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董明珠: 一面獨斷一面投入

新京報記者 朱駿 攝

'鳩佔鵲巢or銀隆新生? ' 銀隆近日再次換帥的消息傳出後, 關於董明珠的議論又起.

新變局中, 銀隆創始人團隊退出公司最高管理層, 銀隆副總裁, 原格力電器鄭州公司總經理賴信華接過總裁一職. 董明珠曾在多個場合為銀隆技術月台, 但也反覆提及銀隆的粗放式管理問題. 在一次與銀隆前董事長魏銀倉同台時, 對於董明珠的嚴格要求, 魏笑眯眯地稱 '儘力' , 董明珠立即反嗆, '不是儘力, 是必須! '

高曝光率往往伴隨著高爭議度, 近年來, 有董明珠在的場合, 似乎總不缺少 '話題' . '差一分錢, 也是差距. ' 日前接受新京報專訪時, 回應與雷軍的 '十億賭約' , 董明珠話語簡潔, 堅決. 這是她向來的風格, 是一個對自己的看法和決定極其篤定的人. 但這樣的篤定有時也被視為一意孤行, 尤其在格力業績波動之時.

面對爭議, 董明珠曾經說過一句很不尋常的話, '沒人恨不是完人. ' 她說自己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

中國家電業曾是明星企業家誕生最多的地方, 也是明星隕落最多的地方, 春蘭的陶建新, 科龍的潘寧等已是一個個塵封在時代泥淖中的名字. 但董明珠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依然響亮.

近日, 新京報記者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 對話董明珠本人, 格力前董事長朱江洪, 格力新老員工, 供應商及行業專家等, 多方視角之中的董明珠, 有商業強人的獨斷, 也有企業家的格局.

'十億賭約' 背後野心與耐心並存

齊肩的捲髮, 淡淡的唇色, 米色高領毛衣搭配格子紋闊腿褲, 愛笑, 會捧捧熟識的女記者的臉蛋, 再來一個擁抱, 這是3月中旬出現在新京報記者面前的董明珠.

很難想象, 這就是中國家電業最有權力的人之一, 那個對手眼中 '桃花過處, 寸草不生' 的狠角色. 董明珠注重自己儀錶, 夏天愛穿連衣長裙而非職業套裝, 似乎仍留存有一份30歲那場大變故之前的審美, 但除此之外, '董格力' 就是她的全部內涵. 她曾說, 自己處事風格是 '責任需要' , '如果不做董事, 相信三五個月就會回到原來的我, 比較隨和' , 但她也曾提到, 自己 '骨子裡有一種堅韌的東西' .

1990年, 36歲的董明珠加入格力做業務經理. 頭兩年, 她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 占整個公司的1/8. 起步漂亮, 後勁也足. 2017年, 董明珠獨立執掌格力電器五年, 這五年格力電器的營收是過去21年的1.9倍, 利潤接近4倍, 淨利潤率達15%. 這一組組被外界反覆引用的數字, 幾乎就是董明珠的 '話語權指數' .

她時常強調自己與格力那種生死相依的關係, '你對我個人有意見可以, 說格力不行' . 但近幾年格力面對的爭議就沒停過. 外界對董明珠和雷軍 '10億賭約' 及 '多元化陷阱' 的話題緊抓不放, 她曾經要麼抵觸, 要麼輕輕帶過. 去年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 她回了一句 '媒體炒作賭約沒意思' , 便不再多言.

不過, 近日面對媒體, 她笑容更多, 似乎也更放鬆. 從已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財報數據看, 格力業績回暖.

兩會上, 她與小米CEO雷軍在代表通道上同台, 均談及中國製造, 那個賭約再次引發一波議論, 這次面對記者她沒有迴避.

