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到影像科室接受检查时, 最怕的就是辐射, 尤其是X光, CT和PET/CT等. 有的患者反复咨询医生: '拍片子对我的身体伤害有多大? 查这个病能不能不做CT? ' 更有甚者拿着检查单溜了. 事实上, 能用于医学的检查都是安全的. 下面, 将就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1: 影像学检查的辐射有多强? 辐射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 如地表辐射, 宇宙辐射等, 被称天然本底辐射, 通常约2~3毫西弗/年 (毫西弗是衡量辐射剂量单位, 以下用mSv代表) . 日常坐飞机也有辐射, 飞行1万公里所受辐射量约0.05mSv. 据澳大利亚辐射保护与核安全局的数据显示, 一次胸片约为0.025mSv, 相当于飞行5000公里; 牙片仅为0.014mSv; 乳腺钼靶约为0.4mSv; 头颅CT约2.6mSv; 尿路造影约3mSv; 普通CT约10.6mSv. PET/CT检查由于CT采用自动控制, PET高清技术减少1/3放射性药物, 每次检查辐射量在7~10mSv.
问题2: 所有影像学检查都有辐射吗? B超, 核磁共振检查是没有辐射的. B超的原理, 用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会产生反射波, 探头一边发出声波, 一边接收声波, 并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这就好比挑西瓜, 一边敲, 一边听声音判断是否熟了. 核磁共振里带 '核' ,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它肯定有辐射. 但这项检查相当于让体内的水先振动起来, 再平静下去, 感受里面的振动. 其最大的优势是观察软组织.
问题3: 既然是安全的, 那我可以经常做吗? 总有人担心身体有问题, 三天两头要拍片子, 做CT. 这种做法不可取, 尽管医疗辐射危害极小, 但还是尽可能少做. 国家 '辐射防护三原则' :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制. 也就是说, 若病情需要, 该做就做; 否则就尽量不做.
问题4: 核医学科与放射科有啥区别? 核医学科需要使用特殊放射性药物发射各种射线, 有辐射性, 能特异性显示脏器及其病变, 有利于疾病早期及特异性诊断. 如骨显像能同时显示全身和局部骨骼的细微情况, 可早于X线3~6个月以上诊断肿瘤骨转移; 放射科对全身状况一目了然, 用于肿瘤, 心脑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问题5: 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通常是指电离辐射等, 有随机化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两种. 前者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率 (并非指严重程度) 与剂量相关的效应, 没有具体阈值; 只要接触辐射, 不管多少都可能有危害. 后者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 有明显阈值, 短期受较大剂量照射, 辐射量远超阈值才出现急性危害, 如急性放射病, 放射性白内障, 皮肤放射性损伤等. 医疗辐射量常远低于阈值, 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 但尽管随机化效应发生率极低, 却仍有可能, 且无法预测和预防.
问题6: 为啥已经拍了X光片, 医生还让我做CT或核磁共振呢? 以腰椎病检查为例, X光主要观察骨骼大体情况, 如有无骨质增生破坏, 是否存在椎间孔, 椎间隙狭窄, 椎体滑脱等情况. 由于骨头是圆的, 片子是平的, 深浅组织的影像还可能相互重叠, 隐藏, 所以有时还需拍侧位的X光片. CT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的骨折或其他骨质病变, 了解有无异常软组织影, 是否有椎间盘膨出, 黄韧带肥厚等. 核磁共振则更细致, 准确, 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能看出骨髓是否水肿等.
问题7: 影像学检查影响夫妻备孕吗? 电离辐射可诱导DNA损伤, 造成生精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形, 导致凋亡. 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低剂量辐射后, 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而一次检查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若短期内进行多次检查, 要3个月后查精子活力.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女性不必为做了医疗诊断成像而终止妊娠.
总而言之, 为了病情需要, 应该坦然接受相关检查; 如果没有必要, 应尽量避免, 毕竟还是有潜在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