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 | '刷臉' | 過安檢的背後

智能識別系統在重慶江北機場應用.

將臉對準機場安檢口的一個小屏幕, 安檢設備將所獲映像與身份證進行比對, 確認無誤後即可順利通過. 前不久, 《中國科學報》記者在重慶江北機場體驗了一次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

據了解,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與智慧航安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了這項智能識別技術, 通過讀取身份證登記照與現場持證人員的臉部進行比對驗證, 現場識別率超過99%, 驗證速度僅1秒. 近日, 該項目順利通過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 (弘光專項) 專家組驗收.

'黑科技' 打造領先識別技術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石宇告訴記者: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擁有領先的識別技術, 驗證快, 準確率高, 對人臉角度, 光線, 表情, 遮擋等有較好適應性. '

在投入產業化之前, 團隊曾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核心技術研發工作. 石宇把演算法比喻成小孩的大腦, '讓小孩聰明, 就得見多識廣, 我們讓電腦的神經網路學到更多數據, 提取出模型概念, 這就和人腦概念有點類似了' .

區別於考勤系統 '1: N' 的比對方式, 這項技術是把身份證照片與本人進行 '1: 1' 的比對, 技術實現上需要大量的數據區別模型.

石宇介紹: '在早期的版本中, 智能識別系統硬體方面只有一個屏幕, 而且只會在刷身份證的瞬間拍照, 通過單張照片來和身份證資訊作比對, 識別速度慢, 比較耽誤旅客時間. 在總結了民航專家組的意見, 並進行了系統改造後, 不僅從旅客使用體驗角度出發增加了一個面向旅客的屏幕, 系統還能通過更為智能化的演算法, 截取旅客在刷身份證之前三秒的視頻做分析, 從中獲得質量更高, 更利於比對的照片, 這樣一秒鐘就可以出比對結果, 在保證識別率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通過效率. '

在快捷與精準的基礎上, 智能識別系統還做到了小巧的外觀與便捷的操作. 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理念, 可根據現場實際環境選擇單屏或雙屏設備, 選配不同型號的攝像頭或讀卡器. 考慮到機場的實際情況, 研究團隊在前端增加了一個可供操作的平板電腦, 並對程序作了針對性的改進優化, 即使斷網系統也可以正常運轉.

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 有效杜絕了違規使用身份證件過檢的行為, 能夠很好地配合治安, 反恐和追逃行動, 預防受控人員登機, 提升機場空防安全. 同時優化了安檢人員的工作流程, 有力地支撐了建設多層級, 非幹擾, 系統聯動的智慧航空安保方案, 顯著提升了安檢整體水平.

技術與實際需求結合

位於重慶, 北京, 上海, 長沙的四個重點國際機場作為第一批智能安檢識別系統的試驗田, 為研發團隊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當時每個機場開設了兩三個通道進行試點, 試運行一個月後, 民航專家組召開分析會, 對我們的產品很認可, 希望擴大使用面積, 並且協助他們制定相應的流程標準. ' 石宇說.

2017年4月初, 重慶江北機場T2航站樓的所有通道都安裝了智能安檢識別系統, 其他城市也在逐漸推廣此項技術. 截至發稿前, 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已在國內62家機場的557條通道進行了示範應用.

石宇告訴記者, 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機場的過程, 也並非一帆風順. '作為科研機構, 我們在產業化方面並不那麼擅長. 例如使用產品的機場越來越多, 我們抽不出那麼多的人力, 物力來應對現場安裝, 技術支援等, 大面積落地試用的經費也比較緊缺. ' 他說.

面對這樣的困境, 重慶研究院選擇與智慧航安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一方面共同展開技術研發, 另一方面藉助後者的產品經驗與運營經驗, 更好地實現科研成果的產品化和市場推廣. 與此同時, 中科院的弘光專項也為團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研經費支援.

由於安檢的特殊性, 每引進新技術, 機場都會進行測試和對比. 2017年5月, 廣州白雲機場展開了一次智能識別技術的大規模 'PK' , 對4家廠商進行現場測試. '其餘幾家都是市場化的公司, 但在為期50天的測試裡, 我們的效果最好. ' 石宇說道.

除了機場安檢, 智能人臉識別技術還被應用到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殺公祭活動的檢錄驗證系統中. 研發人員將工作人員資訊儲存到檢錄系統中, 系統可以自動識別身份, 有效避免了 '冒名頂替' 現象, 獲得了國家公祭儀式安保工作領導小組的稱讚與感謝.

繼續加快推進示範應用

作為正式運行僅三年多的新建院所, 重慶研究院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被寫入了中科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報告, 被認可為 '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為經濟社會發展, 科技進步和國家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代表性成果' .

2018年1月29日, 國際民航組織14國理事會代表參觀考察了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 已準備把人臉識別產品寫入國際民航組織產品清單.

石宇說: '實現多民族旅客環境下的安檢智能識別是這個項目的重要科研方向和目標. 另外, 在中科院曼穀創新合作中心的協助下, 重慶研究院已開始與曼穀國際機場進行技術對接, 面向國家 '一帶一路' 倡議, 輸出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和產品. '

目前, 研究團隊正在推進民航安全檢查中人臉識別應用技術的標準制定工作, 加快落實人像數據中心及測試平台的建設. 未來, 國內首個億人級人像數據中心和千萬人級人臉識別測試平台將由此誕生, 不僅為技術升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也為國家公安, 交通, 金融等領域的人臉識別安防共性技術發展提供必要的數據基礎保障.

石宇表示, 除了標準制定與平台建設外, 團隊還在研發全流程無紙化人臉識別通關係統——這是集旅客身份驗證與複核, 智能安檢輸送, 動態人臉識別, 通道監控, 布控資訊管理, 道口自助通關, 機場員工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安檢資訊管理系統, 預計今年6, 7月就能在機場投入使用.

根據機場需求, 重慶研究院還將逐步推進X光安檢機判圖人員工作狀態管理, X光安檢機自動檢查, 重點區域人車管控, 機場周界防護等系統的研發和示範應用. 這些技術將為機場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帶來的實際價值與市場潛力都非常大.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