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竟然有這樣的事: 2017年, 中國兩大著名家電集團——美的集團與海爾集團, 營業收入不約而同定格在 '2419億元' 這個奇妙的數字上.
3月30日, 美的集團(000333)如期發布2017年財報.
報告顯示, 2017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2419.19億元, 同比增長51.35%;實現淨利潤186.11億元, 同比增長17.33%;實現歸母淨利潤172.84億元, 同比增長17.70%;每股收益2.66元.
其中, 美的暖通空調(含家空, 商空兩大板塊)實現營業收入953.52億元, 消費電器(以冰洗產品, 生活電器, 廚房電器四大板塊為主)實現營業收入987.48億元, 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含庫卡機器人, 安得物流兩塊)實現營業收入270.4億元.
公司決定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2元(含稅).
'51.35%的營收增幅' + '7.7%的淨利率' , 可能是這份報告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和2016年10%的淨利率相比, 2017年美的集團淨利率下降了2.3個百分點.
不過總體來看, 這仍然是一份出色的成績單:
1, 主營業務營收增幅之高超出不少人預期;
2, 全年市值漲幅超過100%, 一度站上深市市值一哥位置;
3, 良好的經營業績+前瞻的戰略布局, 是美的集團給投資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也是一個頗具想象空間的印象.
一般認為, 美的集團2017年初確立的 '全球經營+科技集團' 的戰略轉型, 效果開始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 2017年, 中國另一家電巨頭海爾集團, 營業收入也是2419億元, 和美的集團幾乎分毫不差!
1, 什麼支撐了美的集團高達51%的營收增幅?
高達51.35%營收增幅超出不少人預期, 那麼, 什麼支撐了美的集團2017年如此高的營收增長?
大而化之, 美的集團的營收增長, 來自既有業務增長+新合并報表業務.
既有業務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指美的暖通空調, 消費電器及智能供應鏈(安得物流).
2017年, 美的暖通空調業務營收較2016年增長40.5%, 貢獻了278億元的營收增量. 冰, 洗, 小家電, 物流運輸等業務實現營收增長26.6%, 貢獻了221億的營收增量.
2017年, 美的集團原有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015億, 為美的集團做出的營收增量貢獻是500億元, 較2016年增長33%.
再就是新合并報表部分: 這部分業務主要指庫卡機器人業務和東芝白電業務. 2017, 庫卡集團, 東芝家電及其他已完成併購的項目, 均已納入美的集團合并報表.
庫卡與東芝家電業務這兩塊, 為美的集團貢獻了超過320億元的營收;其中, 庫卡2017年實現營收267.23億元.
2, 什麼拉低了美的集團淨利率2.3個百分點?
2016年, 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98億元, 淨利潤159億元, 淨利潤率10%;2017年, 美的淨利潤率回落至7.7%. 那麼, 什麼拉低了美的集團淨利潤率?
一般認為, 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2017年美的集團攤銷了併購庫卡及東芝的部分費用, 這部分資金為24.14億元.
其次是2017 年末, 美的集團推出股權激勵計劃, 依據相關會計準則計入 2017 年股份費用 8.41億元.
以上兩項合計支付資金32.55億元.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 比如, 經營性投入的增大, 包括2017年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貨幣匯率的影響, 以及研發投入的增加. 以研發投入為例, 2017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85億元, 較2016年的60億元增長40.59%. 預計2018年這部分費用還會進一步加大, 有可能首次突破過100億元.
還有就是, 庫卡機器人利潤率不及美的集團既有板塊平均水平;東芝白電業務2017年也未形成盈利.
上述因素, 成為拉低美的集團淨利潤率的主要力量.
但是請注意: 美的集團既有業務板塊在2017年毛利率是增長的.
2017年12月份, 方洪波在和機構交流時稱, 2017年, 美的冰箱零售均價提升了20—30%, 空調提升了10%, 洗衣機售價也有明顯提升, 用方洪波的話講就是, '現在我們寧願不要市場份額, 也要提升均價. '
由此可見, 美的集團2017年7.7%的淨利潤率, 是推高和拉低兩種力量相向作用之後的結果.
但我傾向認為, 7.7%的淨利率有可能成為美的集團淨利率的穀底, 未來淨利率只會比這個數字高, 不會比這個數字低.
3, 猜猜看: 2018年美的集團營收可能是多少?
