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CC或將進一步封殺華為中興, 為何極力阻攔華為入美?

1.美FCC或將進一步封殺華為中興 否則運營商拿不到補貼; 2.Vanchip為4G全面屏手機量身定製高性能射頻前端; 3.蘋果產業鏈公司密集回應中美貿易摩擦對業務影響情況; 4.外媒深度揭秘: 美國政客為何極力阻攔華為入美? ; 5.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 手機供應鏈影響幾何? 6.小米在印度遇到成長的煩惱: 需加強供應鏈滿足用戶需求

1.美FCC或將進一步封殺華為中興 否則運營商拿不到補貼;

原標題: 美FCC或將進一步封殺華為中興 運營商使用中國設備就拿不到聯邦補貼

3月24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正在考慮出台一項新規定, 這項規定將阻止小運營商和鄉村偏遠地區的移動運營商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製造商的電子產品. 如果運營商使用了這些中國製造商的電子產品, 就拿不到聯邦補貼. 據報道, 這項新規定最早可能在下周一提出, 但也可能被推遲或擱置.

可以作為背景的是, 美國時間3月22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 依據 '301調查' 結果, 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 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對於最早參與全球化競爭的的通信行業來說, 2012年以來, 華為和中興多次因為 '國家安全風險' 方面的問題遭到美方質疑和限制.

北京時間3月22日,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 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決定停止在美國銷售華為手機. 而在今年1月, 華為原計劃在CES上宣布與美國運營商AT&T合作進軍美國市場, 消息宣布前最終擱淺. 在媒體所爆出的一份 '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主席艾吉特·帕伊 (Ajit Pai) ' 的郵件中, 美國議員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展開調查, 並再次提到2012年美國國會發出的對華為設備的禁令. 此後不久, 美國另一大運營商Verizon也終止了華為手機的銷售.

3月22日, 中興通訊則宣布成立了 '中興終端中國' 控股公司, 以加強手機業務在中國公開市場的拓展. 中興手機2017年並未進入中國手機市場銷售的前十位. 據中興方面介紹, 2017年中興手機在海外六大重點市場進入了Top5, 其中美國, 加拿大, 墨西哥排名第四, 西班牙, 俄羅斯排名第五, 澳大利亞排名第三. 中興通訊終端公司CEO程立新當日在接受採訪時稱, 公司經過深刻研究, 決定在中國要加強公開市場的投入, 做長期的投入, 未來三年中興通訊要成為國內主流手機品牌. 21世紀經濟報道

2.Vanchip為4G全面屏手機量身定製高性能射頻前端;

原標題: HPUE並不是最優選擇, Vanchip為4G全面屏手機量身定製高性能射頻前端

集微網消息, 從2016年市場上出現全面屏概念開始, 這場智能手機的顏值革命就迅速席捲整個手機行業. 2017年在三星與蘋果相繼發布的新機引領下, 帶起了一波設計風潮, 在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 換機率放緩的情況下, 外觀設計的微創新成為手機品牌廠商宣傳重點之一, 全面屏手機也一躍成為市場主流. 尤其蘋果iPhone X曾被吐槽的Notch異型 (齊劉海) 設計, 在今年也成為各手機品牌廠商爭相模仿的對象.

一方面, 大屏幕手機在屏幕視野方面的確能給用戶們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 另一方面, 隨著全面屏產品的出現, 大屏幕手機的體積可以變的更加小巧, 在便攜性和握持感方面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雖然2017年進入了全面屏之戰, 但是全面屏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概念.

從技術上來說, 目前全面屏還屬於市場緊缺資源. 由於擁有了更大的屏佔比, 全面屏不僅需要異形設計, 還要用CNC或者雷射進行面板異形切割, 而且, 屏佔比越大, 裡面走線的空間越小. 此外, 更大的屏佔比也會對其他的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 同時更需要攝像頭, 指紋識別, 聽筒, 天線以及設備廠的協同配合, 對於品牌廠商和ODM廠商來說, 也考驗著他們對於上下遊資源整合的能力.

尤其是屏佔比基本都達到80%-85%以上的情況下, 本就不多的手機空間留給電路設計的部分就更少了. 因此隨著LTE甚至5G多模多頻設計熱潮興起, 智能手機射頻前端不僅面臨多天線或多頻段幹擾, 以及設計空間吃緊的挑戰, 還必須支援載波聚合增進訊號接收能力, 因而牽動相關晶片開發商加緊部署新一代射頻技術以滿足手機製造商更加嚴格的規格要求.