'5年快到了, 您還記得這個約定嗎? '

董明珠: '僅僅才5年時間怎麼會不記得? '

'那您現在還有信心嗎? 雷軍那邊好像在緊追. '

董明珠: '緊追……差一分錢, 也是差距. 我覺得這個比較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平台上, 因為他基本上是以代工為主. '

對於賭約, 記者近日聯繫雷軍未獲回複. 不過在2013年底發起賭約後1個月, 他在微博上稱, '董明珠是我尊重的珠海企業家, 格力是珠海支柱性企業. 以後, 只談小米自身發展, 不談10億賭局了! '

2015年, 小米曾聯合美的進入空調領域, 同年, 格力開始為格力手機預熱宣傳.

這組外界直呼 '看不懂' 的布局實則是二人的較勁嗎? 就格力而言, 董明珠曾如此描述做手機的野心: '2015年要賣5000萬部' , '我的老用戶拿到我的手機, 我希望他能用三年……但三年以後, 我就讓他必須要換' , '我的手機在世界上第一, 2米摔下去不會壞' ……但在外界看來, 這樣的野心是董明珠的一意孤行.

今次受訪時, 董明珠對記者談到, '雖然今天我不可能做到幾千萬台, 甚至幾百萬台我的手機都沒有, 但是我希望這100萬個消費者只要用到我的手機, 他們都認可, 我覺得就是成功了. ' 她說, '因為很多人在用這個手機, 用我的其他的產品跟我的空調比, 我的空調在全球已經佔有了絕對的領導地位, 我又不是神仙, 就是我做得再好也得別人接受這個過程, 對吧? '

言語間依然自信滿滿, 但她沒再強調 '大目標' , 也沒硬邦邦地反駁, 而是在講述服務消費者的初心. 或許, 在昭示格力多元化布局的野心之後, 董明珠如今更需要的是外界對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多元化之路: 一意孤行還是篤定自信?

董明珠的話語體系由 '是或否' 構成, 幾乎沒有中間地帶. 她是一個對自己的決定極其篤定的人. 當別人問, '內心有過懷疑嗎? ' 她反問: '我為什麼要懷疑自己? 我從來沒有判斷失誤過. ' 她繼續反問, '自己的產品自己沒信心, 別人怎麼有信心? '

據業界預測, 2017年格力營收將達到約1500億元 (已公布的前三季度數據為1108.75億元) . 董明珠2012年提出的 '未來5年, 每年業績增長200億元' , 仍言猶在耳, 經曆了2015年與2016年的業績下滑, 格力似又回到了 '衝刺跑道' .

這一利好發生在格力電器董事會改選之前的關鍵節點.

外界普遍認為, 今年換屆, 董明珠連任董事長几乎沒什麼懸念. 一位曾經接觸過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朱江洪的人士對記者提到, 朱江洪也認為, 為了企業穩定, 珠海市不一定會推薦新的人選, 如果推薦新的人選就要考慮風險, 但接不接得上, 心裡沒底.

在回答 '加入格力後, 有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個企業奉獻多長時間' 時, 董明珠對新京報記者說, '當時到格力根本就沒想過我在這裡能幹多久,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沒有這個想法, 我們選擇的職業就需要幹一輩子. '

不過回暖的數字仍沒有打消2015年以來盤旋在她身上的質疑.

董明珠的篤定反被一些聲音視為 '一意孤行' , 稱是她致使 '單打冠軍' 格力落入 '多元化陷阱' , 而格力的營收結構就成為外界攻擊董明珠一個最具體的 '靶子' : 從2013年成立大松生活電器, 到2014年明確提出 '多元化' , 再到2015年推格力手機……董明珠一直在其他領域進行嘗試, 但從2013年至2016年, 格力空調營收佔整體營收的比例僅從89%降到81%.

格力真的需要多元化嗎?

在朱江洪治下, 格力一直是專業化的代名詞. 一位曾在格力工作近十年的前員工對記者提到, '格力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成立了一個投資管理部, 探索廚房電器方面, 最終也沒有下手. 可能是朱總的意思, 他覺得空調都沒做好, 就做其他的東西. 當然你說他錯嗎? 沒錯啊. 那是在90年代末. '

到今天, 儘管對格力電器多元化布局頗有微詞, 但家電專家劉步塵受訪時談到, 從專業化到多元化 '一定是' 格力的一個必然選擇, '所有大企業的發展路徑都是這樣. ' 但他認為, 格力現在的布局缺乏邏輯性, 並從銷量, 渠道, 品牌等方面細數其入局手機行業的不合理性.

