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汽集團攜手英飛淩成立功率半導體合資企業;
集微網消息, 上海汽車集團和英飛淩科技宣布成立合資企業, 合資公司命名為上汽英飛淩汽車功率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由上汽集團持股51%, 英飛淩持股49%. 企業總部設於上海, 生產基地則位於英飛淩無錫工廠擴建項目內, 預計於2018下半年開始量產.
英飛淩負責業務運營的董事會成員Jochen Hanebeck表示, 該公司與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攜手合作, 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市場地位, 擴充產能, 從而滿足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同時, 憑藉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需求量身定製的產品, 將共同拓展更多業務, 此項合作將使該公司得以更加快速地服務中國的電動汽車客戶.
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表示, 英飛淩在汽車功率模組領域聲譽卓著, 該公司對此次合作感到非常高興, 也深具信心, 相信英飛淩先進的功率模組解決方案將與該公司在電動汽車整車和系統領域專業技術完美融合. 電動汽車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極高的便利性和絕佳的駕駛體驗, 還能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
該合資公司旨在為中國生產的客戶提供更加便捷, 更加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功率解決方案. 該合資公司主要為中國市場生產汽車級框架式IGBT模組HybridPACK .
2.交不起4.4億罰款 恒生電子子公司或將破產;
恒生電子控股子公司杭州恒生網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下稱恒生網路) 曾因場外配資違規違法案件收到4.4億天價罰單而備受關注. '資不抵罰' 的恒生網路命運多舛, 會以破產清算方式結束嗎? 有恒生電子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 母公司恒生電子傾向於選擇讓恒生網路破產.
3月9日晚間, 恒生電子披露這一事件的進展公告稱, 恒生網路銀行存款被凍結劃撥, 目前恒生網路已無法正常持續運營, 處於淨資產不足以償付罰沒款的狀態. 公司將督促恒生網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配合進行處理.
公告顯示, 3月8日恒生網路收到西城法院的《執行通知書》, 《執行裁定書》等檔案. 西城法院責令恒生網路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並承擔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申請執行費以及執行中實際支出的費用. 逾期不履行, 西城法院將依法強制執行.
《執行裁定書》的主要內容為凍結, 劃撥恒生網路的銀行存款; 凍結, 扣留, 提取恒生網路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以及查封, 凍結, 扣押, 扣留, 提取, 拍賣, 變賣恒生網路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
2016年11月25日, 證監會披露對恒生網路的處罰決定, 沒收恒生網路違法所得約1.0986億元, 並處以約3.296億元罰款; 對責任人恒生電子總裁劉曙峰, 執行總裁官曉嵐給予警告, 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合計罰款約4.4億.
據悉恒生網路系依法註冊的有限責任公司, 註冊資金2億元. 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 諮詢和服務,以承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系統應用管理和維護等, HOMS系統是其核心產品之一.
根據恒生電子2016年12月14日披露的資訊顯示, 恒生電子直接持有恒生網60%股權, 此外, 恒生電子還通過寧波雲漢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 (系恒生電子員工的創新業務持股投資平台) 等間接持有恒生網路約22.86%股權.
根據天眼查資料, 恒生電子大股東為杭州恒生電子集團 (持股20.72%) , 而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浙江融信網路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杭州恒生電子集團, 而螞蟻金服實際控制人為馬雲.
恒生電子錶示, 目前恒生網路已無法正常持續運營, 處於淨資產不足以償付證監會行政處罰罰款的狀態. 截至2018年3月9日, 恒生網路已繳付《行政處罰決定書》所涉罰沒款2265萬元, 尚未繳付約4.17億元, 貨幣資金餘額約為49.73萬元 (未經審計) ,截至2017年末淨資產金額約為-4.21 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 恒生網路的天價罰單有兩種處置方式, 一是由母公司代繳罰款, 二是選擇讓恒生網路破產. 根據公告, 恒生電子預計2017年淨利潤為4.5億元至5.1億元, 而2016年年報顯示, 恒生電子淨利潤僅為1829萬.
此前, 有不願具名的恒生電子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 母公司恒生電子傾向於選擇讓恒生網路破產, '恒生網路這個公司下之前除了homs系統外沒啥優質資產了, 幾乎無營收, 而homs系統又在2015年股市大波動時闖了這麼大的禍, 被監管禁了. '
另有一離職的恒生電子員工曾向記者表示, 在證監會15年9月擬對恒生電子處罰到16年正式處罰的這段時間裡, 恒生電子就考慮過讓恒生網路破產, 但是考慮到之後罰單下來會沒有處罰主體引起外界更大質疑和關注故放棄了該想法.