通常, 射頻前端模組是由諸如RF開關, 功率放大器(PA)/低雜訊放大器(LNA), RF濾波器和天線裝置(調諧器和開關)之類的射頻器件組件組成的. 天線是手機完成無線通信必不可少的部件, 對日益複雜的手機射頻設計而言, 都知道手機越做越好看, 天線越來越難做, 效率越來越低. 傳統上它被設計在手機上下兩端, 主要利用的就是手機屏幕和金屬外殼中間的空間.

傳統手機留給天線的所謂'淨空'部分寬度大約有7~9毫米, 在全面屏設計中, 這部分'淨空'大幅度減少, 被壓縮到3~5毫米, 特別對於類似iPhone X那樣的齊劉海Noach屏, 可能淨空會到2毫米左右.

天線淨空的降低使得天線的增益降低, 從而導致傳統射頻系統設計無法滿足通信協議及組網要求, 必須採用更高輸出功率的射頻前端來補償天線的這部分損失.

目前絕大部分全面屏手機都是使用了國外廠家為HPUE系統研發的高功率射頻前端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畢竟這套方案是針對HPUE系統來開發的, 並非針對4G全面屏手機量身定做, 所以也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比如, 國外廠家的射頻通話模組 (TxM) 就沒有考慮全面屏的應用, GSM飽和功率略有不足.

高功率射頻前端並不僅僅是簡單地提高功率, 在提高功率的同時, 還需解決諧波, 電流損耗, 溫度補償等一系列問題, 對射頻前端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了解到客戶對高功率射頻前端的需求後, 唯捷創芯 (Vanchip) 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新技術開發, 依託自己強大的研發能力和長期積累的工程經驗, 率先推出了專門應用於4G全面屏手機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

唯捷創芯針對4G全面屏手機應用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包括2款晶片, 與市場主流的Phase2射頻前端完全相容, 對產品支援的所有頻段的功率輸出都進行了加強處理, 同時優化了諧波和電流. 特別是把4G智能手機必需的通話模組 (TxM) 的飽和功率也做了適度提升, 保證了手機通話品質不受天線變化的影響, 幫助手機研發工程師可以迅速便捷地完成手機設計, 保證了研發進度.

該解決方案一經推出就得到了用戶的好評, 並且已經導入到多個設計中. 很快, 市場上就能看到使用Vanchip高功率射頻前端組件的全面屏手機.

3.蘋果產業鏈公司密集回應中美貿易摩擦對業務影響情況;

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徵稅, 有券商認為影響領域首當其衝是資訊及通信技術等, 甚至蘋果產業鏈訂單存在迴流美國的風險. 對此, 多家蘋果產業鏈企業進行回應: 安潔科技稱關稅增加對公司影響極小, 中美貿易戰對公司業績沒有直接影響; 歌爾股份稱公司北美大客戶訂單產品不會直接出口美國, 而是出到國內下遊組裝廠商; 長盈精密稱, 雖然公司部分客戶為美國公司, 但產品絕大部分是出貨給境內公司; 信維通信稱目前並未對業務產生任何影響. e公司

4.外媒深度揭秘: 美國政客為何極力阻攔華為入美? ;

外媒日前撰文指出, 美國政客可能連 '華為' (Huawei) 怎麼讀都不會, 但他們卻非常確信這家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其國家安全.

事實上, 美國政客們真正擔心的是美國在5G大戰中會輸給中國.

以下為騰訊科技 (微訊號ID: qqtech) 編譯的文章內容摘要:

繼發推文聲稱 '貿易戰是好的, 且很容易贏得勝利' 之後,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3月12日頒布行政命令阻攔了史上科技產業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

此前, 新加坡晶片製造商博通提出欲以117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移動晶片製造商高通 . 特朗普稱, 阻攔這一交易是因為擔心 '此交易可能危及到美國國家安全. '

特朗普的做法令脾氣火爆的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感到心灰意冷. 要知道幾個月之前, 特朗普還曾在白宮大大的誇獎了陳福陽一番. 此外, 博通在許多方面都像美國公司一樣. 陳福陽是美國公民, 且這家公司的員工主要位於加利福尼亞, 而且博通也承諾要把公司總部搬遷至美國.

美國國家安全利益還想要什麼? 幾乎立刻, 話題從博通轉移到了華盛頓真正關心的問題: 華為.