但在董明珠看來, 格力做手機有核心優勢, 一方面是格力對品質的控制非常遊刃有餘, 另一方面是手機將成為智能家居入口, 和格力其他的電器產品能結合起來. 劉步塵對此表示: '企業做手機的時候都說是要找到一個智能化的控制入口, 但有的成功, 有的失敗. '

老對手美的與格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事實上, 前者 '跨界' 的步子邁得更大, 十幾年前便先後進入地產, 客車等領域. 有業內人士受訪時談到, 企業多元化有兩個步驟, 第一步是相關多元化, 後面才是弱相關多元化, 或不相關多元化. 美的的相關多元化早在2000年已完成, 而格力在多元化布局時間不長, 部分業務卻跳過了相關多元化階段.

但董明珠自然不會將格力的未來完全押寶在手機這一項業務上, 也許因為後者具爭議度和話題度, 2B端的布局, 更宏觀的布局被湮沒在議論聲中. 董明珠身邊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 格力正在向多元型的工業集團轉型, 未來格力的標籤將不再是 '家用電器' 而是 '精工製造' . 這一布局據說始自2012年.

'網紅企業家' 認準鐵腕管理

每天早上, 數萬名員工如潮水般湧向1500畝的格力園區, 每天夜晚, 又如潮水般退去, 漲落之間, 像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掌門人那樣, 董明珠非常在意自己對企業的把控力. 劉步塵稱, '在格力花一分錢也要她簽字' .

董明珠被稱作 '網紅企業家' , 不用明星打廣告, 親自代言格力產品, 將自己的形象與格力的品牌綁定在一起. 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就是董明珠, 並引起了不少非議.

對此, 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我說我是格力的負責人, 我告訴你, 你買的產品如果有問題我負責, 你能找到我. 如果是明星, 你可能找不著, 你去找誰啊? 你可以找我, 這就是我自己來做廣告的原因. '

這種品牌策略背後或有對分散股權帶來的控制權隱患的擔憂. 一旦格力電器與珠海國資委的 '父子矛盾' 出現新問題, 或者格力再次面臨 '野蠻人' , 影響力將會是持股僅0.74%的董明珠一個相當重要的應對砝碼.

控制力表現在對內管理方面, 就像一些商業強人, 她注重細節, 結果導向, 不控制自己脾氣, 甚至會當著媒體的面發火. '管理就是鐵, 怎麼會是藝術呢? ' 董明珠將自己的管理概括為一個 '狠' 字, 對員工狠, 對自己更狠, '在格力28年沒休假一天' .

格力員工龐爽對新京報記者談到, 進入格力後覺得董明珠比他想象當中的要更厲害. '一方面就是讚美的, 這個人很厲害, 另外就是她的管理方式上, 確實是鐵娘子的這種厲害. ' 他說, '給我印象最深刻, 就是每次跟她彙報工作的時候, 你首先是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吃透, 其次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張, 另外就是一定不能走尋常路, 要有創新, 如果做不到這三點的話, 你就會被她罵. 這個罵要加一個引號, 更多的是一種批評. '

雖然此前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但董明珠仍身兼格力電器董事長和總裁雙職, 同樣是 '大權在握' .

前述接觸過朱江洪的人士對記者提到, 在朱江洪眼中, 董明珠變了一些, 以前挺客氣的, 大小事務都會彙報, 現在說一不二, 其他人提意見可聽可不聽, 權力太過集中肯定會令一個人產生某些變化.

