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太热了, 工信部要求我们谨慎对外. ' 近日, 接近某通信企业高层的李靖 (化名) 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根据规划, 我国最早2019年下半年部分城市就能用上5G, 2020预计开始规模商用.
5G的来临, 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在技术上重新回到起跑点, 有望重构市场竞争格局, 而现状却并不如人意.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运营商面临5G建设资金压力. 兴奋与忐忑笼罩着三大运营商, 特别是市场份额落下一大截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三大运营商面对5G建设态度暧昧, 期待新技术的应用, 同时担忧力不从心. 怕被竞争对手赶超, 同时投资压力太大, 4G成本还没收回. ' 一位黑龙江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
4G仍在投入期 成本未收回
目前, 我国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5G规模试验. 根据相应规划, 我国有望在2019年实现部分地区5G预商用, 2020年实现大规模正式商用.
而实际上, 用户真的快要用上5G了吗? 机构预测, 类比4G用户增长速度, 预计2022年5G渗透率将提升至60%. 也就是说要到2022年, 超过一半的用户才会用上5G手机. 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建设, 经营的主体, 直接影响用户何时能用上新一代高速通信技术.
在此之前, 三大运营商一直在追求4G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度覆盖. 从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财报中可以看出, 4G网络优化建设仍然是运营商今年的重点. 2018年, 移动在4G上面的投入预计在500亿量级, 去年联通混改的资金也有很大比例用在了4G网络上.
以中国移动为例, 2013年末中国移动获得4G TD牌照, 2014年起中国移动4G网络开启规模建设和商用. 财报数据显示, 2014年到2017年间, 中国移动4G网络投入分别为806亿元, 791亿元, 830亿元和657亿元, 2018年这一数字预测为585亿元, 五年之间中国移动在4G网络上的投资超过3600亿元.
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末, 中国移动全国4G基站187万个, 覆盖全国99%的人口.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4G基站总数同期分别为85万个, 117万个. 按此估算, 加上其他配套设施费用, 三大运营商在4G网络上的建设至少在8000亿规模.
李靖告诉记者, 运营商4G建设要进偏远乡村, 实现普遍服务, 而这些地方的投入与产出是无法平衡的, 从整体上来看, 目前运营商4G的投入还尚未收回. '一方面要盈利,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运营商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 李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外, 提速降费工作一再推进, 也让三大运营商业绩压力增加不小. 去年9月份取消长途, 漫游费之后, 今年7月份起运营商 '流量漫游费' 将消失.
5G需精准投资 寻低成本方案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分析部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 预计我国2019年起将正式开启5G建设, 2020年起大规模建设. 预计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的2倍, 运营商5G建网主体投资可能将达1.23万亿元, 较4G投资增长68%.
5G除了继续提高网速外, 还将满足人与物, 物与物通信需要的低时延, 高可靠和高密度的性能, 最终开启 '万物互联' 时代, 这些都使得5G建设成本相较于4G时代陡增.
5G建设方式是选择独立组网还是非独立组网? 三大运营商都没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出明确答复. 一位运营商人士对记者表示, 业界一般而言都是推荐独立组网, 而这意味着更高的投入.
华为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同国家地区可能需要适用不同的策略, 在中国, 从非独立组网逐渐过渡到独立组网, 升级更平滑, 更适合国情.
考虑到现网资源兼容, 运营商可能会在某些人员密集区域建设5G网络, 其他地方使用4G网络, 以实现4G网络和5G网络的互补. 被问及是否出于 '节约成本' 考虑, 上述运营商人士直接用了一个 '穷' 字来描述了运营商面临的尴尬, '不会全网都做, 毕竟要考虑实际应用' .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凭借中国移动目前四千多亿的现金流, 中国移动单独建设一张全国性5G网络是有可能的.
从现在的情况看, 中国移动在5G建设方面最为积极, 但也面临5G建设的成本压力.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上表示, 5G组网建设难度高, 投资大, 受商用频段高, 新增站址困难等因素影响, 即便使用中频段, 实现网络连续覆盖也有很高的难度. 成本方面, 大规模天线使5G基站成本更高, 还需新建或大规模改造核心网和传输网, 各运营商均需探索低成本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方面也表示, 如何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 合理利用4G已有投资, 在保证业务能力和用户感知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投资与价值最大化, 是全球运营商的重要课题.
'目前业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 5G应该精准投资, 不应该全面铺开. 网络虽然是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业务模式, 服务也是可以推动信息社会前进的一个动力. ' 李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