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安卓生態移動互聯網革命, 正在悄然興起. 3月20日, 華米ov一加等牽頭的10家主流智能手機廠商, 齊聚北京中國大飯店. 這些手握全球智能手機近七成市場份額的巨頭, 坐在一起討論的不是硬體, 不是國際化, 而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這些終端廠商們想要通過快應用來定義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 並發起成立快應用聯盟. 這個聯盟旨在通過共同設定快應用技術標準, 打破傳統應用分發資訊孤島, 用戶與開發者觸達路徑長等痼疾. 台上終端大佬們牽手言歡, 直言 '這是一場見證移動生態新革命的曆史時刻. ' 這場發布會上披露的幾組數據, 也足夠令開發者們興奮不已. 前期內測數據顯示, 快應用即點即用的功能, 比現有App激活率高20倍, 客戶留存率提高了兩倍, 流量使用率提高了5-10倍. 而會上披露的另一個數據, 可能會讓傳統的應用分發者們坐立不安——快應用2018年將覆蓋10億台終端. 簡單說, 終端進化新時代, 應用分發邏輯將從中心化的應用市場, 轉向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即調即用, 本質上, 這是一場去中介中心化的革命, 應用商店這種中介生態, 可能要被掃進故紙堆了. 快應用的革命意義不僅在此. 快應用之於安卓生態的意義, 可能不僅僅是分發的革命, 不僅僅是去商店中心化, 它也是更好服務於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革命, 快應用重構了Android生態內App的組織形式, 應用不再需要下載安裝, 讓人工智慧時代最重要的本質和需求變現實, 那就是智能識別場景, 讓對應的服務直達用戶. 從行業進化角度來預判, 與其說是應用分發的革命, 更應該說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礎革命. 快應用, 快在哪一步? 快應用, 顧名思義, 須搶先一步. 在此之前, 有必要先梳理下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形態. App和應用分發, 經曆了一個由慢到快, 由非中心化到中心化分發的過程. 功能機時代, 以遊戲 '貪吃蛇' 為代表的應用, 是內置在系統中, 不可更改; 智能手機崛起, 隨著手機容量, 晶片, 4G網路的普及, 開發者數量劇增, 用戶有了多種多樣的選擇, 用戶開始在網站上搜尋應用, 或者通過電腦安裝apk, 但不免比較麻煩, 也無法判斷安裝包是否安全. 於是, 手機應用市場應運而生, 為開發者和用戶之前搭建了一個橋樑, 為用戶提供了尋找App最安全最簡單直接的路徑. 用戶通過應用市場獲取App, 用戶通過點擊App調取服務. 這背後, 承載終端用戶服務的主流服務形態仍是網頁和應用. 這兩種形態, 普遍存在功能缺失, 性能體驗不好, 安裝使用代價高等缺點. 快應用則迥然不同, 提供了從用戶的意圖直接到使用應用的解決方案. 快應用融合了網頁和應用的優點, 採用了全新的技術架構, 支援即點即用, 用戶無需安裝, 點擊後直接啟動運行; 從用戶體驗來看, 快應用與原生App具備相同的體驗, 快應用技術平台提供了和原生App相同的技術能力集合, 所以開發者可以為用戶提供功能完整和優質性能體驗. 對於應用和應用分發, 喬布斯曾舉例說, 應用好比是跑在馬路上的汽車. 當處於農業國家時, 路上跑得所有的車都是卡車, 但隨著人們更多向城市遷移, 小汽車開始多了起來. 在他眼中, PC或者說Window中的軟體就像是卡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 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少. App像是小汽車,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展的今天, 用戶手機中的App幫助用戶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 事實上,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智能時代, 我們不光需要小汽車還需要共用單車來解決短距離的問題, 也需要一種新的形式來幫我們解決非常態, 非重度的生活需求. 