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硬體不如多做預防

世界銀行曾預測, 到2030年, 中國卒中患者數量將達到3000餘萬例, 冠心病患者將超過2200萬例.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 幾乎1/5中國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報告指出, 儘管我國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嚴峻挑戰. 如何通過健康管理, 提高疾病防控水平? 《生命時報》記者就此專訪美國心臟協會前主席, 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教授西德尼·C·史密斯.

生命時報: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 您認為, 美國近十年的主要變化有哪些? 經驗是什麼?

史密斯: 這些年, 我們做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改善醫院治療質量, 另一個是公眾教育和社會倡導. 前者聚焦治療, 後者重在預防. 美國心臟協會通過循證醫學研究, 制定一系列 '指南' , 以規範院內治療.

預防方面, 我們開展公眾教育, 希望民眾懂得辨別心臟病, 中風等先兆及典型癥狀. 知道心臟病發作是怎麼回事, 怎樣通過合理營養降低風險, 何時應當尋求幫助等. 除成人, 在校學生是科普教育的重中之重. 同時, 政府開展了一系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倡導活動, 進一步規範食物標籤, 要求對食物中含有多少鹽, 脂肪等進行明確標註; 倡導建立無煙餐廳, 無煙公共區域; 積極進行環境治汙等.

正因上述措施, 過去十年來, 美國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不錯的成效: 心梗發生30天的死亡率降低30%, 心衰30天后死亡率降低16%, 中風生存率提高5%.

生命時報: 您如何評價中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進展?

史密斯: 我對中國的防治工作進展印象深刻,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心血管病在全國發病癒加嚴峻的現狀, 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如禁煙, 空氣治理方面, 中國進步很大. 我這次來北京4天, 空氣很好, 天很藍, 這說明控制汙染方面, 中國是可以做到的, 就像過去的洛杉磯一樣.

生命時報: 就中國現狀而言, 您認為醫院治療改進和公眾教育提升, 哪一項更為迫切?

史密斯: 這兩項是互補的, 都非常重要. 從病人角度講, 醫院治療質量的改善更為重要; 從預防角度看, 教育公眾重要程度可能更高, 因為他們需要相關知識識別危險徵兆, 並學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 很多國家的經濟越來越發達, 並已經意識到, 與其做醫療硬體的改善, 不如多做一點預防工作. 因為相對於預防所花的成本, 治療費用要高出很多.

治療和預防是相輔相成的系統工程. 比如, 患者突發心臟病, 他需要先判斷自己的情況, 並及時呼救; 在送醫院和治療過程中, 醫院就要發揮更大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 在參與了我們質量改善項目的醫療機構中, 約80%的病患能夠在30分鐘內被送至醫院.

生命時報: 由於交通擁堵, 在北京等大城市, 要將患者送醫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非常困難, 您對此有何建議?

史密斯: 大城市的交通擁堵一直是個大問題, 北京是這樣, 我去過的印度孟買, 巴西聖保羅, 包括美國紐約也是這樣. 這時候, 公眾第一時間識別發病徵兆, 並懂得尋求幫助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 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積極應對擁堵, 進而降低死亡率. 比如, 現在一些心電圖監測設備可以直接將患者的心電情況傳輸給醫生, 幫助醫生及時了解情況, 為搶救贏得時間. 據我所知, 有些公司正在設計一種系統, 可以讓出租車司機隨時查詢到具有搶救資質的最近醫院在哪裡, 這一方式以後可以普及到優步, 滴滴的叫車系統.

生命時報: 您能否給中國老百姓一些防病的生活建議?

史密斯: 健康生活主要是7個方面, 不吸煙, 不肥胖, 多運動, 合理飲食, 控制膽固醇, 血壓, 空腹血糖三個主要指標. 具體而言, 不肥胖的概念是體重指數BMI (體重/身高的平方) 低於25; 多運動指每周150分鐘中等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每次運動至少保證15分鐘以上, 才能真正發揮效果; 合理飲食包括5個膳食指標, 即每天水果蔬菜達到4.5份以上 (一份約為1個拳頭大小) , 每周吃魚超過3.5盎司 (約100克) , 每天吃富含纖維素的穀物, 鈉攝入量每天不超過1500毫克, 含糖飲料的熱量攝入一周不超過450千卡.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