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 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 国内手机出货量继续延续下行调整趋势.
数据显示, 2018年3月,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018.5万部, 同比下降27.9%, 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8737万部, 同比下降26.1%.
其中, 2018年3月, 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08.3万部, 同比下降28.6%, 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3.0%. 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87万部, 同比下降27%, 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3.7%.
而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4%, 2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37.1%.
这也为意味整个2018年第一季度,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厂商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下跌的趋势.
对于上述数字, 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两点因素导致: 第一,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仍然是以去库存为主, 各大厂商新机发布都集中在3月下旬. 数据真正止跌要到第二季度.
第二, 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结构化行情, 整体大跌背后可能二三线以下品牌疲软, 而一线品牌应当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正如上述人士分析的一样. 中国已经进入了后智能手机时代, 强者恒强的格局愈发明显, 市场数据也要拆分看待. 从供应链看, 春节后一线手机厂商包括华为, 小米, OPPO, vivo等掀起了追加订单热潮.
以手机核心供应链厂商舜宇光学为例, 近期股价一度创出了历史新高. 3月9日, 舜宇光学还发布公告称, 2018年2月, 公司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上升31.9%, 环比增加6.0%, 主要是因为公司手机镜头市场份额的上升.
目前, 业内主流观点认为, 手机厂商结构化行情也将传递到供应链厂商. 2018年供应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个是新技术导入, 带来巨大的增长市场; 二是原本有技术, 有实力的厂商将进一步收割市场份额.
第一, 新技术带来的成长;
供应链厂商要成长, 新技术是关键. 目前看, 今年将有多项新技术量产, 包括 '全屏幕' , '无线充电' , '屏内指纹' , '3D感测' , '外观材质' , 'AI技术' 等创新技术.
在指纹领域, 目前vivo X21 已经量产屏内指纹, 今天雷军也确认小米7 将配置屏内指纹.
在无线充电领域, 3月27日小米最新发布的小米MIX2S 配置了该功能, 而且将充电底座价格降到了99元. 据集微网了解, 目前无线充电市场快速爆发, 其中在发射端市场有近10倍成长, 导致NPO电容等物料缺货, 价格暴涨; 接收端包括华为, vivo等一众手机品牌厂商已经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手机产品.
3D感测方面, 从手机厂商反馈看, 目前华为, 小米, OPPO , vivo等几家大厂商已经确定3D感测为下半年旗舰产品的标配功能.
此外, 在外观材质方面, 包括玻璃, 陶瓷等有望替代金属机身, 更多摄像头将提高拍照能力等, 这些都将带来供应链增量.
第二, 结构化行情, 强者恒强;
新技术中可能会出现几家大的供应商, 不过总体预判, 2018年依旧是传统大供应商的天下, 市场也将越来越向他们集中.
供应链人士表示, 2018年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的集中, 将进一步传递到供应链厂商中. 以国内为例, 如果抓住华为, 小米, OPPO, vivo 等四家厂商, 也意味着会获得更多市场, 而其余二三线厂商命运堪忧.
例如ODM厂商, 据调研公司赛诺报告显示, 目前行业第一阵营是闻泰与华勤, 两家具备绝对优势, 目前出货量均在8000万部左右. 而第二阵营龙旗和与德出货量均低于3000万, 两大阵营差距明显. 分析人士称, 2018年闻泰与龙旗依旧会保持优势, 甚至近一步扩大份额,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华为, 小米绝大多数的ODM订单.
总之, 整体看2018年智能手机大盘依旧稳定, 供应链厂商整体业绩也将趋于稳定. 不过, 类似前几年行业齐涨局面会消失, 取而代之将是强者恒强的结构化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