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表面的積灰, 汙漬會影響組件的實際輻射接收量, 這一點顯而易見也總所周知. 為了提高組件輻射接收量, 人們也願意去清洗組件組件表面.
那麼剛剛清洗完的組件, 是不是就能毫無阻礙的吸收輻射了呢?
非常遺憾, 並不是.
問題出在哪兒?
有人會指出, 原因在於組件表面的玻璃! 因為玻璃有透光率, 實際上光不是100%透過了玻璃. 這個回答正確了50%, 但卻沒有說出問題的根源.
如果僅僅是因為透光率, 組件在STC條件下進行功率測試的時候, 光本身也是透過玻璃的, 那麼組件的標稱功率按理說應該是考慮了玻璃的透光率的.
但是我們注意到, 組件在測試時, 測試的光都是垂直照射組件的, 然而在實際工程中, 光是以各種角度照射到組件表面的, 垂直的情況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入射角度.
光從空氣中入射到玻璃, EVA以後才能到達電池片表面, 這個過程中光從光疏介質進入到光密介質, 如圖1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光的透過率和反射率是隨入射角i的變化而變化的: 當入射角i為0時 (垂直入射) , 光的透過率最大, 反射率最低; 而隨著入射角i逐漸增大, 光的透過率逐漸降低而反射率逐漸升高. 我們稱這種現象造成的輻射量損失為入射角損失, 也稱作IAM (IncidenceAngleModifier) 損失
隨著入射角i從0°到90°, 光在玻璃中的透過率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可以看到入射角在0~60°左右, 透過率的下降還較為平緩; 而入射角在80~90°時, 光的透過率近乎於直線下降. 不過好在如此大的入射角一般出現在早晚輻射量較低的時候, 所以從全年來看, 入射角的變化對光伏組件的輻射吸收量沒有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但卻也沒有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對於常規固定式支架最佳傾角安裝的光伏組件, 入射角損失一般在1%~3%左右. 因為隨著緯度升高, 一年之中太陽的高度角會整體降低, 從而使得入射角偏大的時間增多, 所以一般高緯度地區的入射角損失高於低緯度地區. 而對於跟蹤式支架, 由於其在1~2個軸的方向上跟蹤著太陽, 能有有效的減小入射角度, 所以其入射角損失也普遍低於固定式支架.
但無論如何, 入射角損失是光伏系統發電量估算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建議在計算光伏系統發電量時, 都結合項目情況採用PVsyst等專業軟體對入射角損失進行分析, 以便能夠更精確的估算髮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