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中國晶片進口額屢創新高, 進口金額更是早已超過石油進口額, 缺 '芯' 已經成為 '中國製造' 的一塊 '芯' 病. 為實現晶片的國產化替代, 中國政府和民間資本都投入大量資金. 但在2017年, 中國整合電路進出口逆差再創新高, 達1932.6億美元, 較2016年增長16.6%. 為何巨額投資見效不明顯?
首先, 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 西方科技公司過去在技術上對中國嚴防死守, 使得中國堅定決心發展自主技術. 在取得一定成果後, 西方科技公司開始向中國轉讓淘汰技術. 由於混淆了實現安全可控和做強產業兩個目標, 且對引進消化國外技術的艱巨性認識不足, 大筆資金被花在購買國外淘汰技術上.
其次, 社會資本的盲目投資導致資金錯配. 社會資本的一大屬性是趨利避害搶風口, 對於像人工智慧晶片, 物聯網晶片這一類新出現的熱點非常熱衷, 但對於已經被美國及其盟友壟斷的CPU, GPU等領域, 只有國家隊在做, 社會資本鮮有投資. 而新興領域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市場還處於開拓期, 沒有形成規模, 暫時還無法從市場上大量回籠資金. 這就使社會資本的投資成為搶風口的燒錢遊戲, 使本來可以投資在CPU, GPU等短板領域的資金, 空耗在金融資本的遊戲中.
最後, 一些企業在經營上的浮誇導致資金效率低. 相對於十年磨一劍做技術, 包裝, 運作, 搶風口顯然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舉例來說, 由於人工智慧非常火爆, 眾多公司開始玩概念, 不論是做比特幣礦機, 還是做DSP, 搖身一變都成為人工智慧晶片公司. 截至目前, 中國已經完成融資或正在融資的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已經超過40家, 而且大多數都是在2015年後成立的.
發展中國的整合電路產業, 解決中國製造業的 '芯' 病, 大家都很著急. 然而, 有些東西是急不來的, 浮躁會讓我們走入誤區, 反而發展得更慢. 產業發展有它的規律, 晶片是異常複雜的系統, 複雜系統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摸索出來的, 必須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持續改進. 這個事情門檻特別高, 不能著急. 必須要經得起誘惑, 耐得住孤獨, 踏踏實實磨礪技術, 才能把產業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