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偏小, 服务和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亟待解决. '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经信委主任曹慧泉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提出他发现的问题. 曹慧泉围绕 '制造强国建设亟待降低融资成本' 这一问题为本报记者进行了分析. 曹慧泉认为, 需要出台政策, 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实体经济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又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曹慧泉认为, 当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银行信贷中所占比例严重偏低.
根据央行数据, 2017年, 我国实现生产总值827122亿元, 制造业为242707亿元, 占29.34%. 制造业获得银行贷款与其对GDP的贡献极不相称. 2017年上半年各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总余额的10%左右. 其中, 仅中国银行超过15%.
'金融业作为经济的血液, 本应对实体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从利润占比来看, 过去这几年金融业反而更多地是在持续从实体部门抽血. ' 曹慧泉直言不讳.
工科专业出身的曹慧泉分析问题喜欢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条分缕析层层深入. 不仅观点鲜明, 而且论据充分. 他在采访中多次流露出对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期待.
曹慧泉认为, 商业银行具有垄断地位, 和客户市场地位并不平等. 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是高度市场竞争的领域, 除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外, 绝大多数投资主体为民间资本, 对银行信贷依赖性强. 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为其单方面设立门槛, 通过种种 '创新' 增加信贷中间收费环节, 变相抬高或转嫁融资成本, 开了方便之门. 曹慧泉还特别提到, 商业银行信贷与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方向与发展重点不能并轨同向前行. 此外, 过度金融创新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和累积金融风险.
在曹慧泉看来, 在制造强国的大战略背景下, 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不应该有任何理由声称在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信贷合作上自己无能控制风险, 因为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要求, 更应该是银行今后生存下去的基本技能.
制造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 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
曹慧泉认为, 迫切需要商业银行真正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掌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 改进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机制, 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能力水平. 他建议国家金融监管当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 一是明确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中制造业信贷比例. 二是明确商业银行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领域和白名单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支持制造业企业优化货款交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