過去三年, 美的集團營收增幅分別是:
2015年: 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元, 同比下降2.28%;
2016年: 實現營業總收入1598億元, 同比增長15%;
2017年: 實現營業總收入2419.19億元, 同比增長51.35%.
那麼, 2018年美的集團營收有可能是多少?沒有了大規模併購, 營收還會大幅增長嗎?
目前看, 美的集團出現2015年那樣的營收下降基本沒有可能, 但像2017年這樣大幅增長可能性也不大.
要想對美的集團2018年營收做出猜想, 須對其可能實現的營收增幅做出預測.
或許, 方洪波這段表述能為我們提供一點啟發.
他說 '我們把策略聚焦內生式增長, 家空, 冰, 洗, 廚房四大事業部, 放在第一位的是家空事業部, 相信家空未來能有比較大的增長, 其次是冰箱, 洗衣機. 空調國內市場明年目標增長30%, 冰洗也是這樣的. 廚電也提出了很大的目標, 目前銷售數量上已經是第一. '
我們是否可以據此認為, 2018年, 美的集團家用空調, 冰箱, 洗衣機, 廚電, 四大產業板塊的營收增長目標都是30%——這個可能性是很大的.
上述四大板塊佔美的集團總營收80%以上. 如果這四大塊能實現預期的增長, 那麼, 美的集團原有產業板塊2018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 美的集團既有產業板塊增幅是33%.
我們不能將目標等同於事實. 我認為, 2018年美的集團持續實現30%的增長可能性不是沒有, 但難度很大. 一般來講, 一個企業市佔率較高情況下, 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是有困難的.
比如, 2016年庫卡集團實現營收30億歐元(約230億元人民幣), 2017年實現營收267.23億元人民幣, 增幅才16%, 並不是很高.
不過, 庫卡在中國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 會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高速增長形成支撐. 3月28日, 廣東省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園, 中德智能製造國際合作示範區啟動儀式暨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剛剛舉行動工儀式.
那麼, 美的集團2018年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哪裡?
我認為, 最主要增長動力來自美的集團持續推進的產品優化所形成的單價提升——這得歸功於美的特別捨得在研發和創新上花錢. 當然, 產品力的提升, 也會促進產品銷售數量的增長.
方洪波說, 2018年美的會推出一些 '耳目一新, 眼前一亮的東西' , 這些耳目一新的東西是什麼?值得期待.
另外, 這幾年美的對品牌建設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 甚至還準備推出一個自有高端品牌(像海爾集團推出卡薩帝那樣), 品牌力的提升, 也會對營收增長做出貢獻. 不過, 期待 '美的' 品牌短期內對產品形成較高溢價並不現實.
一般來講, 產品力及品牌力提升帶來的營收增長含金量最高, 因為這類增長還會對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過去三年美的集團增長比例, 結合美的集團各事業部2018年營收目標, 我傾向認為, 把20%作為美的集團2018年營收增幅是比較恰當的.
若這個假設成立, 那麼2018年美的集團營收值可能是2900億元, 離3000億元的整數關口已經很近了.
需要說明的是, 上述這種推測並不是一個嚴謹的論證過程. 事實上, 我們也不可能像解方程式那樣 '因為' , '所以' . 我對美的集團2018年營收的預測, 很大程度上是定性分析, 因此不建議作為投資參考.
事實上, 這方面我是有教訓的. 2017上半年, 我預測美的集團當年營收在2300—2400億元, 實際是2419億元;我預測美的集團2017年淨利潤有可能沖高至200億元, 實際是186.11億元.
不過, 資本市場對美的集團寄託了較高期待是不爭的事實. 我認為, 有兩個基本邏輯支撐了這一點: 首先是近年來, 美的集團經營業績的確較為出色, 這是大家都看到的;其次是美的集團基於未來的布局, 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 換言之, 美的集團近幾年一系列戰略布局有清晰的邏輯可循, 不像有些企業的行為看起來更像當家人的一時衝動. 比如, 美的要轉型成為一家全球經營的科技集團, 以及發力工業互聯網, 都不難為大家所理解. 資本市場有信心, 很正常.
但我仍然認為, 美的集團發生脫胎換骨變化的時間點, 應該出現在2020年.
3月30日, 美的集團發布2017年財報的同時, 還發布了一封《致股東》的信. 信中稱, 2018年美的將啟動新一輪轉型, 並提出四個 '進一步' : 進一步聚焦企業內生式增長, 進一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進一步推動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整合與業務拓展, 進一步推動全球經營與併購項目的整合協同. 這其實就是美的集團2018年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