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精準農業技術裝備峰會在鄭州召開

3月28日, 以 '精準, 智能, 跨界, 融合' 為主題的2018國際精準農業技術裝備峰會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精準農業技術裝備分會, 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CIGR)資訊技術分會承辦.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為大會致辭, 他說, 隨著當今世界科技進步速度的加快, 農業生產方式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 如今, 由資訊技術支援實現定位, 定時, 定量操作的精準農業已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 精準農業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好每一顆種子, 每一滴水, 每一克農藥, 可以更好的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 同時大大減小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今日中外專家匯聚一堂, 積聚行業智慧, 探討科技未來, 交流創新技術, 分享成功經驗, 共同把脈農機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的發展方向, 這將為我國精準農業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未來,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大數據的積累和應用, 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日益完善, 中國精準農業將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會議當天上午, 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劉小偉處長,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農業和生物工程教授Won Suk Lee, 以及中國農業大學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民贊, 分別就大田種植機械資訊化與北鬥裝備應用, 國際農機導航與位置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 和中國農機導航與位置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了報告發言.

羅錫文院士, Fedro教授, Tadeusz教授, 陳志研究員, 李民贊教授, 朱衛江, 吳林等在對話環節, 回答了在場聽眾的提問.

如今, 我國精準農業發展正處在政策有支援, 技術有基礎, 主體有熱情, 實踐有探索的良好機遇期, 儘管仍面臨著應用基礎薄弱, 核心技術掌握不全, 產業體系缺乏構建和數據資源有待開發等一系列挑戰, 但隨著硬體設備與軟體平台搭建的不斷完善, 產業發展仍光明可期.

據了解, 我國精準農業體系今後的發展方向, 將是以農情監測與農機作業監測為基礎的數字化監測;以自動化作業與變數作業為手段的精準化作業;以作業遠程監控和大數據平台為支撐的智能化控制;以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的的最佳化管理.

未來, 注重提升質量, 提高裝備整合度, 相容性, 適用性的 '智能裝備' , 將與能夠生成環境, 地力, 作物, 病蟲害圖層, 形成數字農情底圖作為客觀依據的 ' '天空地' 一體化農情監測' ;融合農機與農藝, 為精準作業提供指導的 '決策模型' , 以及可即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集中優勢資源開展農業生產的 '遠程管理' 一起, 成為我國精準農業體系發展的重點領域.

精準農業伴隨機械化, 規模化, 環保化應運而生, 是現代機械, 資訊, 農藝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整合創新應用, 是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是農業生產方式的一次變革, 更是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在規模化應用後, 其性價比高於傳統農業, 能讓農機作業更高效, 人員依賴更減少, 資源利用更充分, 生產過程更綠色, 農產品更優質, 投入產出效益更突出, 於國於民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國家的支援引導下, 我國完全有可能用比發達國家更短的時間, 實現精準農業在更多領域, 更大範圍的應用.

為本次大會提供巨大支援的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於1930年成立於比利時, 是一個由世界各國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 科研人員組成的非政府, 非營利性的國際學術組織. 學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學術活動, 協調, 協助並促進各成員國農業工程領域的科研, 教育和建設事業的發展.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