按照營收計算, 華為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 銷售額比排名第二的公司京東高出了60%. 雖然美國四家主要的移動運營商--AT&T, Verizon, T-Mobile和Sprint--均被阻止使用華為的電信網路設備, 但這家公司依舊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路設備製造商.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華為同樣也佔有了一席之地. 正是上述兩個因素讓許多美國決策者感到恐懼, 以至於他們寧願讓博通成為輸家.

長期擔任美國國會共和党參議員的查克-格拉斯利 (Chuck Grassley) 表示, 他擔心未來美國電信公司會依賴於一家他懷疑存有問題的中國製造商.

'我不會拼讀這家公司的名字, '不過這家公司以字母H打頭, 以wei發音結尾. 每當這家公司捲入其中, 都會讓我驚恐萬分. ' '

即便是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也沒有對這種恐懼起到安撫作用, 部分的原因是華為的巨大成功.

雖然華為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但成長速度比排名前兩位的蘋果和三星電子都要快, 而且這家公司如今的製造能力和技術已可以同高通在第五代無線設備技術上展開抗衡.

在5G市場擁有更大支配權的華為, 不能能夠奪走原本屬於美國競爭對手的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市場份額, 而且也會向其他公司收取高昂的專利費.

不過諸如鷹派的格拉斯利認為, 更大的問題還是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後門進入華為的網路硬體和軟體, 從而監控美國公民的電話, 簡訊和電子郵件.

對於特朗普總統為何反對博通收購高通的問題, 白宮方面給出的回答是無論陳福陽在哪家公司, 他都喜歡削減支出. 在收購高通之後, 他將會砍掉高通的研發支出, 間接在5G無線標準和設備開發大戰中讓華為獲得更多的優勢.

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 在3月5日的信中警告稱, 潛在的併購交易將 '弱化高通的領先優勢, 讓中國在5G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擴大影響力. '

這封信還表示, '眾所周知, 美國擔憂華為和其他中國電信公司會給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影響, 而中國獲得5G主導地位將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負面影響. '

今年1月初, 美國德克薩斯州議員邁克-科納威 (Mike Conaway) 提出一項名為 '保衛美國政府通訊法案' 的新提案, 旨在禁止美國政府機構使用這些公司的手機和設備.

兩周之後,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一份被曝光的備忘錄中指出, 在5G技術的開發進程中, 中國科技公司將會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這份備忘錄提到了兩家公司的名字: 華為和中興通訊. 該委員會呼籲現任美國政府像艾森豪總統當年投資州際公路系統一樣對全美5G網路進行投資.

華為駁斥稱, 美國政客對其意圖的恐懼是民族主義的恐懼. 華為稱, 該公司與中國政府的聯繫還沒有蘋果或是穀歌多, 在網路硬體或者軟體中安裝用於從事間諜活動的後門無疑於自殺.

華為國際媒體事務副總裁喬伊-凱利 (Joe Kelly) 表示: '我們開展業務已有30年時間, 從來沒有出現過安全問題. 美國應該從網路安全的角度來擔心我們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備忘錄被曝光之前, 美國運營商此前甚至與準備好同華為進行合作. 但是在一天之內, Verizon通訊便放棄了在零售店中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 在此之前, AT&T迫於美國國會的壓力也已放棄了類似的計劃.

據熟悉該備忘錄撰寫工作的消息人士稱, 白宮目前擔心的是美國無線運營商缺乏財力打造4個獨立的無線網路, 除非華盛頓方面採取激烈的行動, 否則中國將會在部署5G技術上擊敗美國. 在這一背景下, 博通收購高通, 將會讓中美之間的對峙朝著中國方向一邊倒.

一位涉及5G政策討論的美國電信產業高管稱, '這是最主要的顧慮. 5G是新戰場, 但戰鬥機不是主角. '

當然, 美國阻攔華為進入該國市場並不會阻擋這家公司的發展. 華為目前擁有18萬員工, 絕大多數為技術人員. 華為的產品已進入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仍是一家私有公司, 但是為了說服外國政府與該公司簽訂協議, 華為會每年發布兩次財報. 2017年, 華為營收達到約920億美元, 遠遠超出5年前的350億美元. 預計該公司今年的營收將突破千億美元.

華為還擁有大量的成長空間, 特別是如果它大力發展5G標準. 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在本月的公開信中曾強調, 華為目前已擁有約10%的5G專利, 該公司有300名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在專職開發5G專利.