快應用就像是我們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共用單車, 來解決我們互聯網生活中最後兩公裡的問題. 快應用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人們口頭的虛擬生態. 3月19日, vivo發布了新的一刻搭載人工智慧的手機X21, 就已經引入了頭部快應用. 在X21負一屏, vivo整合了全局搜索, 掃一掃, 天氣, 日程和第三方功能卡片, 其中掃一掃支援支付寶二維碼, 共用單車, 商品條形碼等功能; 負一屏還支援第三方的快應用功能卡片, 場景涉及火車票機票, 酒店, 出行路況, 休息提醒, 快遞提醒, 電影票, 出行目的地天氣提醒等. 以接入的電影票快應用為例. 過去用戶在看電影的過程中, 所要涉及電影名稱和電影院地點的資訊, 都需要在每個App中重新輸入, 從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的角度, 用戶本不應該輸入這麼多次資訊的. 接入快應用之後, 可以通過用戶一次輸入的資訊, 保存在平台, 把資訊通過介面傳遞給需要這個資訊的應用, 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用戶的冗餘操作, 提升用戶體驗. 應用分發格局新變數 快應用興起, 後浪推前浪, 大勢之下, 舊有的應用分發格局將會產生震動. 移動互聯網時代, 應用分發卡位在開發者和用戶之間, 互聯網巨頭向來將其視作要衝重兵把守. 經過這些年的分分合合, 除了蘋果憑藉IOS系統割據一地之外, 安卓生態的應用分發市場戰局基本明朗: 穀歌安卓商店在安卓原生系統中, 居首位, 但可惜穀歌兵敗中國, 中國市場消費者仍無緣得以使用; 穀歌之下, 騰訊應用寶, 360, 百度和阿里, 均為互聯網企業涉足分發體系, 橫向打通智能手機品牌, 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其三就是新近崛起的手機廠商應用商店, 隨著手機出貨量和裝機量的增長, 這類廠商應用分發勢力, 已經銳不可當. 此番手機廠商聯手推出快應用聯盟, 兵臨城下, 刀鋒所指之處, 首當其衝的就是傳統的互聯網應用分發勢力. 應用分發發展之初, 中心化的應用市場模式, 解決了開發者和用戶之間的資訊不不對稱. 但隨著應用數量的激增, 應用分發市場的劣勢越發顯現. 競價排名, 惡意軟體, 惡意刷好評等不良風氣, 讓應用分發市場烏煙瘴氣. 即便向來被奉為楷模的蘋果 App Store也難逃此厄運. 中心化應用市場今日之亂局, 其本質仍是利益二字作祟. 數據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 中國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用戶規模達4.62億人. 同時, 工信部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市場移動互聯網應用數量已經超過402萬款, 其中第三方應用商店分發數量超過6277億次.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 不同背景的應用市場紛紛都將收割利益當作了頭等大事, 而開發者和用戶的利益無疑被遮蔽. 其實, 就應用市場的認知來說, 用戶的核心訴求不外有三: 減少廣告幹擾, 軟體種類豐富, 軟體安全; 於開發者而言, 能將好的應用與真實需求的用戶相結合, 減少觸達用戶的成本, 並提高用戶留存率. 因此, 從本源來看, 快應用此刻興起,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具備. 快應用聯盟發布的前期內測數據顯示, 快應用即點即用的功能, 比現有App激活率高20倍, 客戶留存率提高了兩倍, 流量使用率提高了5-10倍. 面對如此大的誘惑力, 賦能之後的開發者, 無疑會做出自己的明智選擇. 用戶, 開發者都被快應用牽引出去, 再加上有手機廠商的流量加持, 應用商店, 前途堪憂. 喪鐘為誰敲響, 勝負尚難判定, 但在3月20日快應用聯盟發布會上, 10家終端廠商卻信心滿懷, '移動新生態的革命, 需要上下遊夥伴?