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 | 中國自信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參與了國際大洋發現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同期相繼啟動建設同步輻射光源,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數十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以上) 這些都為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累了經驗, 奠定了基礎. ' 4月3日, 科技部組織專家解讀《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 ,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葉冬柏表示, 科學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 許多科學問題的範圍, 規模, 複雜性不斷擴大, 已遠遠超出單一國家的承受能力, 使國際大科學合作成為一種必然.

從投身參與到以我為主, 再到積極牽頭組織,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領域中頻頻亮相, 並收穫了諸多經驗和成果.

'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以來, 中國在國際組織管理, 大科學工程項目管理, 核聚變技術, 大科學工程人才團隊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說.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不僅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 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 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 葉冬柏說, 中國提出並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 將為解決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貢獻中國智慧, 提出中國方案, 發出中國聲音.

《方案》明確, 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三步走' 發展目標, 到2020年, 培育3到5個項目, 研究遴選並啟動1到2個我國牽頭組織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到2035年, 培育6到10個項目, 啟動培育成熟項目; 到本世紀中葉, 啟動培育成熟項目, 在國際科技創新治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持續為全球重大科技議題作出貢獻.

回應項目遴選提問時, 葉冬柏解釋說, 要聚焦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 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深遠的研究領域, 選擇能夠在國際上引起廣泛共鳴的項目, 力求攻克重大科學問題. 比如物質科學, 宇宙演化, 生命起源, 地球系統, 能源等, 我國已在這些領域逐步具備從學習跟蹤向並行, 引領轉變的優勢.

'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 要設定好的議題吸引他國參與, 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 如能源危機, 重大疾病等. ' 羅德隆說, 同時, 要借鑒國際經驗, 在大科學計劃發起, 組織, 建設, 運行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創新.

來源: 科技日報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