在龐爽看來, 董明珠所謂的脾氣這些東西都只是表達的一些方式, '董總其實是在最大程度地減少溝通成本. '

一位接近供應商的人士對記者透露, 現在有些供應商在一些問題上與董明珠存在分歧, 雖然董明珠個人 'all in' 銀隆, 但一些供應商似乎並不那麼看好該領域, 覺得風險太大.

前述格力前員工認為, 相較於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組織構架, 事業部制結構也許更適合多元化布局.

董明珠自己不避談 '集權' , 她曾說, '在決策上一定是集權的, 但在執行上, 是分權的. '

龐爽從自身的經曆講到, '她並不是一個不接受意見的人, 你提完之後, 她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的話, 她也會改變. 但這個事情的發生機率比較低, 因為她從來不犯錯. ' 他說, ' (她的要求) 有的時候你可以理解, 有的時候你不能理解. 你不理解但你去執行, 那個結果就是她早就預料到的. 所以說她作為一種領袖型的企業家人物, 其實是有天賦的. '

重倉新能源, 董明珠再下注

董明珠身上存在的一些爭議, 並非是徹底兩極化的. 受訪的部分對象儘管不認可她的一些布局和管理方式, 但仍承認, 她始終為實體經濟月台, 堅持技術創新, 這是支撐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的東西, '她說要有技術才有市場, 包括格力一直在抓質量, 這一點她從沒改變, 這些都是她非常可貴的一面' .

面對質疑, 董明珠說, '沒人恨不是完人. ' 這句話很有意思, 在慣常語境中類似表述應該是 '有人恨很正常, 人無完人. '

董明珠 'all in' 銀隆, 有供應商不看好, 有業內人士不看好, 也有輿論不看好, 那麼她為什麼要做?

對於銀隆主打的鈦酸鋰電池, 一位電池專家對新京報記者分析, 在目前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裡, 比較少看到有鈦酸鋰的車型, 這個目錄意味著哪些車能拿到補貼, 如果拿不到補貼, 意味著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夠高, 並且在這樣的情況下, 生產成本很高, 比較難盈利. 他談到, 銀隆在快充領域是領先的, 但快充和續航目前看兩者很難兼顧, 這是限制鈦酸鋰電池推廣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董明珠曾說: '你收購一家企業, 不是因為它過去很好, 而是因為它未來會很好. ' 她堅信銀隆電池的續航 '一定會突破, 只是時間問題' , '銀隆最缺的是過去他們粗放的管理' .

媒體最新的消息是, 魏銀倉離開後銀隆再換董事長: 原銀隆董事長兼總裁孫國華即將卸任, 第五大股東普潤資本總經理盧春泉出任董事長, 銀隆副總裁, 原格力電器鄭州公司總經理賴信華出任總裁. 此次變動意味著銀隆創始人團隊退出了公司最高管理層, 格力前高層賴信華由此引發關注.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 董明珠進一步講到, '新能源我認為是一個國家戰略, 因為新能源從目前來講還沒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領先……它是一個新的起點, 一個新的探索, 一個新的轉型. 新能源的選擇, 不是因為這個企業好, 是因為站在國家層面. 我們是具有挑戰的, 要去創新. 而且它和我們格力也是非常相關的, 特別是儲能領域. '

新能源的前景如今尚難判斷, 不過, 做一些決策時, 短期盈利似乎並不是董明珠的最大訴求, 她談得最多的是國家戰略, 企業責任這類更宏大的命題, 但沒人覺得她是在唱高調.

就客觀事實而言, 董明珠應該是格力的職業經理人, 但在龐爽等員工看來, '董總是以企業家的高度在跟格力發生著關係. ' 對於一名職業經理人而言, 經營數字也許是最大的執業目標, 但對於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大局, 與格力相互成就的董明珠而言, 執業的目標更多是基於自己長期堅守的原則和信念.

在董明珠近期的一個表態中, 她定下了新的 '小目標' : 格力未來的發展, 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多少千億的目標, '未來五年, 我們要在智能裝備發力, 智能裝備必須堅持自主創新, 成為格力電器未來的第二主業. '

這一次, 董明珠是否找對了方向?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