一起參與, 打造新的產業鏈. ' 無論如何, 顯然, 終端廠商們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一場安卓生態移動互聯網革命, 正在悄然興起. 3月20日, 華米ov一加等牽頭的10家主流智能手機廠商, 齊聚北京中國大飯店. 這些手握全球智能手機近七成市場份額的巨頭, 坐在一起討論的不是硬體, 不是國際化, 而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這些終端廠商們想要通過快應用來定義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 並發起成立快應用聯盟. 這個聯盟旨在通過共同設定快應用技術標準, 打破傳統應用分發資訊孤島, 用戶與開發者觸達路徑長等痼疾. 台上終端大佬們牽手言歡, 直言 '這是一場見證移動生態新革命的曆史時刻. ' 這場發布會上披露的幾組數據, 也足夠令開發者們興奮不已. 前期內測數據顯示, 快應用即點即用的功能, 比現有App激活率高20倍, 客戶留存率提高了兩倍, 流量使用率提高了5-10倍. 而會上披露的另一個數據, 可能會讓傳統的應用分發者們坐立不安——快應用2018年將覆蓋10億台終端. 簡單說, 終端進化新時代, 應用分發邏輯將從中心化的應用市場, 轉向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即調即用, 本質上, 這是一場去中介中心化的革命, 應用商店這種中介生態, 可能要被掃進故紙堆了. 快應用的革命意義不僅在此. 快應用之於安卓生態的意義, 可能不僅僅是分發的革命, 不僅僅是去商店中心化, 它也是更好服務於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革命, 快應用重構了Android生態內App的組織形式, 應用不再需要下載安裝, 讓人工智慧時代最重要的本質和需求變現實, 那就是智能識別場景, 讓對應的服務直達用戶. 從行業進化角度來預判, 與其說是應用分發的革命, 更應該說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礎革命. 快應用, 快在哪一步? 快應用, 顧名思義, 須搶先一步. 在此之前, 有必要先梳理下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形態. App和應用分發, 經曆了一個由慢到快, 由非中心化到中心化分發的過程. 功能機時代, 以遊戲 '貪吃蛇' 為代表的應用, 是內置在系統中, 不可更改; 智能手機崛起, 隨著手機容量, 晶片, 4G網路的普及, 開發者數量劇增, 用戶有了多種多樣的選擇, 用戶開始在網站上搜尋應用, 或者通過電腦安裝apk, 但不免比較麻煩, 也無法判斷安裝包是否安全. 於是, 手機應用市場應運而生, 為開發者和用戶之前搭建了一個橋樑, 為用戶提供了尋找App最安全最簡單直接的路徑. 用戶通過應用市場獲取App, 用戶通過點擊App調取服務. 這背後, 承載終端用戶服務的主流服務形態仍是網頁和應用. 這兩種形態, 普遍存在功能缺失, 性能體驗不好, 安裝使用代價高等缺點. 快應用則迥然不同, 提供了從用戶的意圖直接到使用應用的解決方案. 快應用融合了網頁和應用的優點, 採用了全新的技術架構, 支援即點即用, 用戶無需安裝, 點擊後直接啟動運行; 從用戶體驗來看, 快應用與原生App具備相同的體驗, 快應用技術平台提供了和原生App相同的技術能力集合, 所以開發者可以為用戶提供功能完整和優質性能體驗. 對於應用和應用分發, 喬布斯曾舉例說, 應用好比是跑在馬路上的汽車. 當處於農業國家時, 路上跑得所有的車都是卡車, 但隨著人們更多向城市遷移, 小汽車開始多了起來. 在他眼中, PC或者說Window中的軟體就像是卡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 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少. App像是小汽車,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展的今天, 用戶手機中的App幫助用戶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 事實上, 移動互聯網發展到智能時代, 我們不光需要小汽車還需要共用單車來解決短距離的問題, 也需要一種新的形式來幫我們解決非常態, 非重度的生活需求. 