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遊出任Imagination全球CEO, 辭去紫光職務;通信人40歲焦慮症

1.李力遊辭去紫光職務, 下月出任Imagination全球CEO2.基礎建設未到位 5G手機起飛等2021年後3.通信業者40歲焦慮症調查 高薪成鏡花水月4.阿里同時跑 '四條賽道' : 要將物聯網推向智聯網5.再玩跨界! OPPO與招商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6.電競遊戲手機, 小米孫昌旭領銜黑鯊手機 PK 努比亞紅魔

1.李力遊辭去紫光職務, 下月出任Imagination全球CEO

原標題: 李力遊辭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兼展訊董事長一職, 下月出任Imagination全球CEO

集微網消息, 今日紫光集團宣布, 已正式同意李力遊博士因個人原因辭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兼展訊董事長一職.

李力遊博士於2008年5月加入展訊通信 (注: 展訊通信現已與銳迪科微電子整合為紫光展銳) . 任職期間, 在李力遊博士的帶領下, 展訊通信始終致力於自主創新, 在技術, 產品研發以及市場拓展等領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使得展訊通信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晶片設計企業, 提升了我國晶片產業的競爭力.

在去年11月19日, 紫光集團正式宣布任命李力遊先生為紫光集團聯席總裁, 同時擔任展訊通訊董事長, 並由曾學忠先生接任展訊CEO. 事實上, 展訊通訊能有今天的成績, 來自於李力遊低調實乾的作風和近十年的辛苦耕耘. 憑藉在無線通信領域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 他以強硬改革的手段帶領展訊走過低穀期, 將一個在GSM市場客戶近乎全部流失殆盡, 連連虧損的公司業績從2009年的7000萬美元提升至2016年的20億美元, 增長了28.5倍. 同時2016年, 展訊在全球基帶市場中佔據約27%的市場份額, 與高通和聯發科三分天下.

對於李力遊博士的辭職,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 '我們理解李力遊博士在職業上的決定, 也感謝他為紫光集團業務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祝願李力遊博士新的職業發展成功. 伴隨著紫光展銳新的業務戰略的布局和更加前瞻性的人才布局, 在集團 '芯雲' 戰略的指引下, 我們將持續推動紫光展銳繼續引領國內晶片設計的創新, 相信紫光展銳將在未來實現更加強勁且極具潛力的發展. '

與此同時, 對於李力遊的去向也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芯謀研究顧文軍在微博上隱晦指出, '紫光集團同意李力遊辭去聯席總裁一職. 一個時代的結束. 展迅走進新時代, Leo也要走進新時代了. Leo會加入一家和中國有關係的原歐洲公司, 某種意義上也算繼續為中國半導體做貢獻. ' 集微網獲悉, 李力遊即將於下個月出任Imagination全球CEO.

Imagination在去年11月被Canyon Bridge以7.3億美元成功收購. Imagination可謂是英國科技領域的一顆明星, 剛經曆了收購Lattice失敗的Canyon Bridge能將Imagination拿下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 在那之後, 多數中資跨境半導體收購都遭遇了挫折. 當時為了減少阻力, Imagination先把MIPS賣給Tallwood, Canyon Bridge再去併購沒有MIPS的那部分.

不過Imagination眼下的境地卻不太妙, 2017年4月, Imagination宣布, 15個月至兩年後的蘋果產品將不再使用其開發的智慧財產權 (下稱IP) . 當時, 蘋果為Imagination貢獻一半左右的收入, Imagination的IP被廣泛用於iPhone, iPad等產品中. Imagination的股價隨即暴跌超過60%, 迫使公司宣布出售.

