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奪人眼球, 從打敗人類棋手的阿爾法GO, 到能自己翻跟頭的機器人Atlas, 自己開門的機器狗SpotMini, 及至我們日常使用的穀歌翻譯……AI, 顯然已經身處行業的風口浪尖. 時間跨入2018年, 攜帶AI標籤的電視機, 音箱, 微投, 雷射電視, 盒子等家用智能產品突然爆發. 從概念到應用落地, 快得讓人猝不及防.
以平板電視為例, AI智能電視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線品牌的 '必修課' , 就如同當年的 '無雷射, 不投影' , 大有 '無AI, 不電視' 之勢. 一個顯著的趨勢是, 往年主打智能設備的品牌, 往往更強調單台設備的智能化功能; 而今年, 品牌廠商們則更加強調圍繞電視, 音箱, 盒子等智能設備互聯互通而打造的智能家庭的整體概念. 此外, 智能設備大佬們也開始從 '拿來' 別人的AI系統到自主研發模式轉變——這種種變化的背後則凸顯了智能設備廠商搶佔智慧時代入口的 '圈地' 意識. 也即, 誰搶佔了智能家居的入口, 誰就可能掌控未來家用影音娛樂市場的導向.
而通常意義上講, 消費電子領域對於新技術的接納和應用最為敏感, 而我們身處的大屏商用顯示領域, 則相對滯後——但這不表示不接納, 甚至從技術角度講, 商顯領域完全可以實現與消費顯示設備的同步更新, 差別的僅僅是市場需求的驅動力能否支撐這種快速的轉變. 因此, 如果我們將目光放長遠, 大屏商顯擁抱AI恐怕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那麼, AI將為大屏商顯帶來什麼變化呢? 從目前的AI生態來看, 主流應用模式是AI智能硬體+AI智能作業系統, 對於上述產品而言, 對應的靶標是智能家居. 反推過來, 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 智慧教育, 智慧零售等項目, 則對現有的大屏商顯系統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要求.
現在讓我們來暢想一下:
監控室, 指揮調度室應用. 以智慧交通為例, 當工作人員面對大屏發出查看某個路口監控畫面的口令時, 該路口的即時監控畫面即出現在大屏上, 並可通過語音對其進行縮放, 編輯控制; 在進行車輛調度控制時, 發出 '選擇最短路線' 的口令, 屏幕上即自動呈現系統篩選出的最短路線; 通過精準的人臉識別, 聲紋識別等技術, 可以為每位工作人員定製其專屬的操作界面, 根據其工作習慣提供所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