快應用就像是我們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共用單車, 來解決我們互聯網生活中最後兩公裡的問題. 快應用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人們口頭的虛擬生態. 3月19日, vivo發布了新的一刻搭載人工智慧的手機X21, 就已經引入了頭部快應用. 在X21負一屏, vivo整合了全局搜索, 掃一掃, 天氣, 日程和第三方功能卡片, 其中掃一掃支援支付寶二維碼, 共用單車, 商品條形碼等功能; 負一屏還支援第三方的快應用功能卡片, 場景涉及火車票機票, 酒店, 出行路況, 休息提醒, 快遞提醒, 電影票, 出行目的地天氣提醒等. 以接入的電影票快應用為例. 過去用戶在看電影的過程中, 所要涉及電影名稱和電影院地點的資訊, 都需要在每個App中重新輸入, 從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的角度, 用戶本不應該輸入這麼多次資訊的. 接入快應用之後, 可以通過用戶一次輸入的資訊, 保存在平台, 把資訊通過介面傳遞給需要這個資訊的應用, 最大程度的減少了用戶的冗餘操作, 提升用戶體驗. 應用分發格局新變數 快應用興起, 後浪推前浪, 大勢之下, 舊有的應用分發格局將會產生震動. 移動互聯網時代, 應用分發卡位在開發者和用戶之間, 互聯網巨頭向來將其視作要衝重兵把守. 經過這些年的分分合合, 除了蘋果憑藉IOS系統割據一地之外, 安卓生態的應用分發市場戰局基本明朗: 穀歌安卓商店在安卓原生系統中, 居首位, 但可惜穀歌兵敗中國, 中國市場消費者仍無緣得以使用; 穀歌之下, 騰訊應用寶, 360, 百度和阿里, 均為互聯網企業涉足分發體系, 橫向打通智能手機品牌, 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其三就是新近崛起的手機廠商應用商店, 隨著手機出貨量和裝機量的增長, 這類廠商應用分發勢力, 已經銳不可當. 此番手機廠商聯手推出快應用聯盟, 兵臨城下, 刀鋒所指之處, 首當其衝的就是傳統的互聯網應用分發勢力. 應用分發發展之初, 中心化的應用市場模式, 解決了開發者和用戶之間的資訊不不對稱. 但隨著應用數量的激增, 應用分發市場的劣勢越發顯現. 競價排名, 惡意軟體, 惡意刷好評等不良風氣, 讓應用分發市場烏煙瘴氣. 即便向來被奉為楷模的蘋果 App Store也難逃此厄運. 中心化應用市場今日之亂局, 其本質仍是利益二字作祟. 數據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 中國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用戶規模達4.62億人. 同時, 工信部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市場移動互聯網應用數量已經超過402萬款, 其中第三方應用商店分發數量超過6277億次.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 不同背景的應用市場紛紛都將收割利益當作了頭等大事, 而開發者和用戶的利益無疑被遮蔽. 其實, 就應用市場的認知來說, 用戶的核心訴求不外有三: 減少廣告幹擾, 軟體種類豐富, 軟體安全; 於開發者而言, 能將好的應用與真實需求的用戶相結合, 減少觸達用戶的成本, 並提高用戶留存率. 因此, 從本源來看, 快應用此刻興起,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具備. 快應用聯盟發布的前期內測數據顯示, 快應用即點即用的功能, 比現有App激活率高20倍, 客戶留存率提高了兩倍, 流量使用率提高了5-10倍. 面對如此大的誘惑力, 賦能之後的開發者, 無疑會做出自己的明智選擇. 用戶, 開發者都被快應用牽引出去, 再加上有手機廠商的流量加持, 應用商店, 前途堪憂. 喪鐘為誰敲響, 勝負尚難判定, 但在3月20日快應用聯盟發布會上, 10家終端廠商卻信心滿懷, '移動新生態的革命, 需要上下遊夥伴?一起參與, 打造新的產業鏈. ' 無論如何, 顯然, 終端廠商們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