此前Imagination市場傳播副總裁David Harold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Canyon Bridge與中國市場有著密切聯繫, 中國市場這幾年來已經成為了Imagination增長最強勁的領域. 但是, 就像許多英國公司一樣, 我們正在歐盟之外尋找英國脫歐之後可以明確我們國家貿易關係的機會. Imagination一直認為中國是最適合IP公司發展的地方, 因為有許多機會, 能夠通過中國品牌進入本地和世界市場, 而IP對於中國發展自己的電子產業也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 Imagination上財年(截止於2017年4月30日)的運營利潤為780萬英鎊, 這與2016年虧損的2680萬英鎊截然不同. 另外公司淨負債也下降至2840萬英鎊, 2016年10月份的時候淨負債為4080萬英鎊. David Harold表示: '在去年, 我們快速增長並實現了盈利. Imagination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變化, 使我們擺脫了債務負擔, 更從容地投入到中國市場. '

顯然中國市場成為該公司的重中之重. Imagination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 2018年的目標, 是讓中國區的員工人數增長一倍, 並確保Imagination的未來收入中, 至少有20%來自中國.

在市場競爭中, 除了蘋果轉自己研發, Arm的Mali GPU在中低端市場也在不斷搶奪Imagination的客戶, 並向高端市場滲透. 曾為展訊力挽狂瀾的李力遊, 是否能再次解救Imagination, 相信業界都在期待.

2.基礎建設未到位 5G手機起飛等2021年後

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在新發布的預測報告中指出, 儘管第一批5G商用手機將於2019年初開始銷售, 但是必須到2021年全球5G手機銷量佔比達到5%時, 才能逐漸擴大市佔規模.

高級分析師Ville-Petteri Ukonaho指出, 5G手機將在2019年開始於中國, 日本, 韓國以及美國銷售, 然而數量將僅有數百萬台; 預計到了2020年, 數量也只能提升至幾千萬台. 在2020年前, 將不會出現大規模的5G網路布建, 只有少數手機製造商生產了5G手機. 這將會成為5G手機出貨量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 另外過高的單價也將是限制5G智能手機發展的關鍵要素.

Strategy Analytics總監Ken Hyers進一步說明, 預計到2021年才會看到5G網路開始大規模布建於亞洲和北美國家, 進而帶動消費者購機動機. 預計在2021年5G手機能達到約5%佔比, 並且在2023年後, 隨著5G手機價格下跌以及無線網路等基礎建設布建完整後, 銷售量才能進一步提升. 在中國, 歐洲, 日本, 韓國以及美國等等成熟市場, 由於手機更換周期持續延長, 以致手機銷量成長放緩, 5G手機看來還要些許時間才能普及.

儘管如此, 電信營運商與手機銷售商仍有許多商機可以挖掘. 在新興市場仍有數億潛在客戶等待開發, 尤其是在非洲和亞洲區域, 這些客戶正在尋找可靠且價格便宜的通訊方案. 該報告中亦指出, 即使在2023年5G智能手機銷量迅速增加之時, 2G手機在某些如非洲的新興市場, 依然會是當地消費者購買第一支手機時的首要選擇. 因此, 在2023年, 2G手機的銷售量依然會將近該年度的十分之一.

因此, 即便3G設備已漸漸退場, 然而2G與4G的手機壽命依然會很長, 估計未來十年依然將維持其市場地位. 該報告中強調, 目前在全球佔主導地位的手機技術4G LTE, 將持續佔領其行動通訊的主流直至2023年. 新電子

3.通信業者40歲焦慮症調查 高薪成鏡花水月

[專業性強, 就業面窄, 處於新老技術更替的行業窗口期, 這兩年的通信業正散發著寒意, 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感受到了行業不景氣帶來的焦慮]

'曾經的朝陽行業變成了夕陽行業. ' 張雷 (化名) 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歎道. 即便是就職於華為這樣的龍頭企業, 張雷仍然感受到了行業不景氣帶來的深深焦慮.

張雷在華為的無線項目交付部門工作了四年有餘, 行業正在發生著變化, 張雷也看到了業務的萎縮, 就在兩個月前他申請了崗位調整到物聯網業務, 嘗試尋找人生再次突破的機會. 用他的話說, '看看能不能趕上物聯網的浪潮' .

