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了顯著成就, 正逐步從全球產業分工中的中低端向高端邁進. 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 中國坐擁62家 '獨角獸' 企業, 已成為全球第二大 '獨角獸' 企業聚集地, 超過英國 (13家) , 印度 (10家) , 德國 (4家) , 僅次於美國 (113家) . 在世界500強企業中, 中國由2011年的69家增長到2017年的115家, 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強企業聚集地, 中國新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為世界500強的主要新晉者.
然而, 當期的研發投入在不同產業仍存在結果分化, 資本市場也因此存在偏見. 2013年後, 中國第三產業正式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第三產業強勁的發展動力有效刺激了電子商務, 互聯網等產業的下遊需求, 新技術的效率優勢大幅推動了產業顛覆和變革, 旺盛的新消費需求有效覆蓋了這些產業的研發投入.
與此同時, 下遊相對固化的製造業開始進入自我進化和去偽存真階段, 低端製造業開始轉向先進位造業, 研發投入大幅擴大. 但先進位造業當期較大的研發投入短期難以被下遊需求和盈利所覆蓋, 不少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當期呈現出入不敷出的表現, 因而資本市場往往對其存在估值偏見.
我國政府對先進位造企業的支援力度在不斷加強, 對企業困難期實現了有效覆蓋和過渡. 因而從投資來看, 這些產業的未來可能被低估. 近幾年, 從軟體退稅, 光伏補貼, 新能源汽車補貼到整合電路產業基金等, 財政轉移支付和補貼對企業的產業環境, 品牌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形成了有效扶植. 如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在獲得財政支援後, 不少企業已成為當今坐擁全球領先技術和定價權的 '獨角獸' , 而軟體和整合電路等行業也正加速邁過這段投入最大, 最艱難的發展階段. 相信不久後, 這些領域也將迎來盈利和投資的收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