上海鼎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危龍斌向界面新聞表示: '就有限責任公司而言, 股東僅在認繳出資額範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恒生網路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可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恒生網路資不抵債而破產, 其股東(母公司)可僅在其認繳出資額範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無需承擔其他責任. '
此外, 恒生電子在公告中作出風險提示稱, 公司存在不確定的各項風險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聲譽的損失, 潛在的業務監管風險, 潛在的各項准入資格的限制以及短期再融資受阻的風險, 本次強制執行帶來的相關風險等. 界面新聞
3.華燦光電超40億募資布局產業擴張
長江商報消息 IDG資本入股10年未減持, 淨利潤連續兩年成倍增長
□本報記者沈右榮
國內第二大LED晶片企業華燦光電(20.62 +7.34%,診股) (300323.SZ) 頻頻藉助股權再融資進行產業外延式擴張, 實現經營業績大幅提升. 華燦光電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 預計2017年實現淨利潤4.70億元至5.34億元, 同比增長76%至100%.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 5年前, 深耕LED晶片領域的華燦光電成功在創業板掛牌, 不過, 上市之後, 受行業大環境變化影響, 公司經營業績開始變臉, 2013年, 2015年相繼陷入虧損.
為扭轉經營不利局面, 華燦光電開始借力資本市場進行產業拓展布局. 截至目前, 定增加發債, 華燦光電的股權再融資達到38.63億元. 如果算上其他籌資, 在外延擴張方面的募資至少達到40億元.
在研發投入方面, 華燦光電也頻頻加碼. 去年上年, 公司研發投入5423.66萬元, 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5.4%. 此外, 公司擬在未來7年投入108億元, 布局先進半導體等新技術領域.
華燦光電的系列動作後, 公司不僅扭虧為盈, 且淨利潤呈倍增之勢, 產品銷售毛利率也大幅上升. 2017年上半年, 華燦光電的毛利率為33.72%, 接近2015年16.75%的2倍.
毛利率兩年增長接近一倍
隨著LED產業集中度提高, 市場整體向好, 華燦光電也迎來收穫季.
根據華燦光電業績預告, 預計2017年實現淨利潤4.70億元至5.34億元, 較2016年的2.67億元增長76%至100%. 這是公司2015年虧損之後迎來的第二個業績高增長年度. 2016年, 公司不僅扭虧為盈, 且淨利潤同比大增378.40%.
2012年上市的華燦光電, 上市之前經營業績大幅增長, 上市之後, 受外部環境影響, 業績不斷下滑並陷入虧損.
數據顯示, 上市之前的2009年至2011年, 公司淨利潤分別為0.15億元, 1.12億元, 1.26億元. 而上市之後的2010年至2015年, 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0億元, 3.16億元, 7.06億元, 9.55億元, 前兩年下滑後兩年暴增. 同期淨利潤為0.87億元, —0.09億元, 0.91億元, —0.96億元, 盈利一年虧損一年, 盈利能力並不穩定.
不過, 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 華燦光電的盈利能力迅速釋放.
2016年,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82億元, 同比增長65.62%, 淨利潤2.67億元, 同比增長3.78倍. 去年前9個月, 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8.72億元, 超過2016年全年, 同比增長74.78%.
華燦光電在2016年年報中稱, 當年, LED行業因市場需求增長以及落後產能的淘汰, 晶片市場供需關係改善, 公司產銷量大幅提升, 鞏固了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 預計公司在顯示屏市場的優勢地位將為公司贏得未來2—3年較快增長機會.
今年1月中旬, 華燦光電在解釋公司業績快速增長原因時表示, LED晶片產能取得較大增長, 使得公司晶片產品的產銷量同比去年增長較大. 同時, 由於研發持續加大, 晶片總體的產銷結構向高端調整, 加上規模效應下晶片成本進一步下降, 以及客戶結構向大型優質客戶聚攏, 使全年毛利率同比去年增幅明顯, 且從一季度起至四季度毛利率都較為穩定. 此外, 藍晶科技從去年初已全面完成2寸轉4寸襯底片工藝切換.
誠如華燦光電所言, 研發投入加大助推毛利率上升. 去年上半年, 公司的研發投入為0.54億元, 同比增長5.4%. 當期毛利率為33.72%, 較年初的23.94%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 較2015年的16.75%接近翻番.
4次定增布局外延式擴張
華燦光電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除了去產能導致市場環境向好外, 也與公司的產業布局密切相關.