專業性強, 就業面窄, 處於新老技術更替的行業窗口期, 這兩年的通信業正散發著寒意, 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感受到了行業不景氣帶來的焦慮. '在中國, 華為, 中興這兩大公司幾乎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一旦被公司裁掉, 或業務再萎縮, 如果想在國內做通信, 還能去哪裡? ' 張雷說.

期待新風口

張雷告訴記者, 此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提供技術支援, 幫助使用華為設備的通信運營商設計, 組裝並搭建網路. '出差非常多, 每年在國內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 '

據悉, 除了北美, 華為, 中興等通信企業一般在全球各地都有業務, 因此張雷和他的同事也會根據項目需要, 長期在不同的國家出差, 包括格魯吉亞, 墨西哥和一些非洲國家, 一個項目會持續3個月到兩年不等.

張雷說, 外派主要根據項目需求, 企業也會用 '砸錢' 的方式鼓勵員工去貧困國家和地區. 目前, 華為通過現金, 股權等形式鼓勵員工去艱苦地區. 這對於家庭比較困難的員工, 尤其是70, 80後的誘惑非常大.

'最怕的就是生病, 因為在描述身體狀況時, 很難表達準確. 哪怕你帶一個本地員工, 他中文, 英文, 本地語言都很精通, 還是很難表達清楚. '

提到此前的一次出差任務, 張雷仍心有餘悸. 由於與當地藥店醫師的溝通不暢, 醫師只能讓他嘗試用藥, 但是並沒有收到任何的療效. '如果去的國家條件比較惡劣, 病情比較困難的話怕是會延誤治療. '

同時, 海外生病時會感到落寞, 而且長期出差也很難有固定朋友. '像我出差的話經常會換地方, 朋友都不長久. 有時候, 老闆, 同事, 親人不能理解自己時, 會有點失落. '

近幾年, 通信行業整體不景氣, 設備商的日子自然並不好過. 愛立信, 諾基亞兩大設備製造商均發布了虧損的2017年度業績報告. 愛立信全年營收2013.03億瑞典克朗 (約合255.92億美元) , 較上年下降10%;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352.06億瑞典克朗 (約合44.76億美元) . 諾基亞全年總營收為231.47億歐元, 同比下滑2%;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虧損為14.73億歐元.

大額的虧損最直接的影響則是人員的流動.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 諾基亞CEO蘇立 (RajeevSuri) 表示, 收購阿爾卡特後, 對公司的調整包括超過17000人的裁員. 去年第四季度, 愛立信在全球裁員1萬人, 2017年全年淨裁員17000人.

與其他同事一樣, 張雷的轉崗來自於對傳統業務的擔心與對新風口的期待.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 通信人才網的創始人鄧志強表示, 近期對傳統網路建設規劃和優化的人才需求在減少, 針對5G和NB-IoT建設的需求人員逐漸增加, 對終端協議的人才需求增長幅度也比較高, '增長比較快的是NB-IoT這塊' .

鄧志強表示, 目前在通信網路領域, 網路規劃和優化人員的需求仍然最高, 因為需要很多人去維護和優化傳統的4G網路, 規劃新站點. 根據通信人才網預測, 這部分人才需求2018年仍然是通信網路行業需求量最高的, 但會比2017年萎縮, '2018年幾大運營商對網路的投資會收縮. '

同時, 運維人員會減少, '大部分可替代性工作都通過自動化操作, 比如原來在運維崗位上, 需要人工監測和維護的都被自動化替代, 還有基站天線的調節, 這些都有相對智能的一些設備去替代. '

'我一直都在學習, 要時時刻刻保證自己在任何突發情況下都能過得很好, 周圍同事都非常努力, 大家都很優秀, 我憑什麼落後? ' 張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樣的態度或許正是張雷可以從傳統部門跳往新興業務的底氣所在, 而這樣的情況在通信業並不罕見, 顛覆與變化時刻在這裡上演, 留守還是出走, 堅持還是改變, 這樣的抉擇無時無刻不困擾著這裡的從業者.

