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陰影下, 在美國的中國科技企業在焦急等待著靴子落地. 對於未來可能的經商環境變化, 他們大多保持沉默. 只有矽谷的中國風投資本還保持著謹慎樂觀.
貿易大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簽署備忘錄, 擬議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每年高達600億美元的關稅, 同時限制中國企業併購與投資美國企業. 作為回應, 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對美國部分進口商品加征30億美元的關稅, 主要是農產品.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美中之間的全面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
這一幕並不令人意外. 從2016年大選期間, 特朗普就一直在抨擊奧巴馬政府的失敗貿易政策, 導致了巨額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他承諾當選之後會重新擬定美國貿易政策, 尤其是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 因為美國全球貿易逆差的三分之二都來自於中美貿易.
但當貿易戰的號角正式吹響的時候, 全球金融市場依然陷入了一片恐慌. 美國股市上周五全線下滑, 道瓊斯指數暴跌730多點, 創下了兩年來的最大跌幅;中國股市和日本股市周五也出現了大幅下挫.
《華爾街日報》周末的一篇報道多少緩解了一些市場的擔憂情緒. 文章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 中美兩國貿易高層官員正在進行磋商, 致力於探討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措施避免全面貿易戰. 其中包括削減中國對美國汽車的關稅, 提高對美國半導體晶片的採購以及擴大中國金融行業對美國公司的開放程度.
受此影響, 美國股市周一回升, 上周暴跌的道指超過670點. 而中國股市的金融與製造業等大盤股則繼續下挫, 拖累了中國股市周一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低. 上周五大漲的農業股則出現明顯回落.
科技投資寒冬將至
雖然金融市場對貿易戰的擔憂有所化解, 但對於在美國拓展的中國公司來說, 貿易戰實際上早已打響. 自特朗普上台執政之後, 他們已經明顯感覺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較之奧巴馬時期出現明顯升溫. 這不僅體現在經商環境中, 更體現在併購投資行業.
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近年來的迅猛崛起, 實力顯著提升的中國科技公司開始逐漸向美國市場擴展;一方面意在體量巨大的美國市場擴大營收, 另一方面也意在通過投資和併購, 提高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專利儲備. 去年中國對美投資高達460億美元, 同比增長了兩倍.
不過, 要在美國進行投資併購, 就必須面臨一道巨大的障礙——美國政府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 理論上, 中國公司投資持股美國公司超過10%的比重, 都需要通過CFIUS放行. 在中國科技公司赴美投資併購的曆史上, 雖然也有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和IBM X86伺服器這樣的成功放行案例, 但更多的是苦澀與無奈.
通信行業和半導體行業無疑是最為敏感的領域. 而在這一方面, 華為無疑是最大的苦主. 過去十年, 華為在奧巴馬時期的美國連續數次收購都遭到了CFIUS的否決, 無論是少數股權, 還是專利資產, 還是整體收購, 無一例外都被迫放棄.
特朗普上台之後第一年, 美國對中國投資的審查力度無疑進一步提升, 幾起被否決的交易更是備受關注. 去年9月, 美國白宮直接叫停了可編程邏輯晶片行業領頭羊公司萊迪斯半導體的出售交易, 理由是投資財團中包括了擁有中國政府背景的投資公司——中國國新控股.
由於沒有獲得CFIUS的批准, 螞蟻金服在等待了一年之後, 在今年1月無奈放棄了斥資12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匯款服務公司速匯金(MoneyGram)的交易, 轉而進行戰略合作. 新浪科技要求就阿里美國未來投資前景置評時, 阿里美國表示需要一點時間來評估和回複.
這種對中國的遏制戰略甚至還波及到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第一收購案——博通斥資1030億美元收購高通的交易. 雖然博通是一家即將把總部從新加坡轉移到美國的公司, 和中國並沒有太大關係, 但是美國更擔心高通被博通收購之後會影響到其長遠研發投入, 從而在與中國的5G技術標準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
如果說此前奧巴馬時代, 對中國投資併購交易的阻攔還是通過CFIUS否決的話, 那麼在特朗普時代, 限制中國在美的投資併購已經變成了公開的政策, 尤其是在科技領域. 任何計劃在美國進行投資併購的中國公司, 未來可能都會再次三思, 避免無謂的資源和精力浪費. 美國財政部會在兩個月內製定方案, 具體限制中國企業投資和併購美國企業.