華為已為5G研發投入了6億美元, 並預計今年還將投入8億美元. 該公司已同全球的50多家運營商簽訂合同, 用於測試5G設備. 整體而言, 華為在2016年的研發投入達到120億美元, 遠遠超出高通的51億美元, 以及諾基亞的49億美元. 騰訊科技

5.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 手機供應鏈影響幾何?

集微網3月24日報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2 2 日宣布, 擬利用 '3 0 1 調查' 大規模限制中國對美貿易和投資. 美方肆意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 國際輿論為之側目.

在去年3月高盛發布的一份重磅報告《 '中國製造' 還是 '美國製造' 》中指出, 特朗普提出讓製造業迴流美國, 以及發布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 將引發全球供應鏈格局的重大變化. 該報告以手機行業為例研究分析得出的一個結論是: 美國消費者購買的下一款智能手機將更加昂貴.

集微網現將報告部分摘選並編譯如下:

手機製造業回歸將給美國帶來什麼?

2016年, 全球手機銷量大約有15億部 (美國地區銷售1.75億部, 佔12%) , 這使得智能手機成為全球銷量最大以及總價值最高的科技產品. 對於智能手機而言, 供應鏈已是全球化, 但是製造大部分處於亞洲.

從材料成本上看, 以iPhone為例, 其中15%-20%的材料成本在美國產生, 大部分由設計方面的內容組成. 如晶片設計由蘋果, 高通和博通設計, 但大部分的晶片製造在台灣台積電完成.

中國佔據了iPhone大約25%-35%的生產成本, 大部分由後端的裝配費用構成, 但也包括來自外國公司本地製造的零部件 (如Catcher, 三星SDI, 富士康等) . 日本和韓國同樣也是關鍵區域, 這些國家公司主要提供記憶體和屏幕.

如今, 超過50%的工作崗位來自最後的裝配部分, 在美國勞動力的成本為14-25美金/小時, 而在中國只需要2-3美金/小時. 因此成本增長主要來自高額裝配部分的人工成本, 而只轉變供應鏈部分的貿易政策不一定會帶來較多就業機會.

因此, 如果手機產業鏈遷往美國, 成本以及勞動力供給成為兩大挑戰. 預計手機產業完成向美國的回歸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 而這將帶來成本和價格的顯著變化.

如果美國政府採取適當的鼓勵措施 (如財政, 稅收方面的補貼) 以及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升, 當所有的供應鏈都回到美國並有效運轉時, 一部美國製造的智能手機產品成本將會增加37%, 這種轉移將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手中的每一部蘋果手機的平均成本增加135美元.

如排除工廠自動化的因素, 假設能夠招募到工人, 那麼5年後將給美國增加50萬製造業崗位.

但報告同時指出, 自動化或將大幅削減手機組裝這一類流水線的傳統型工人, 但是將創造新的工程類就業機會. 有專家預計, 自動化或將削減40-70%的最後一道生產線上的工人, 但是這麼做也需要原始設備製造商改變產品周期和相關設計, 從而實現自動化.

這張圖可以說明智能手機產業回遷美國後帶來的影響:

智能手機供應鏈如何向美國遷移?

實現將供應鏈向美國的轉移,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發揮好集聚效應. 聚集企業能夠從勞動力和供應商一側得到很好的收益. 當更多的供應商在同一地區聚集的時候, 協同效應將會增加, 這將使得供應鏈變得有效和富有競爭性. 在過去的25年, 這個智能手機的供應鏈聚集地一直在中國.

報告指出, 將最後的裝配部分遷移到美國將會是一個重要過程, 將會開啟供應鏈的轉移. 裝配部分可以吸引零部件供應商. 對於非半導體部件, 供應商更希望能夠靠近裝配端, 從而在設計期間就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響應速度. 預計裝備部分將會給美國帶來35-40萬個工作崗位. 但同時, 報告也指出, 裝配部分因為勞動力成本較高, 有可能抑制美國裝配水平的提升.

對於智能手機產業鏈的其他關鍵的環節, 例如記憶體, 顯示和電池, 現在已經能夠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過程, 這在美國能夠較為容易的實現. 在這方面大部分的企業來自韓國, 日本和台灣地區. 如果美國對其採取足夠的激勵政策 (比如財稅優惠和政府補貼等) , 這些企業會有意願在美國建立工廠. 但報告也指出, 對於存儲, 顯示等投資高, 周期長的產業, 增加成本相對有限, 短期內建立新的工廠可能會帶來供給需求方面的壓力. 而對於半導體製造領域, 因為可能涉及環保等方面的監管, 回遷至美國的可能最小.