承壓的從業者

王羽 (化名) 有不少同學在中興和華為工作, 對於時常近距離接觸通信從業者的他而言, 能夠深刻感受到來自這個行業的壓力. '工作強度非常大, 加班現象非常普遍, 這十幾年基本上一直都在加班. 很多周末也都在加班, 而且晚上吃飯那段時間肯定是出不來的. ' 王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說, 在某大型通信設備企業中, 員工四十歲左右離職率較高, 有很多並非被迫離職, 而是主動離職. 一方面, 加班比較多, '這個年齡需要多照顧家庭' ; 另一方面, 也有些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想出來自己做' . 不過, 王羽也提到, 中興, 華為薪資水平在深圳還不錯, 所以雖然有很多人離職, 還有很多人進去.

'其實我還好, 但40多歲的那撥人還是挺焦慮的, 他們學習東西真的沒有90後00後那麼快了. ' 張雷告訴記者, 因為年紀越大, 學習新東西越慢, 焦慮感就越強. 年紀大的時候離開華為肯定會有落差感, 因為 '華為對老員工非常好, 包括福利, 待遇, 薪酬等各個方面, 如果去別的行業或企業差距蠻大的' .

對此, 一位長期研究華為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這是一個共性, 通信行業由於專業性強, 技術更替更快, 因此壓力會比較大. '最核心的問題是, 過去積累的專業知識, 經驗很快就失效了; 要馬上轉型, 進入另一專業又很難, 這就會出現很大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 看不到未來的前途. '

他表示, 通信行業原本的人員流動就很頻繁, 但這幾年, 隨著互聯網格局的改變, 整個通信行業的效益都不如從前, 企業也面臨生存壓力. 一方面, 在人員的擴張方面會相對謹慎; 另一方面, 對內部人員考核會更加嚴格. 一些對公司貢獻不大, 但由於在公司時間長而收入較高的人恰恰很容易被清理出去, '企業覺得不合算, 這部分人更加容易被關注並淘汰' .

鄧志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8年可能會面臨電信運營商收縮投資的困境, 所以很多企業今年營收預期會下降, 養不起老員工, 如果市場萎縮肯定會裁員, 這些員工就會面臨選擇. '要麼面對降低待遇水平的問題, 要麼面對能不能轉行的問題. '

在被裁員後, 有可能進入其他廠商, 但目前主流的通信廠商只有華為, 愛立信, 諾基亞和中興等為數不多的幾家. 鄧志強表示, 如果通信網路員工本身水平有限, 年齡又大, 被裁員後可能會去其他大型的網路優化企業, '比如像潤建通信, 北京拓明, 廣州瀚信, 廣州傑賽等A股上市公司, 你能有份工作, 但待遇上肯定有所落差. '

IHS的一份報告指出, 2017年,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 擁有28%的市場份額, 其次是愛立信 (27%) , 諾基亞 (23%) 和中興 (13%) .

通信人才網對上萬名通信網路專業人員調查的《2017年通信行業薪酬狀況報告》顯示, 2016年在通信人才網產生應聘的月薪平均值為5518元. 2016年平均薪資比2015年僅有1.02%的增長, 基本沒有跑贏CPI, 還未達到2013年的最高水平, 2013年在4G的前夕是近年薪資最高點, 有望在5G來臨之前能有更好的增長. 而且, 海外並沒有預期中的高薪酬, 海外薪酬平均每月10126元, 比整體薪酬高出83%. 非洲最高, 為每月14656元. 在各類型企業中, 通信廠商仍然是平均薪酬最高的類型, 達10324元; 網路優化企業其次, 為7169元; 最低的是代維企業, 平均月薪在3472元.