2016年, 華燦光電投資60億元設立的浙江子公司進入建設階段, 主要負責光電科技產品開發, 技術轉讓及銷售, 做大做強主業. 今年2月, 公司又與義烏工業園區管委會簽約, 擬投資108億元進行先進半導體與器件項目建設, 向世界一流水平, 高端產能進軍.
華燦光電還不斷延伸產業鏈, 形成協同效應, 以增強綜合競爭力. 2016年5月, 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了藍晶科技100%股權, 產業延伸至藍寶石晶體的生長, 加工和銷售以及藍寶石襯底的研發, 生產和銷售等. 此外, 為拓展在第三代半導體各應用方向的發展空間, 擴大產品新的應用領域, 華燦光電通過投資 Daily Strategy Limited 間接參股北醒.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 曆時一年多的波折, 華燦光電收購美新半導體 (MEMSIC) 的重大資產收購事項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
根據此前披露的方案, 公司擬以16.5億元對價收購和諧光電, 後者的主要資產為美新半導體100%股權. 美新半導體主業圍繞MEMS行業, 主要產品為加速度計和磁感測器, 應用於智能手機及消費電子, 汽車安全系統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 在加速度感測器方面, 去年, 公司繼續保持技術領先, 同時在相容方案上有所拓展, 預計2019年美新的國內加速度計市場佔有率將突破30%. 地磁感測器方面, 去年美新推出了功能齊全的單晶片三軸MMC5603NJ地磁感測器, 在整合度, 精度和成本上具備行業優勢.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手機Tier 1廠商與美新合作. 此外, 美新還是國內唯一具有車規級的加速度器及地磁感測器晶片公司, 其汽車感測器已進入通用, 馬自達等國際汽車廠商, 開始實現合作廠商的大批量供貨.
為了支撐產能擴張, 產業轉型升級及產業鏈延伸, 華燦光電不斷進行募資.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 2016年至今, 公司實施了2次定增, 加上已經獲批即將實施的2次定增, 公司的股權再融資將達到33.63億元. 此外, 2015年公司曾公告發行規模為5億元的公司債券, 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綜上所述, 定增加發債, 華燦光電的股權再融資達到38.63億元. 如果算上其他籌資, 在外延擴張方面的募資至少達到40億元.
IDG資本入股10年或享財富盛宴
華燦光電經營業績起伏沒有讓國際知名資本IDG不為所動, 堅守大股東之位, 已經迎來了財富暴增.
從股東持股情況看, 華燦光電的股權相對較為分散, 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截至去年9月底, 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IDG資本, 其通過NSL, Jing Tian系等合計持有公司17.89%的股權.
IDG入股華燦光電要追索到10年前, 也就是公司IPO之前.
公開資料顯示, 2007年12月, IDG專門在香港註冊成立Jing Tian I和Jing Tian II, 入股華燦光電. 2012年, 公司上市後, IDG通過這兩隻基金合計持有華燦光電18.17%股權.
在華燦光電的兩次通過定增收購的藍晶科技, 美新半導體過程中, IDG均已提前潛伏標的公司.
2015年, 華燦光電宣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作價10.8億元收購藍晶科技100%股權, 其中, 發行股份9342萬股, 支付現金1.54億元. 發行股份中, 有向藍晶科技前大股東KAI LE發行3642萬股內容, 而這個前大股東由IDG控制.
藍晶科技原本想通過IPO登陸A股, 並向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 而在IPO之前的2010年, KAI LE 出資3021萬美元認購藍晶科技680萬股, 持股比11%. 幾次運作後, 到2014年6月, 其持股股升至33.42%.
不過, 因藍晶科技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2013年, 公司撤回了IPO申請.
直接IPO未果, 藍晶科技曲線上市, 通過與華燦光電的重組, 成功躋身A股市場.
此外, 華燦光電運作一年多的收購美新半導體也與IDG密切相關.
根據公告, JingtianⅠ及JingtianⅡ, Kai Le由IDG-Accel基金控制, 實控人為何志成和周全. IDG官網顯示, 何志成和周全均為IDG資本團隊成員. 此外, 華燦光電的董事長俞信華也系IDG資本團隊成員.
華燦光電收購美新半導體的股東和諧光電, 其股東NSL也與IDG資本股東有關聯. NSL股東包括4支IDG美元基金, 這4支I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均由何志成和周全任董事或控制人.
由此看來, 華燦光電完成對美新半導體的收購後, 其第一大股東仍將是IDG資本. 或許, 其距離控股股東, 實控人之位僅一步之遙. 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