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中国芯片进口额屡创新高, 进口金额更是早已超过石油进口额, 缺 '芯' 已经成为 '中国制造' 的一块 '芯' 病. 为实现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中国政府和民间资本都投入大量资金. 但在2017年, 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再创新高, 达1932.6亿美元, 较2016年增长16.6%. 为何巨额投资见效不明显?
首先, 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西方科技公司过去在技术上对中国严防死守, 使得中国坚定决心发展自主技术. 在取得一定成果后, 西方科技公司开始向中国转让淘汰技术. 由于混淆了实现安全可控和做强产业两个目标, 且对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大笔资金被花在购买国外淘汰技术上.
其次, 社会资本的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错配. 社会资本的一大属性是趋利避害抢风口, 对于像人工智能芯片, 物联网芯片这一类新出现的热点非常热衷, 但对于已经被美国及其盟友垄断的CPU, GPU等领域, 只有国家队在做, 社会资本鲜有投资. 而新兴领域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市场还处于开拓期, 没有形成规模, 暂时还无法从市场上大量回笼资金. 这就使社会资本的投资成为抢风口的烧钱游戏, 使本来可以投资在CPU, GPU等短板领域的资金, 空耗在金融资本的游戏中.
最后, 一些企业在经营上的浮夸导致资金效率低. 相对于十年磨一剑做技术, 包装, 运作, 抢风口显然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举例来说, 由于人工智能非常火爆, 众多公司开始玩概念, 不论是做比特币矿机, 还是做DSP, 摇身一变都成为人工智能芯片公司. 截至目前, 中国已经完成融资或正在融资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已经超过40家, 而且大多数都是在2015年后成立的.
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解决中国制造业的 '芯' 病, 大家都很着急. 然而, 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 浮躁会让我们走入误区, 反而发展得更慢. 产业发展有它的规律, 芯片是异常复杂的系统, 复杂系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必须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持续改进. 这个事情门槛特别高, 不能着急. 必须要经得起诱惑, 耐得住孤独, 踏踏实实磨砺技术, 才能把产业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