'有項目就挖人, 沒項目就散人'

張雷告訴記者, 通信行業已經過了靠訂單過日子的時期, 現在靠利潤活著, 通過各種方式省成本. 比如通信廠商們在運營商業務上, 會將低利潤的部分服務外包出去; 或者安排一個員工做兩個員工的活, 甚至通過用更低成本的設備來壓縮整體成本. 這些情況在最近幾年愈演愈烈.

更為嚴峻的是, 一旦企業的用人生態被破壞了, 便更容易出現惡性迴圈. '現在企業用第三方服務公司比用自己單位的人還舒服, 技能高, 成本低, 直接用. 但是這些人, 項目結束就得走人, 或者項目不滿意你, 你又得走人, 只管用, 不管培養. ' 張雷說.

鄧志強認為, 通信業沒有建立起培養人才生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幾年通信業整體的市場環境. 通信業有非常不合理的招標方式: 按人頭招標. 例如, 某一運營商招標一個通信服務項目, 直接在招標檔案中說明, 分別要幾個中級和高級工程師, 且註明最高限價. 即使有些未在公開招標中提到, 但實際執行中也會按人數和價格執行.

'這樣新人就沒辦法進入. 如果一個企業拿下一個項目, 要用新人就得配相應有經驗的人. 企業要培養人就必須自己掏錢. 一旦需要費用, 企業就不願培養, 因為所有成本都要企業自己承擔. 培養好了, 人又被挖走了. '

鄧志強進一步解釋稱, 在通信行業黃金時期, 通信運營商在招標時會將基站建設和後續維護, 網路優化整體打包分裝給通信廠商和其他服務商, 企業自由度非常高, 可以配有經驗的人帶新人一起完成項目, 而且企業還能獲得相當的利潤, 而隨著通信行業整體環境越來越惡劣, 這樣的機制難以運行下去.

因此, 現狀是, 企業有項目就到處挖人, 沒項目就散人, 等下次有項目再挖, 沒人願意去培養人才. '上遊很多優秀的人才都是在2013年之前進入的, 現在大家都撿現成的, 新人即使進入該行業, 其知識構架, 項目經驗的累積也是非常薄弱的. '

新的從業者面對著高築的行業壁壘, 而那些曾擁有大量專業技術知識的從業者也經曆著行業的巨變而帶來的轉型抉擇. 一位通信行業的獵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從業5年以下的員工換行比例較高, 20年以上的通信員工也有換行. 不過一旦年紀大了, 很難有企業繼續願意接收.

鄧志強表示, 通信行業非常窄, 從事十年通信網路行業再轉到其他行業, 基本沒有可利用的經驗, '我知道一些人嘗試去轉型, 但是絕大多數不太成功. 因為你三四十歲, 做了那麼多年, 一旦想完全跳出這個行業非常困難. ' 通信人才網的調查顯示, 目前通信從業者平均從業年份為3.69年.

上述研究華為的人士介紹稱, 目前離職員工主要有三個去向. 有少部分人自己出去創業, 內容仍然與通信行業, 或互聯網相關; 也有的去中小企業擔任總監或副總, 因為中小企業還是需要人才的. 他解釋稱, 即使在華為做業務或技術, 也可以擔任中小企業的業務領導. 不過, 這些領導崗位是沒有脫離業務和技術方向的業務管理崗位, '因為別人請你也是看你過去的經驗, 完全匹配不上的話, 風險還是很大' .

不過, 對於年輕的華為員工而言, 會有很多轉行去BAT企業. 就像張雷說的, '我當然想去BAT這樣的企業. '

鄧志強表示, 如果仍舊在通信領域轉崗成功率會比較高, 比如從事物聯網協議的研發. 雖然通信技術知識更新快, 只要願意學習, 從2G, 3G到4G再轉到5G, 或者轉到物聯網難度也不算太大.