中國VC謹慎樂觀
不過, 中國科技巨頭在美國的投資併購是一回事, 中國資本VC的風險投資或許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 作為中國資本在矽谷的最成功代表, 華山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楊鐳是這樣認為.
在楊鐳看來, 中美貿易戰到底能不能打起來, 規模會有多大, 影響會有多大, 現在還說不清楚. '現在是雙方亮肌肉的一個階段, 我相信雙方政府會用一種很明智的方式來解決或化解. 再說, 一家基金至少也要7到10年時間, 我不認為貿易戰會堅持那麼久. '
在楊鐳看來, 特朗普的投資併購限令主要針對的是中國企業的直接投資, 而在商業化運營的風險投資領域, 中國資本並不會受到明顯的衝擊. '因為美國很多基金裡面, 本身就有中國資本存在. 而且基金投資的目的不是長久持股一家公司, 而是在幫助公司發展之後, 最終獲利退出, 這對美國公司也是一件好事. '
華山資本是楊鐳與陳大同在2009年共同創辦的一家高科技成長型基金, 由中國, 北美和歐洲的主權財富基金共同投資, 被視為目前矽谷的中國高科技投資基金第一品牌, 也是矽谷創業公司進入中國的最好基金平台. 華山資本旗下共有三個基金, 資金總規模超過6億美元, 累計投資了30多家公司, 其中矽谷成功項目包括知名遊戲開發引擎Unity, 被亞馬遜11億美元收購的遊戲視頻平台Twitch等.
已經在矽谷和中國兩地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楊鐳, 對矽谷的創投文化有著深入的理解, 他不認為中國資本在矽谷的投融資環境會發生變化. '矽谷是一個不太受政府和政治家影響的地方, 創業者和投資者更是多元化, 四分之三的創業者都是移民, 不會支援特朗普的政策. 這麼多年來, 我們在那裡創業, 投資, 生活很少和任何政府官員和政治家來往, 大家用自己的方式, 在法律範圍內進行市場化的投資, 創業與各種跨國際合作, 我不認為這種環境會從根本上發生變化. '
不過, 除了美國投融資環境這一問題之外, 矽谷的中國資本或許還有另外一個擔憂: 在國內的監管政策限制下, 如何將人民幣資金從國內轉移為海外投資的美元資金. 一家不願具名的中國資本VC負責人對新浪科技表示, '像華山資本這樣實力雄厚又有國際資本背景的中國VC, 當然不需要擔心融資問題, 也不擔心投資接受度. 但對於一些原本就靠國內融資, 又沒有政府背景的中國基金來說, 洗牌已經開始了. 一方面是擔心錢出不來, 對剩餘資金精打細算, 另一方面好項目也不願接受你的投資. '
海信提前做好產能布局
或許貿易戰衝擊最大的就是在美國市場運營的中國科技公司, 而他們都在耐心等待著最終的靴子落地. 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15天內製定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具體方案, 可能會對航天航空, 資訊通訊和機械等產品加收25%的關稅.
作為貿易戰的前奏, 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宣布對洗衣機和太陽能面板加征懲罰關稅, 3月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特別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隨後得到了特別豁免). 相比這些針對所有進口產品的201條款, 對中國的貿易戰則是根據美國《貿易法》301條款的定向精準打擊.
目前在美國市場的消費電子行業, 不乏諸多中國公司的身影, 而且市場份額在不斷攀升. 在智能手機領域, 有中興, TCL(阿爾卡特), 酷派以及華為和一加;在電視機領域, 有海信, 長虹和TCL等等.
