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越大越危險

不少人一聽到腸息肉就有種恐懼感, 認為會變癌.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韓魯浙表示, 其實腸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及腸息肉病, 只有前者癌變的可能性較大.

腫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 絨毛狀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臨床上管狀腺瘤患者較多. 比起有蒂腺瘤, 無蒂腺瘤的癌變率較高, 並且腺瘤越大, 其中絨毛成分越多, 越可能癌變.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 錯構瘤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 黏膜脫垂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癌變可能性都較低.

如果在腸道出現數目多於100顆的息肉, 並具有腸息肉病的特殊臨床表現時, 我們會懷疑患者患了多發腸息肉病.

腸息肉的癥狀包括便血, 大便習慣改變, 腹痛等, 如患者出現間斷性便血, 大便表面帶血, 大便時間, 次數改變, 或者不明原因腹瀉, 便秘等, 都應警惕. 對部分人而言, 腸息肉不會有明顯癥狀, 因此,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最好做腸鏡檢查, 若未發現腸息肉, 可以5年後再複查. 易患腸息肉的高危人群, 包括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腸息肉者, 長期抽煙, 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食物, 便秘或腹瀉者, 均應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

發現腸息肉後, 醫生一般會根據息肉的大小, 數量, 位置和病理性質等選擇治療方案. 不論良性還是惡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 息肉都有癌變的可能, 因此, 只要發現息肉, 最好及時切掉. 小息肉一般在做腸鏡檢查時即可摘除並送病理檢查. 直徑大於3厘米的腺瘤, 特別是絨毛狀腺瘤, 一般會經手術切除. 如已有癌變, 則根據癌變範圍, 選擇局部腸壁或腸切除手術.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