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过去一年, 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学校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 奋发有为, 开拓创新, 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工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涌现了一批引领风尚的好典型, 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 讲述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好故事, 唱响了工大主旋律. 3月30日, 学校隆重举行2017年度 '玉兰' 新闻奖颁奖仪式, 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了集中表彰. 为了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学校师生扎实推进学校 '四个工程' '四大任务' , 校园网将于即日起对 '玉兰' 新闻奖获奖事迹进行系列报道, 以飨师生.
闫江教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工作三十余年来,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事事处处走在前列, 在教学, 科研, 育人都方面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
学成归来, 报效祖国
闫江教授, 作为 '文革' 后恢复高考的第一代大学生, 在获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硕士学位后, 进入了刚组建的中科院微电子中心. 那时中科院大力培养人才, 闫江借助这一契机选择了出国深造, 没想到的是, 这一走竟是17年. 国外生活期间, 闫江先取得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电机系博士文凭, 进入英飞凌 (前西门子半导体研发部门) 公司总部, 先后开展了与IBM, 三星, 东芝等公司的联合开发项目. 2009年, 49岁的闫江动了回国的念头 '技术学得也差不多了, 是时候回来报效祖国了' . 这一年是党中央组织部发起的引入海外高端人才计划 (简称 '千人计划' ) 的第二年, 于是已经在国际微电子领域上拥有很高声誉的闫江, 回国后很快加入 '千人计划' 的队伍. 甫一回国, 他和他的团队就接手了 '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与平台建设' 的项目, 什么是 '22纳米' 呢? 22纳米指的是在芯片上排列的晶体管最小尺寸单元, 尺寸越小, 每个芯片上搭载的电路就越密集, 芯片的功能也就越强大, 但是相应的技术研发也愈加困难.
要知道在此之前已有许多国内团队参与研究这个项目, 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取得过太大进展. 闫江说: '22纳米技术放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尖端技术, 每一个先进的产品, 科技的诞生都需要一个积累研究的过程, 许多发展中的技术没有看过, 没有做过, 只看一些文献, 或者靠想象去实现技术的突破, 有些不太现实. 我们团队中6人都在国外参与过芯片45纳米, 32纳米技术的研发, 所以接手这个项目后设计出了正确的实验方向, 规避了许多实验可能出现的错误,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缩减完成实验的时间. 能快速攻克这个难题, 经验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点燃一灯, 照亮一片
在几年前, 提起先进的芯片工艺, Intel, IBM, 台积电, 三星电子这些国际品牌会立刻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假如有人预言中国会在22纳米这一高端技术研发上有所建树和突破, 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痴人说梦. 然而, 闫江教授带领的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团队实现了这一梦想, 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 到目前为止, 全球只有英特尔公司在22纳米技术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而闫江教授带领的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团队通过艰苦攻关, 在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与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使我国也加入了高端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的国际俱乐部. 由于这一工作采用了与工业生产一致的工艺方法和流程, 具备向产业界转移的条件, 因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升级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 同时, 该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建成了一个能够开展2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研发的工艺平台. 在完成第一个攻关项目后, 从2013年开始, 他所带领的团队承担着 '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及平台建设' 和 '14-16纳米关键技术先导研究' 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但是, 在谈及国外和国内研究的差别, 闫江深有感触. 在他看来, 至少从微电子领域来说, 国外最前端的科技都掌握在企业的手里, 企业根据产品的发展情况去研发新技术, 像统治了芯片行业95%份额的英特尔, 它有一个很强的研发团队, 他们会根据CPU的发展情况, 不断开发出新产品, 使自己一代又一代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任何一个国际顶尖的公司, 他们对科研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而国内在这方面就相对落后, 顶级科研人员数量过少, 本国企业达不到国际巨头的规模. 使得科学研究多由政府牵头, 出资, 在这样的前提下虽然国家加大投入力度, 开展了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 百人计划等补齐人才的举措, 但客观来说国内掌握的技术与国际前沿技术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加入工大, 助 '芯' 发展
2009年回国后的闫江一直工作在中科院微电子所, 2017年春天他离开了这个工作了8年的科研第一线, 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大家庭的新成员. 闫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人民教师. 他说: '从中科院到北方工大, 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 这个回答常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学校怎么能与中科院相比呢? 其实, 北方工大是北京市属院校中为数不多开设微电子专业的院校之一. 微电子系的张静老师说: '北京市属院校中将微电子单独列作为一个系的, 仅有我们一家' . 为了推进学科建设, 完善微电子系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从本科生, 硕士到博士的联合培养体系, 学校引进了闫江教授.
'学院与我谈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 真诚地希望我加入. 我们科研人员做事情非常需要领导的支持, 北方工业大学有这个意愿, 我也有想法去把微电子这个学科, 甚至咱们学院建设得更好, 登上更大一个台阶. ' 闫江觉得, '在中科院自己只是普通研究人员, 到了北方工业大学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因为学校给了我更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 他说道: '我来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 给团队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 让大家的工作能跟国际前沿发展的方向一致. 这样才能将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系打造成一个有特色的学科, 在高校里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准, 成为学校的一张 '名片' . '
'芯' 师 '新' 友, 共同进步
对于教学工作, 闫江表示 '我以前虽然举办过很多跟微电子有关的讲座, 但是以老师的身份为学生授课还是第一次, 相信以我的工作经历, 研究经历和接受过的国内外教育, 可以让学生接收到一些新观念, 新知识, 新启发. 当然, 教学其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学生在我讲课的同时也会反馈给我很多新的思考和想法, 我同样也在学习. 所以非常欢迎同学们与我互动交流, 问学术问题也好, 问生活经验也罢, 只要你有倾诉的意愿, 我愿意做一位倾听者, 可以为你解惑, 提出一些更中肯的建议, 相比于良师, 更希望我能成为同学们的一位益友. '
对于如何让学生在校所学能够与社会实际有效连接, 闫江说: '学生到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工作, 接触到的大都是全新的东西, 是学校里没教过的. 那么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培养独立思考,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不同于中小学被动地学习, 大学老师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 闫江还说道, '单纯地讲 '学习能力' 是不够的, 因为能力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量化的东西. 课本里基本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 还要通过研究拓展自己的眼界, 培养自学的兴趣. 现在大学生的主动性, 能动性尚需加强, 也是我们大学教育将来要探索的地方. '
闫江教授思路开阔加之功底深厚, 谈吐之间有一股侠者之气. 2013年参加 '金庸书院论剑' 活动时, 他曾讲到, '芯片研究就像金庸小说中修炼功夫一样, 很累但是看到每天的进步心里感到很高兴, 侠客可以更好地为百姓仗义执言, 我们团队的努力可以让祖国更加有底气! ' 相信闫江教授的加入, 也会使我校的微电子专业更有底气, 带领微电子学科攀上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