考慮到幾十年來發生在工程和製造系統上的投資, 報告認為完全將供應鏈轉移至美國將會很昂貴. 以年均1.75億部美國銷售的智能手機體量, 所有的國內直接投入 (不算次級材料, 包括化學和原材料) , 將會需要300-350億美元的投資.

報告分析指出, 因為可能涉及環保等方面的監管, 半導體製造轉移可能是最有風險的, 而記憶體, 屏幕, 電池等產業鏈環節, 在仔細考慮需求和供給後, 可以執行. 而對於裝配部分, 如果企業能夠保證承諾勞動力的數量也是可行的.

哪些公司將處於危險哪些公司將因此獲益?

報告指出, 手機行業的邊境稅和關稅調整將利於美國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上漲, 亞洲的半導體製造廠商 (台積電, 華虹) , 封裝 ((ASE/SPIL) 和代工廠商 (鴻海, Wistron, Pegatron) 可能會因稅收政策受到影響, 並且要面對來自美國競爭對手的威脅, 因為像蘋果這樣的客戶可能更願意選擇國內的廠商.

美國的IDM廠商和製造商可能會因此獲益 (Intel,Qorvo, TI) , 對於他們的客戶而言, 他們會帶來更低的稅收. 美國裝配廠商 (Flex and Jabil) 同樣可以從他們的亞洲競爭對手中搶佔市場份額.

同時, 報告預計參與原始產品設計的公司例如蘋果或因產品價格上漲造成需求下降使得股價存在下跌風險. (校對/樂川)

下圖是可能受到影響以及可能因此獲益的公司列表

6.小米在印度遇到成長的煩惱: 需加強供應鏈滿足用戶需求

【騰訊科技編者按】國外媒體周六發表分析文章稱, 閃購和善於利用社交媒體, 讓中國科技初創公司小米擊敗三星電子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龍頭. 雖然小米計劃今年讓印度營收增加一倍以上, 達到約20億美元, 但如何提升供應鏈滿足印度用戶的需求成為小米新的煩惱.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在過去一個月間失敗五次之後, 印度高校生巴弗薩-哈迪克 (Bhavsar Hardik) 成功的在網上預定了一部夢寐以求的智能手機--來自小米的紅米Note 5 Pro. '這部手機看上去就像是iPhone X, ' 興奮不已的哈迪克說.

19歲的哈迪克和許多印度國民一樣, 都被小米通過本土電子商務網站Flipkart, 亞馬遜印度以及小米官方網站Mi.com的閃購活動深深吸引. 這些網站舉行的閃購活動通常持續時間不超過3秒鐘, 因此之後極少數人能夠下單成功搶購一部小米的設備.

哈迪克稱, 小米智能手機的需求非常大, 但目前市場中存在供應短缺的問題. 儘管有著這些限制, 但哈迪克仍表示自己是小米的粉絲, 因為小米手機物美價廉. '我不喜歡三星電子的產品, 因為這個品牌的產品太貴了. 蘋果, Vivo和Oppo也是同樣的原因. ' 哈迪克搶購獲得的紅米Note 5 Pro售價為1.3999萬盧比, 而iPhone X在印度市場的起售價為8.3499萬盧比 (約合1285美元) .

數以百萬計的像哈迪克這樣的印度消費者, 幫助著小米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市場的龍頭. 在進入印度市場大約三年半之後, 小米在去年第四季度擊敗三星電子, 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統計數據顯示, 在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之後, 小米去年第四季度佔據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7%的份額, 領先於三星電子的25%.

被譽為 '中國蘋果' 的小米, 在競爭加劇和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 已經把印度市場視為其下一個增長引擎. 小米同時還著眼於多元化和長期的營收渠道, 來支撐公司為上市所付出的努力.

塑造更國際化的形象, 能夠讓小米在首次公開募股 (IPO) 時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人. 雖然小米管理層對公司上市計劃未做官方表態, 但消息人士透露, 小米已聘請投行籌備在港交所掛牌.

在經曆了業績慘淡的2016年之後, 小米2017年東山再起, 強勢實現複蘇. 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 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83%, 成為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中增幅最高的品牌. 整個2017年, 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總量達到9600萬部, 在全球廠商中排名第六.

