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新零售: 腾讯请客吃饭 | 阿里带头冲锋

几天前, 高鑫零售发布了阿里入住以来的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 2017年, 高鑫零售共实现营业收入1023.20亿元, 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30.20亿元, 同比增长14.9%.

作为首任高鑫零售非执行董事及主席的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发表了首份股东公开信.

公开信比较简短, 但提到两个点值得玩味:

一是坚持新零售的三大核心策略: 门店数字化改造, 多业态多渠道发展, 重新定义大卖场.

二是阿里巴巴赋能合作伙伴, 从来不是半信半疑半心半意, 而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第一点比较好理解, 阿里入局高鑫零售, 看中的就是高鑫旗下欧尚, 大润发的线下零售资产. 截止到2017年, 高鑫零售共有461家门店, 遍及226个城市及29个省份, 自治区及直辖市. 这些零售门店将直接变成阿里新零售的一线战场.

阿里对于高鑫的互联网改造, 首先集中在线下商超的数字化上, 比如将过去母婴区, 儿童区的传统按品类划分的方式推倒重来, 重新聚合成不同的智能板块, 除此之外, 这些线下店还承载着天猫落地线下的重任——天猫超市百万件货品已在华东地区20个城市167家大润发上架.

第二点显然是冲着腾讯来的: 过去一年里, 腾讯在零售领域布局很多, 且出手很快: 先是牵手永辉, 然后携永辉入股家乐福中国;一周不到, 再携手京东, 苏宁, 融创入股万达商业, 又马不停蹄的投资了海澜之家.

腾讯在新零售提出了两条 '铁律' , 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腾讯对于零售业的态度: 一是坚持赋能的原则, 做零售业的赋能者, 马化腾说的更直接: '我们不是做零售, 甚至不做商业, 只做是连接' , 其次是 '去中心化' 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这显然是冲着阿里的中心化的零售终端思路来的. 阿里近期一系列内部会议都提及, 阿里所引领的新零售变革所秉持的中心, 是 '以用户为中心' , '以合作伙伴为中心' .

两个巨头, 在各自领域开疆拓土, 终于在新零售这个领域, 碰撞了.

那么腾讯对待新零售和阿里对待新零售究竟有什么区别, 网上分析的文章有很多, 我简单从我个人的简单来说说我的观点.

腾讯是请客吃饭, 阿里是带头冲锋

腾讯和阿里在新零售这块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合作伙伴上, 腾讯是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 而阿里则是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不好说谁对谁错, 但这种观念上的差异, 也体现在投资风格上.

上图是腾讯在过去几年的投资情况, 可以看到的是, 腾讯的投资金额和数量是逐年增加的, 换句说, 某种程度上, 腾讯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的PE机构.

腾讯投资部门主要由两部门组成, 产业共赢基金与投资并购部, 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主要分战略投资和早期投资, 战略投资就是类似投资京东, 而早期就是更关注一些早期创业项目, 整个投资风格是贯穿整个企业发展周期的.

而阿里这边投资更偏业务, 换句话说更是基于业务上下游的协同和打通, 比如阿里之前投资和收购了辰森和二维码, 两家做企业参与SaaS服务的公司, 口碑本地生活事业部总经理同时兼任辰森的CEO.

阿里大手笔布局餐饮, 背后的原因是, 阿里是一整套面向全球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 他要打通从零售, 数据, 交易, 物流, 信用等各个节点的所有环节, 他终极目的是要提升整个商业在社会中的运作效率. 因此, 将其纳入阿里零售产业的版图, 对其进行强有力的互联网升级改造, 最终和上下游服务形成联动和串联, 变成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 这才是阿里要做的.

餐饮是新零售的重要一环, 比如阿里现在孵化的盒马鲜生, 以及腾讯和永辉超市弄的超级物种, 都是零售+餐饮的结合体. 以前购物不能在店里吃东西, 结完账才行. 现在好了, 不但可以一边逛一边吃, 不但能吃到全球的美食, 还能半个小时就能拿到网上下的订单,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购物的效率和体验.

自从阿里提出新零售的概念, 现在阿里也开始大手笔的布局线下, 联合了大润发, 银泰, 百联, 苏宁, 口碑, 饿了么等等伙伴一起推进新零售, 形成了八路纵队的格局.

