思

各類媒體在最近一段時間對由美國一意孤行打起的貿易戰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與闡述, 太多的學者, 專家對此次中美的貿易交鋒有著詳致的解讀與分析, 所以, 不需要筆者再對中美經濟發展史上的這次貿易進行贅述. 有一點可以肯定, 無論中美貿易戰在後期演化到怎樣的程度, 身處全球化大發展的空調行業及身處其中的企業必然會受到衝擊,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資本市場在貿易戰爆發之初就已經有了迅疾的反應.

同樣可以肯定的是, 已經是全球製造中心和市場中心的中國空調產業並不會因為此次貿易戰而出現地位的搖擺, 只是, 短期內出口市場的波折, 成本的上升, 壓力的增加乃至大型家電企業全球化進程的承壓則是在所難免. 當內外經濟聯繫愈加緊密, 當對國際化市場滲透得愈加密緻, 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也就愈加的直接.

空調市場內外交困

3月底, 中國空調產業又一次爆發出了一波漲價潮, 自前年年底開始, 空調產品便步入一個價格持續性上升的通道之中. 2017年階段性的供不應求矛盾曾經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價格上漲的動力, 但最根本的作用力仍然是來自於不斷增長的成本. 繼銅, 鋁, 鋼, 泡沫, 包裝箱, 物流運輸等等成本向上之後, 製冷劑成為了成本上揚的又一個接力棒, 巨大的增幅逼迫著許多空調工廠不得不向下遊釋放成本上漲的壓力.

誠如大量的新生品牌進入行業的主流視野, 過去兩個年度國內空調市場的爆發性增長, 和冰箱, 洗衣機, 電視機等家電領域的遲滯格局, 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空調行業, 更何況, 去年曾經出現了產能缺口刺激了產能擴張熱潮在2018年度的出現. 供求矛盾在當下又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激化.

零售和工程機市場的走勢並沒有能夠跟得上企業對今年乃至後期需求的預期, 高目標牽引推動了2018製冷年度的出貨量在上一個周期內較高曆史基礎上再次增長, 於是, 超過4200萬套的國內市場庫存量成為了必然結果. 回想2016年度之前的行情, 今年如此巨量庫存彷彿是又一個輪迴的重現.

本來可以緩解國內市場產能釋放壓力的出口市場在中美貿易戰火燃起之後便掉進了一個較為惡劣的環境, 2017製冷年度以超過5200萬套的出口量在當時創下曆史新高, 同樣是連續兩年增長的空調出口本可以獲得更為優越的發展, 2018年度前期國際市場產銷規模畢竟依然在增長, 但此次中美貿易交火讓此良好的勢頭繼續挺進在短期內面臨阻力.

即便是號稱在500億美元基礎上又增加1000億美元並涵蓋資訊與通訊技術, 航空航天, 機器人, 醫療, 機械等1300多種商品的關稅徵收, 不涉及空調產品, 但是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經濟大格局下, 美國的單邊貿易政策必然會對空調出口帶來負面作用, 空調產業不可能在這場貿易衝突中獨善其身.

全球化大勢不可阻擋

北美市場曆來是中國空調產業出口銷售的主力區域, 在空調國際化中的出貨佔比一直較高, 尤其是在以窗機為代表的整體式產品上佔主導型地位, 近幾年以來分體機的規模也呈上升之勢. 不過, 在各個空調企業當下的全球化發展格局中, 北美市場是重點卻不是戰略性選擇, 歐洲, 中南美洲, 南亞, 東南亞等等區域的規模化發展前景顯得更為優越. 一個規模可觀的國別區域很難撼動空調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之路.

中國大型家電企業從來沒有把自己拘囿於國內市場, 事實上, 全球化已經成為了諸如美的, 海爾, 格力等等企業的核心方向, 美的集團甚至把全球化經營作為了企業發展的三大戰略主軸之一. 今年年初和前不久, 海爾和美的各自都對外公布了集團的營業收入, 非常巧合的是, 這兩大家電集團去年的營業收入都是2419億元, 更為巧合的是來自海外的銷售規模都達到了總收入的50%左右.

在這些白色家電巨頭把國際化業務作為企業經營支柱的同時, 諸如TCL, 奧克斯, 志高, 海信科龍等等在最近幾年內的出口量同樣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階段, 包括以日立, 夏普, LG, 三星為代表的空調品牌, 也以中國為製造中心向全球範圍內輸出產品.

致力於全球化發展的不僅僅是主導和主流品牌, 近些年來快速崛起的一些空調企業比如美博也希望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上有所大的作為. 中國空調產業的全球化發展是大勢所在,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的宏觀訴求下, 空調企業正在從傳統的產能輸出, 外匯創收, 貼牌代工模式向著自主品牌推廣, 技術創新, 本土化適應等等方向升級.

全球化製造中心地位穩固

中國空調產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然方向並不僅僅是因為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所致, 更大程度上, 是因為我國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無可比擬的產業鏈配套體系, 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地位.

這種地位的形成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 以日立, 夏普, 松下, 三洋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開始了中國市場的製造建設之路, 而此後伴隨著市場需求的高速爆發, 國產品牌蜂擁出現並推動了產能的大幅提升. 從2003年度開始的洗牌浪潮, 在肅清產業競爭秩序的時候反而刺激了空調製造產業配套資源的進一步豐富. 時至今日, 我國形成了廣東, 江浙滬, 安徽, 武漢, 青島等等多個製造圈.

圍繞著這些製造中心, 形成了從模具, 壓縮機, 電機, 兩器, 鈑金, 包裝箱等等龐大的配套群, 產業鏈配套體系的建立是一個資金不斷沉澱, 技術不斷積累, 市場不斷髮酵的過程, 現如今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用空調產品均被打上了中國製造的烙印. 中美貿易戰再甚囂塵上, 也不會動搖這種製造核心地位.

在中國空調企業於全球範圍內銳意進取的同時, 傳統的外資家電品牌及企業紛紛弱化了在諸如空調產品上的投資. 以美的, 海爾, 格力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集團以龐大的技術資源投入, 掌控了全球範圍內空調產業的技術主導地位, 而且, 美的和海爾還以資本為紐帶, 將很多的外資品牌納入自身懷抱,

中國空調產業當下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在短期內基本無法被複製, 外資品牌大多在白色家電領域出現了戰略性的撤退, 國產品牌無論是在技術, 產品還是在市場, 渠道, 製造上都擁有全面領先的優勢. 誠然, 中美這次貿易交手不可避免的會對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及空調產品的出口銷售形成衝擊, 但這根本不會改變中國空調產業的全球製造中心的地位.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