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陳建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矽基整合大範圍連續可調光緩存/延遲晶片' , 近日入選 '2017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應用研究類) '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 旨在介紹國內科研人員在光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具有重要學術, 應用價值的論文, 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 至今已經舉辦了13屆.

矽基光電子整合是本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 是當今整合光學中最有前景的主流技術之一. 它採用微電子CMOS工藝在矽材料上製作光電子器件, 具有低成本批量化生產優勢, 以及與微電子融合構建片上光電子系統的潛力. 光緩存, 光延遲晶片在光通信和光子資訊處理領域重要應用. 在全光交換網路和寬頻光子資訊處理系統中, 用於解決數據競爭衝突和通道間精確同步; 在光控相控陣雷達等系統中, 用於實現光學真延遲, 克服電子相移器頻寬有限造成的孔徑渡越現象, 保證不同頻率微波訊號具有一致的方向角.

上海交通大學陳建平教授課題組在國家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等的支援下, 採用矽基整合技術,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具有納秒 (ns) 量級光延遲量的數字式可調晶片, 研究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作為研究亮點報道 (Vol. 8, Nov. 2014) . 這種方案可以用來實現大範圍可調延遲線, 但無法實現連續調節, 且片上損耗較大. 針對這些難題, 課題組核心骨幹周林傑教授, 帶領學生從新機理和新工藝入手開展深入研究, 提出了將級聯環形諧振器與可重構光開關延遲網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採用60nm厚度的超薄型矽基光波導和新型光開關結構突破損耗, 器件性能方面的限制, 研製出了0~1.28 ns可編程光延遲通用晶片, 能實現寬頻光訊號的連續延遲調節, 並可通過編程實現光時分複用, 任意波形發生和濾波等功能. 該項成果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 (OSA) 旗艦期刊Optica [4(5): 507-515, 2017]上. 和現有國際最高水平相比, 該晶片具有低損耗, 大範圍連續可調, 高穩定性, 高解析度和高調節效率等優點. 周林傑教授是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入選首批青年長江學者, 2016年榮獲英國皇家學會高級牛頓學者稱號.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