雖然也有華為Mate 10 Pro, 一加5T和海信ULED這樣的中高端市場產品, 但大多數中國消費電子產品都聚集在中低端市場, 以物美價廉獲取市場出貨量. 一旦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大刀落到這些產品領域, 上述中國廠商就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酷派是美國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二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去年出貨量超過了400萬, 同比增長60%. 酷派美國負責人康永清認為, 如果美國對中國產智能手機加關稅, 那麼所有廠商都會受到影響. 蘋果如此, 酷派當然也不例外. 這也是他持謹慎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比較關注蘋果對此事的反應, 以及美國民眾對iPhone漲價的反應, 蘋果的巨大影響力可能會促使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戰中豁免智能手機產品.
但長遠來看, 在美國的智能手機廠商也在逐漸考慮向第三國, 特別是發展中市場轉移產能的選擇. 目前蘋果等智能手機廠商已經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設廠, 或許在貿易戰的陰影下, 未來美國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會不再是中國組裝, 從而避開特朗普的關稅刀鋒.
此外, 也有一些中國科技產品廠商已經提前布局, 做好了產能轉移, 避免了此次貿易戰的可能關稅衝擊. 海信在2015年收購夏普美國業務的交易中, 獲得了夏普在墨西哥的電視機工廠, 從而逐步將自己的電視機產能轉移到墨西哥工廠. 海信美國發言人告訴新浪科技, 目前海信在美國銷售的電視機絕大多數都在墨西哥生產. 這意味著, 特朗普即便對中國彩電徵收高額關稅, 也不會對海信電視有明顯衝擊.
經商環境尚不確定
關稅固然是一方面, 競爭環境的惡化又是另外一方面. 華為顯然對此深有感觸. 在奧巴馬時代, 華為在政界直接幹預下失去了當時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的數百億美元電信設備訂單;在特朗普時代, 華為又在政界持續施壓下失去了與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已經談好的智能手機銷售協議.
當然, 華為一直是美國政府樹立的中國威脅論在科技行業的負面靶子. 無論是美國政府官員, 還是國會議員, 都在各種場景抨擊和渲染 '擁有中國政府背景的華為可能會竊取美國用戶資料' , 這種負面言論極大影響到了華為在美國的渠道和形象. 即便華為也曾主動邀請美國國會到深圳對自己的所謂 '中國政府背景' 展開正式調查, 也無法化解這種敵意氛圍.
但這還沒有結束, 據最新媒體報道, 美國最大的線下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已經中止了與華為的合作, 未來不再銷售華為智能手機. 即便沒有官方禁令, 也沒有懲罰關稅, 華為一樣在美國舉步維艱. 關於未來的業務前景, 華為終端的美國相關發言人婉拒了新浪科技的置評要求, '目前比較敏感, 只能說邊走邊看, 儘力而為' .
如果說華山資本所在的矽谷主要面對的是投融資環境的創業公司, 那麼, 中國科技廠商面向的則是美國普通民眾的消費市場. 在貿易戰的陰影下, 其他中國科技廠商是否也會遭遇類似華為的非貿易壁壘呢?新浪科技採訪的數家中國廠商中, 大部分都不願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在今年1月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 美國六大情報部門負責人在抨擊華為的同時, 也點名帶到了另一家中國手機廠商中興. 進入美國市場多年的中興已經與各大移動運營商都建立了合作, 目前是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第四大廠商, 年出貨量超過千萬, 僅次於蘋果, 三星和LG, 超過了傳統廠商摩托和HTC. 不過, 與華為一樣, 中興美國的相關發言人也婉拒了新浪科技的置評要求, 表示目前還在關注之中.
酷派美國的康永清倒是對此表示樂觀, '酷派是一家中國香港上市公司, 在美國規模也不大, 經商環境應該不會有明顯改變. 運營商和消費者的需求總是真實存在的, 進口問題會通過調整來規避. ' 已經連續兩年在美國實現盈利的酷派美國表示, 依然看好未來三年在美國的業績增長目標, 即每年保持50%的增長速度, 爭取今年出貨量達到600萬部, 2020年達到1000萬部.
然而, 一位不願具名, 也不願公布公司名稱的中國科技公司美國發言人則用這樣的話形容未來的不確定因素. '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如果貿易戰導致整體經商環境惡化, 那麼所有中國廠商都會遭受一定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