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東南亞各國都渴望在本土建立鋰離子電池製造中心, 他們希望以此維護當地現有的汽車製造產能, 並充分利用快速增長的本地和全球電池需求. 在現有市場中, 中國和韓國的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這給當地政府的計劃以及企業帶來強大阻力. 本研究報告評估了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建設成為電池製造中心的前景.
中國
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具主導地位的電池製造中心, 但印度和東南亞各國仍有機會佔據部分市場份額. 我們預計, 泰國將首先採取具體的建設行動, 而印度則更側重於研發投入.
當地前景
印度和東南亞各國能否發展成為電池製造中心, 主要取決於該地區的電動汽車產能規模. 具體來說, 電動汽車生產將給當地供應鏈創造更多需求或帶來更多益處, 很有可能推動國內產業的形成, 並鼓勵外國製造商在當地建設新的生產基地.
政府支援
政府的各類支援和刺激本土企業的貿易保護性政策, 都將加速這一地區電池製造業的發展. 舉例來說, 一旦出現貿易方面的限制政策, 中國的電池製造商將考慮把製造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泰國
泰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企業Energy Absolute從較小規模的生產開始, 擁有將其電芯製造產能提升至每年50GWh的雄心壯志, 這一規模的產能是為創造具有競爭力的本土產業所必需的.
另一條路是進行技術研發, 並最終跳過當前的鋰離子電池技術階段: 泰國公司GPSC正在探索一種半固態電池技術, 可以大大減少電池製造所需的材料. 儘管這一技術的前景非常令人激動, 但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印度
印度近來一直專註於技術研發, 並同時允許外國公司在當地建立電池組裝配廠. 印度政府非常希望維持本土公司對國內電池市場的控制, 但這會阻礙市場的壯大速度.
一組數據
每年50GWh
泰國Energy Absolute公司的鋰離子電芯產能目標
212美元/kWh
2017年, 印度投產的電池工廠 (年產能3GWh) 的電池組製造成本
100MWh
泰國公司GPSC採用24M半固態電池技術, 在第一階段實現的年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