等待5G的喜與悲

4G改變生活, 5G將改變社會已成為行業共識. 5G不僅將為高清視頻, AR, VR等帶來更極致的體驗, 甚至可能會給製造業, 交通, 醫療健康等行業帶來巨大變革, 開啟萬物廣泛互聯, 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

而這個時代也是通信從業者翹首期盼的一個時代. 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認為, 無論是工業級還是消費級, 5G的影響意義非凡, '因為開啟的市場空間比較大' .

面對當前大跨步地邁向5G和物聯網, 有不少通信業人士認為應當保持冷靜, 克制的態度. 如何在現有網路上獲得更多的收益依然是行業非常關心的問題.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就曾表示懷疑, '過去產業間構建了一個標準, 我們設備商去開發生產產品, 運營商去測試招標投入使用. 但在華為看來, 真正投入到市場中的產品能夠使用到30%到40%的效能都算不錯了. 並且, 也許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提供. 而隨著整個電信網路走向雲化, 這種長期構建的商業模式是不是能夠支援我們走出不健康的狀態, 我是深表懷疑的. '

對於運營商而言, 如果過早商用5G, 意味著4G百米賽跑還沒結束, 5G賽跑又開啟了, 4G網路建設成本如何收回? 這在中國或許感受更強烈, '正常一個行業其實是需要一個時代的, 中國進入2G比國外晚很多, 但現在的4G, 包括將來的5G其實已經在世界先列了, 中國的通信壽命太短了' .

而在4G網路和WiFi能支援大部分手機用戶的使用需求下, 有多少用戶真正會為了用移動流量在一兩秒內下載電影而付出更高的費用? 在各運營商不斷爭相推出流量不限量套餐和 '提速降費' 的政策下, 依靠流量增長帶來的利潤也越來越有限.

而即便5G可以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但行業自身的進化與變革能否匹配以獲得更好的利潤也成為一道難解的試題, 就如張雷所說, '如果我們還只是按照傳統的方式, 鋪設5G網路管道, 永遠只是為別人做嫁衣, 就像現在的運營商為微信提供管道服務一樣, 這個行業也是被別人蠶食. '

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成為了擺在通信從業者面前的難題, 風口總有一天會到來, 是真高興還是空歡喜, 仍然沒有答案.

IHS的一份報告也為翹首5G風口的通信從業者潑了一盆冷水. 報告稱, 2017年通信設備市場銷售額為372億美元, 同比2016年的433億美元下滑了14%. 2022年, 不包括5G, 全球2G, 3G和4G的移動通信設備市場將進一步萎縮到130億美元; 而即使考慮到5G, 全球移動通信設備市場也僅能增加至250億美元. IHS預計僅靠5G將不足以刺激支出.

在新舊技術變革的窗口期, 通信人的命運牢牢地綁定著通信行業的沉浮, 而行業是起是落也取決於從業者前進的決心與步伐. 第一財經日報

4.阿里同時跑 '四條賽道' : 要將物聯網推向智聯網

3月28日, 阿里巴巴在2018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宣布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 IoT被確立為阿里集團繼電商, 金融, 物流, 雲計算後新的主賽道.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現場表示, 阿里雲IoT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 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台設備. 為應對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 阿里雲將在2018年戰略投入 '邊緣計算' 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 打造全世界第一朵 '無處不在的雲' .

押注IoT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將人類活動數字化, 比如電商, 社交, 文化娛樂等, 催生了今天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市場, 背後是全球40億網民.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將整個物理世界數字化, 道路, 汽車, 森林, 河流, 廠房……抽象到數字世界, 連到互聯網上, 實現物物交流, 人物交互, 這會是一場全新的生產力革命. ' 胡曉明說.