小米印度營收去年創出曆史新高, 達到10億美元. 這樣出彩的業績表現, 也讓小米創始人, 首席執行官雷軍 (Lei Jun) 把公司今年在印度市場的營收目標定為超過20億美元. 小米全球副總裁, 首位印度員工馬努-賈因 (Manu Jain) 稱, 當年小米在印度開展業務之初, 只有一間擺放著6把椅子的小辦公室.

如今, 小米印度已擁有超過400名本土員工, 以及三座製造工廠. 善於利用社交媒體的小米同時還聚集了大約400萬活躍的印度 '米粉' . 通過閃購和開發印度 '米粉' 社區, 小米一直在堅持自己的 '嘗試和檢驗' 營銷策略.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塔蘭-帕薩科 (Tarun Pathak) 表示, '通過組織城市級離線互動活動等持續的參與活動, 小米一直在打造自己的 '米粉' 社區. ' 帕薩科說, 通過Facebook上舉行的線上互動活動, 小米粉絲能夠優先掌握新產品的第一手資料. '通過有效的利用社交媒體, 小米為公司及其產品創造出積極的口碑, ' 他說.

自稱為小米最忠誠粉絲之一的印度消費者艾克拉-賽義德 (Ekrar Saiyyad) , 聲稱自2014年7月以來已為自己, 家人和好友購買了超過100部小米手機, '我們談論著手機和它們的功能, 以及未來的小米手機會是什麼模樣, ' 賽義德說.

與小米不同, 其他的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則通過大筆資金投入進行廣告宣傳, 來提升產品在印度消費者中的品牌知名度. vivo去年支付3.38億美元獲得了印度職業板球聯賽的冠名權. 如今, 該賽事的名稱已變為 'vivo印度超級聯賽' (Vivo Indian Premier League) . OPPO則簽訂了一份價值1.66億美元的5年協議, 成為印度國家板球隊的贊助商.

市場調研公司IDC印度分析師納夫坎德-辛格 (Navkendar Singh) 表示, 印度智能手機買家 '當前關注的是智能手機的性價比, ' 而不是廠商的營銷推廣活動.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幾近停滯, 而印度市場去年仍保持12%增速的背景下, 如何擴大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成為各個廠商優先考慮的問題.

IDC的統計數據顯示, 目前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超過75%的需求與售價低於200美元的產品相關. 小米目前在印度的產品售價普遍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間, 而此類產品的利潤率非常低.

'小米目前在印度市場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如果小米能夠繼續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 雷軍在印度市場2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並非不可能, ' IDC新加坡高級研究經理考爾 (Kiranjeet Kaur) 說.

不過小米仍需要吸取在中國市場的教訓, 僅僅成為一家低成本手機製造商不可能大有作為.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曾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初創公司, 2014年底時的估值曾超過460億美元. 但是隨著華為, OPPO和vivo等智能手機品牌的崛起, 閃購和社交媒體對小米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銳減, 導致曾經的小米用戶選擇了使用其他品牌的產品.

市場分析師認為, 小米還沒有構建起足夠龐大, 能夠負擔得起更昂貴智能手機的用戶群體. '這是一個很難突破的天花板, ' IDC的考爾說. 在高端市場有限的用戶數量直接限制了小米的利潤率. Counterpoint預計, 小米去年第三季度每部手機的利潤率僅為2美元.

相比較而言, 華為, OPPO和vivo的利潤率更高一些, 每部手機分別達到15美元, 14美元和13美元. 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蘋果, 每部智能手機的平均利潤為151美元.

Counterpoint預計, 小米去年在印度市場的營收佔據該公司全球總營收的近30%, 預計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5%. 小米全球副總裁賈因說, 小米仍對印度市場的機遇持樂觀態度. '們可以在這裡取得更多成就, ' 他說.

小米目前還是印度市場活躍的風投人, 該公司承諾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將向100家印度初創公司投入至少10億美元. '我們目前對能夠成為長期合作夥伴和幫助我們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初創公司非常感興趣, ' 賈因說.

小米目前還在印度市場銷售智能電視機, 健康手環和充電寶等產品. 該公司未來還將向印度市場推出更多的智能聯網設備, 如智能滑板車和淨水器等產品.

儘管印度市場的成熟程度已讓小米能夠推出更多的智能設備, 但該公司的供應鏈可能會限制其大規模的在印度全境推廣這些產品. 小米的忠實粉絲賽義德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的困擾. '我非常想買一台小米55英寸的4K電視機, 但這家公司沒有足夠的庫存.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