阿里是带头冲锋, 腾讯是请客吃饭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 腾讯对待新零售是请客吃饭, 大家聚在一起, 平时聊聊天扯扯淡, 没事再一起聚个餐, 有好处大家一起分点福利, 不想参加也没关系, 但关系总是好的, 对你总是不错的, 也不要求你啥, 其乐融融, 总之比较松散和谐.

阿里做新零售是大哥带着小弟冲锋, 一荣俱荣, 一败俱败.

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因为腾讯的想法, 本质上就是请客吃饭的想法, 先把大家先聚到一快, 不管认识的, 还是不认识的, 有过节的没过节的, 总之在腾讯系这个大家庭体系下, 大家先熟悉认识一下. 因此, 表面上显得比较 '温和' . 但腾讯对被投资企业之间的整合能力就会相对比较弱. 例如最近在打车领域打起来的美团和滴滴, 以及在电商领域互为竞争对手的拼多多和京东.

阿里则相反, 在过去一年多的投资中, 阿里主导的, 独立投资的占到38%, 领投的占40%, 二者合计达到78%, 阿里对于投资项目, 大部分都是领投或者独立投资, 控股的也不在少数. 在外界看来就会显得比较 '霸道' .

但要真正的实现商业变革, 对阿里巴巴来说, 对零售业的伙伴来说, 都是一个全方位, 全链路的深刻的改造, 这必然要求更强的意志和更坚决的执行力, 而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在新零售的生态体中显得' 霸道 '的本质原因. 而反过来, 如果目标不是商业变革而是流量变现, 则只需要抓住流量一头, 对并购入股的公司的具体运作根本无需接入, 这是腾讯在其合作伙伴中显得' 开放 '的内核.

这里我们就要谈到腾讯对于投资的逻辑了. 本质上, 腾讯是追求全领域的打通, 腾讯在交通出行, 零售, 文娱, 智能硬件, 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多方出击, 但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 腾讯的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泛娱乐文娱领域, 这跟腾讯的基因有很大关系. 但腾讯最核心的两个领域, 游戏和社交, 腾讯几乎没怎么投资, 原因很简单, 腾讯在这两块几乎是垄断地位, 微信用户现在已经10亿了, 游戏占据了整个游戏行业半壁江山.

腾讯投资的逻辑, 本质上是流量换资源. 刘强东在书里说过, 之前易迅也靠腾讯导流, 但怎么也卖不好, 现在接入了腾讯的流量, 效率是过去的两倍, 就是这个道理. 腾讯通过流量和资本的优势, 快速进入每一个赛道扶持现有的优势企业, 推动其快速成长, 从而获得超值的投资回报. 在腾讯年报上, 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投资带来的价值了——腾讯发布的年报中披露, 腾讯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是靠易鑫, 搜狗, 以及东南亚电商公司Sea上市获得的, 说腾讯是一家收流量税的投资公司, 一点不为过.

新零售争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是流量入口

既然腾讯可以靠自己的投资获得如此超高倍的收益, 那腾讯为什么要布局新零售, 和阿里虎口夺食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 零售行业, 是未来数据和流量的来源之一.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一是在未来几年, 大量的的线下业务会互联网化, 从非互联网到互联网这中间, 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是大趋势. 而这其中, 用户信息, 流量, 交易, 社交等各个传统线上的产品, 会逐渐和线下融合.

其次是, 尽管阿里已经是零售帝国了, 但和零售总量相比, 还是非常小, 更何况线上只占总零售的三分之一, 换句说还有三分之二的市场没有消化.

传统零售+X(生鲜, 餐饮, 娱乐, 亲子)' 等多种新形态的零售形式已经初具雏形, 其次, 围绕支付流量数据和线下场景的重构, 阿里和腾讯已经开始布局了. 老实说, 微信支付与线下商超之间仍缺少实质性关联. 阿里的盒马鲜生对于微信支付这种支付工具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一旦阿里线下零售全部完成支付入口的独家化, 微信支付将面临无地方落地的窘境. 零售这个行业还是很看规模效应的, 一旦规模形成了, 翻盘就真的很难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