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開啟醫藥行情, 醫藥主題基金迎來投資機遇

醫藥網3月20日訊 2月中旬以來, 醫藥板塊持續了一個月的良好漲勢, 在經曆了3個交易日回調後再次迎來上漲, 醫藥主題類基金在相關板塊的強勢帶動下漲勢明顯.
3月19日, 醫藥 板塊表現繼續強勢, 滬深300醫藥指數上漲3.15%, 漲幅居滬深300一級行業指數首位, 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漲2.02%. 這樣的漲勢在2018年以來並不稀奇. 截至3月19日, 醫藥板塊在28個申萬行業中漲幅居第四位.
醫藥主題基金獲益
2月中旬以來, 醫藥板塊持續了一個月的良好漲勢, 在經曆了3個交易日回調後再次迎來上漲, 醫藥主題類基金在相關板塊的強勢帶動下漲勢明顯.
Wind數據顯示, 截至3月12日, 醫療保健行業主題基金共有116隻, 今年以來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為3.7%, 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2.04%和-22.21%; 生物科技行業主題基金93隻, 今年以來平均淨值增長率1.84%, 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1.74%和-23.85%; 製藥行業主題基金306隻, 今年以來平均淨值增長率2.8%, 去年及前年同期分別為2.07%和-21.38%.
據統計, 截至3月12日, 全市場含有 '醫藥' , '醫療' 字樣的主動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約51隻, 3月份以來平均淨值增長率逾7%, 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也都在4.7%以上, 跑贏了上證綜指同期漲幅.
醫藥主題基金未來走勢如何?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2018年以來醫療板塊的已有走勢和未來趨勢時, 浦銀安盛基金經理陳蔚豐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7年10月1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 醫療器械 創新的意見》, 該政策明確: 提倡新藥創新, 促進仿製藥發展, 已上市注射劑和器械開展再評價研究. 這項政策為醫藥 企業 未來10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
他進一步解釋稱, '今年將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 預計醫保監管範圍和許可權擴大後將更進一步強化符合自身訴求的改革舉措: 包括醫保支付標準, 臨床路徑, 鼓勵仿製藥, 管控輔助用藥等. 未來 醫院 的用藥結構有可能會持續調整, 藥物經濟學和臨床指南有望被擺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高端治療性用藥和進入醫保的創新藥則有可能成為結構調整的受益者, 對於醫療服務和零售領域, 龍頭企業也可能會持續受益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綜合來看, 從自身基本面來說, 行業基本面向好, 尤其是細分龍頭增速更高, 從板塊比較而言, 醫藥是大體量的消費+科技板塊, 過去兩年漲幅較小, 後市有望會有較好的表現. '
鵬華醫藥科技基金經理金笑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原來市場的舊邏輯在於醫保中尋找邏輯, 導致對醫藥醫療行業預期的悲觀. 但這種邏輯在2018年很可能將會被打破, 市場出現了許多新的值得期待的增長點. 2018年醫藥板塊的投資主要看兩條: 首先是自主消費升級的創新藥能夠給行業帶來增量, 帶動市場情緒; 其次是行業水漲船高後, 一些低估值的個股有望得到估值修複. 2018年看好創新藥, 自費藥的消費升級邏輯. '
智慧醫療前景廣闊
此外, 互聯網巨頭對 'AI+醫療' 領域的關注, 也是醫藥板塊再次熱起來的原因之一. 3月15日, 北大醫療與騰訊簽署合作協議, 合作探索 '智慧醫療整體解決方案' . 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醫藥板塊走強.
'AI+醫療' 是人工智慧可見的重要落地場景. 2017年, 醫療AI飛速發展. 據億歐智庫發布的《AI+醫療報告》顯示, 國內醫療人工智慧公司累計融資已超過180億元人民幣, 這引發大量投資資金紛紛湧向醫療行業.
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應用有諸多體現, 包括醫療機器人, 智能影像識別, 輔助診斷以及藥物開發等等. 不過目前還屬於較為低級的人工智慧階段, 應用最為廣泛的應當是影像識別領域.
對於 '人工智慧 + 醫療' 的發展前景, 鵬華基金基金經理金笑非認為,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如萬東醫療的醫學影像大數據平台 '萬裡雲' 以及樂普醫療旗下的心電圖人工智慧自動診斷系統 'AI-ECG平台' 均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很好的應用. 考慮到當前我國醫療環境存在著: 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足, 成本高, 醫生培養周期長, 誤診率高, 疾病譜變化快等諸多挑戰.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解放一部分臨床醫生, 同時也有望讓患者接受到更加高質量, 高效的醫療服務. 總之, '人工智慧+醫療' 未來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 '
投資醫藥行業需關注潛在風險
從美國市場生物技術大漲和香港證券交易所積極推動國內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到香港上市可以看到, 生物技術發展前景巨大. 然而, 醫藥行業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落地情況, 主要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均會遇到各種挑戰, 投資者投資醫藥板塊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金笑非分析道, '從藥物的臨床前研究, 到臨床的一二三期臨床, 再到最終的上市銷售, 藥物研發與落地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於仿製藥的研發, 主要風險在於BE實驗數據不達標準, 其他競品的上市, 無法進醫保以及專利訴訟問題等等. 對於創新藥的研發, 目前我國新藥研發大都採取 '跟隨' 的策略, 研發風險略小於國外創新藥研發, 但同時也面臨著如臨床數據不達標準而被拒絕上市, 市場推廣能力差而銷售不達預期, 競品上市等諸多風險. 總之, 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到貢獻業績是一個較為漫長且充滿不確定的過程, 醫藥投資者需充分知曉這些潛在的風險因素. '
浦銀安盛基金經理陳蔚豐提醒投資者要特別注意整個研發的時點情況, 進入臨床3期 藥品 的成功率只有2%-30%, 因此在投資創新藥企業的時候其主要看研發平台 (如帶頭科學家的背景情況, 主要的研發人員曆史經驗, 研發平台建立的時間等) 和在研的管線, 盡量不要投資只有一個重磅品種的企業.
他指出, 藥品的研發從化合物到形成基本的分子結構有三個主要關卡, 其一是分子結構的形成, 這個過程即需要持續的積累, 又有一定的偶然性, 而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對於分子結構的發現有一定的幫助, 能夠大量的減少工作量; 其二是動物實驗證明有效, 從而才能進入到一期臨床試驗; 最後是三期臨床試驗, 也就是證明藥品在數理統計上的有效性, 一般要求有大量的臨床試驗和能夠量產.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