IoT, AI和雲計算被阿里認為是驅動生產力革命 '三駕馬車' ——IoT就像神經網路, 連接數據, 將物數字化; AI讓連接獲得智能, 擁有大腦; 智能的背後是計算能力, 像心臟一樣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胡曉明指出, 阿里雲在物聯網領域的核心價值就是去解決 '三駕馬車' 的問題: 提供開放, 便捷的IoT連接平台; 提供強大的AI能力; 實現雲, 邊, 端一體的協同計算.

具體來說, 阿里雲支援2/3/4G, LoRa, NB-IoT, eMTC等95%的通信協議, 開發者可快速接入阿里雲IoT管理平台, 降低接入門檻.

AI方面, 阿里云為IoT開發者提供了視頻識別, 自然語言理解, 聲紋識別, 人臉識別等能力, 基於自主研發的大規模作業系統飛天, 阿里雲的AI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工廠車間, 養豬農舍等生產生活場景.

作為中國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 在計算上, 阿里雲能夠提供橫跨雲, 邊, 端多個維度的計算服務和AI能力, 包括物聯網作業系統AliOS Things, IoT邊緣計算產品, 通用物聯網平台, 實現物的即時決策和自主協作, 將物聯網真正推向智聯網.

現場一位智能公交解決方案廠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巨頭的加入能夠為行業帶來一些新的科技, 提升產業的水平. 在與巨頭合作的場景裡可以學習巨頭的技術, 提升自己方案在其他場景中的應用.

他表示, 除了與阿里合作, 也與騰訊合作參與智能城市建設.

目前, 物聯網市場雖然剛剛起步, 大小物聯網平台早已層出不窮. 比如機智雲, 中國移動OneNET物聯網開放平台, 百度 '天工' 智能物聯網平台, 騰訊QQ物聯智能硬體開放平台等等.

一位關注物聯網的投資人向記者表示, 目前的物聯網市場還在培育階段, 巨頭的扶持能夠為開發者帶來高頻流量. 未來, 開發者可選擇的餘地不多, 必須要擁抱生態, 還是要站隊.

阿里雲IoT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認為, 阿里雲進軍IoT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打通物聯網從連接到計算到AI的整體能力, 其次阿里巴巴有足夠廣泛的場景來錘鍊這些能力和技術, 這跟一些簡單的平台不同. 再者, 阿里技術研發實力雄厚. 最後, 阿里開發放的生態體系能夠聚攏更多的合作夥伴.

在四條賽道上發力

硬體廠商紮堆的深圳, 對阿里的物聯網布局表現了極高的興趣, 雲棲大會首日, 論壇和場外都擠滿了聽阿里佈道的上下遊廠商.

在現場可以看到阿里與合作夥伴在智慧城市, 智能汽車, 智慧家庭, 智慧零售, 工業物聯網等諸多領域的案例展示, 也可以看到模組廠商, 開發者等人群在現場接洽尋找機會. 據了解, 目前已有150個品類, 4000個型號, 5000萬台設備接入阿里雲與合作夥伴共建的物聯網平台. 一位現場連接器廠商告訴記者, 阿里平台能夠帶來生態資源, 能夠拓展合作對象的選擇範圍.

阿里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合作夥伴隊伍, 在現場可以看到美的, 曠視科技等諸多知名廠商. 就在當日, 最大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也與阿里宣布, 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展開全方位的技術和商業合作, 加速AliOS汽車作業系統與恩智浦資訊娛樂平台及完整解決方案在汽車製造廠商的安裝部署, 到2020年前實現搭載AliOS作業系統與恩智浦平台的汽車資訊系統達到百萬量級.

事實上, 早在2014年, 阿里雲就開始啟動物聯網研發. 概括來說, 其目前布局可以稱為 '1朵雲, 2個端, 3類夥伴, 4大領域' ——所謂 '1朵雲' , 是指阿里雲物聯網使能平台, '2個端' 是指設備端, 邊緣端, 分別部署了AliOS Things物聯網作業系統和IoT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 '3類夥伴' 包括開發者, 晶片/模組開發商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