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又被 '點贊' 了!
這一次是環球時報!
近日, 《環球時報》英文版 '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道' 系列刊發《東莞升級到智能工廠 製造業實力仍在增強》. 報道稱, 近年來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 越來越多企業實施 '機器換人' , 東莞從世界工廠發展成為智能製造基地, 重塑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和供應鏈, 傳統產業工人也逐漸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自身技能, 成為有關技術的專家, 還創業建造自己的品牌.
各大媒體為何會頻頻點贊東莞呢?
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原因吧~
從 '世界工廠' 到 '創新高地' ,
產業轉型, 創新升級,
這些近年來輿論形容東莞的熱詞,
反映時代之變遷.
曾經, 耳熟能詳的奢侈品牌
皆為東莞製造,
如今, 全球每5部手機中
就有一部來自東莞.
從代工鞋包服裝到研發智能終端, 這是東莞從 '三來一補' 到 '自主創新' 的躍升. 也正是得益於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 2017年, 東莞GDP再次突破, 達到7582億元的輝煌成就, 從東莞製造走向 '東莞智造' .
從創辦全國首家 '三來一補' 企業太平手袋廠到發展成為 '世界工廠' , 如今的東莞正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東莞在過去30年抓住了全球製造業轉移機遇, 創造了令人矚目的 '東莞奇蹟' .
東莞創辦的全國首家 '三來一補' 企業太平手袋廠
現代化智能製造車間
在亮眼的發展形勢背後, 離不開東莞的敢為人先. 東莞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 如今 '倍增計劃' , 商事制度改革, 創新驅動發展,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效明顯.
探索新路徑▶▶
改革創新融入東莞產業血脈
位於東莞厚街的創科公司曾經是一家沒有品牌, 沒有技術, 沒有市場話語權的 '三無公司' , 一度只為國際品牌做代工,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更是難以為繼. 然而, 在政府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的帶動下, 創科集團於2009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 成功從OEM轉型成OBM, 如今在全球電動工具行業排名前列, 成為東莞轉型升級的 '模範' .
從一個農業縣一躍成為國際花園城市,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東莞產業轉型和創新驅動居功至偉.
然而, 隨著社會的發展, 時代的變革, 過去東莞採取 '土地出租' 或 '廠房出租' 的形式引進外資企業, 通過輸出廉價勞動力來創造價值的方式早已不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 曾經東莞人一度引以為榮的經濟發展路徑日漸式微, 這種資本由外資主導, 技術絕大部分靠外來的, 低技術含量的加工產業發展模式已然不能跟上現代化, 全球化的潮流. 產業轉型和升級, 技術自主創新成為了東莞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
為了在 '三來一補' , 來料加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實現產業轉型, 東莞自2012年便提出連續5年拿出50億元支援企業發展. 以新型研發機構, '機器換人' 等為抓手,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引入大量科研創新項目和人才, 逐步探索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徑.
啟動新引擎▶▶
連結全球創新資源落地東莞
根植於深厚的製造業 '世界工廠' , 東莞正在吸引國際頂尖的創新資源, 並形成資源的彙集, 以搶佔產業創新高地.
在創新資源的連結下, 東莞與國際的合作, 已經從過去的 '前店後廠' 格局, 轉型為如今的 '產研融合' . 比如主打輕量級機器人的李群自動化就是很好地利用東莞和香港的優勢, 聯動兩地的資源, 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 '在香港做出科研成果, 在東莞一些珠三角城市實現產業轉換, 批量生產. ' 李群自動化的副總經理俞春華說.
國內外創新要素對接匯聚, 使得在東莞的高新技術企業 '創新軍團' 之中, 細分領域 '隱形冠軍' 不斷湧現. 易事特佔據新能源行業細分市場的龍頭地位, 去年以超百億元的產值躋身《新能源企業全球競爭力百強榜》第18名;長盈精密連續8年保持10%以上利潤增長, 藉此站穩電子元器件行業龍頭的腳跟;五株科技, 神州視覺, 拓斯達等一大批優秀的莞企憑藉著科技創新脫穎而出……
源源不斷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東莞深度融入廣深科創走廊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 目前, 國家高企, 後備高企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在《2017年度東莞市規模效益成長性排名前20名企業》, 十億級企業數量共有15家, 近半上榜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 可見, 與過去相比, 創新驅動發展已經為東莞經濟帶來了 '質' 與 '量' 雙提升的新格局.
科技為創新賦能▶▶
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
沿著產業鏈一路回溯, '隱形冠軍' 和行業巨頭企業的逐漸聚集, 加快了對東莞製造的產業創新生態圈的構建.
從零起步到如今產值上千萬元, 億動科技用了三年時間, 這家企業2014年還是個只有4人的大學生創業團隊, 發展到目前企業的運營能力, 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正步入發展 '快車道' , 已經完成Pre-A輪融資, 風投估值超1億元.
億動科技是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播撒下創新的種子之一. 李群自動化等34個有潛質的初創型科技企業和創業團隊在這個生態圈裡逐步成長壯大, 這裡也已經成為東莞乃至華南地區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集聚地.
創新的產業生態圈, 為東莞帶來了不少重大項目, 為構建產業創新生態圈注入新動能.
觀察人士認為, 政府和市場力量奠定了科技的基礎, 大學, 風投, 研發機構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圈, 這幾股力量交織有望幫助東莞造就下一個輝煌.
產業轉型促人才 '蝶變' ▶▶
從流水普工到工程師
隨著工業4.0的推進, 東莞智造積极參与到全球智能製造的競爭中, '無人車間' , '智能工廠' 在東莞這片土地上密集出現. 與此同時在這輪新的科技進步和產業革命的進程中, 人才結構也悄然發生變化, 一大批高素質產業涵養的一線產業工人逐漸湧現.
原本的產業工人逐漸轉型到技術, 研發等崗位, 梁宇就是其中之一. 用梁宇的話來說, 自己是跟著易事特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 易事特這些年從一家代工生產的工廠發展為進軍海外的高新科技企業, 而梁宇從起初進入企業擔任流水普工到如今晉陞為研發中心UPS開發部經理.
2005年, 梁宇懷著夢想和激情來到易事特的工廠, 成為一線流水工人. '那個時候工資每月只有600元, 工作乏味, 無趣, 常年長時間重複同一工作, 身心煎熬. 現在年薪達十餘萬元, 而且還能每天沉浸在學習裡, 讓我充滿了工作的激情和動力. ' 梁宇說.
在梁宇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書, 手寫的密密麻麻的草圖, 為了應用好新系統, 梁宇在持續學習智能化的知識. '智能化, 自動化在推進的進程中需要掌握廣闊的知識, 必須永葆學習的心態和態度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