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共乘家族合作無期 | 恐先出現兄弟鬩牆的局面

軟體銀行在全球車輛共乘服務市場大張旗鼓布局, 對多家彼此競爭的企業進行投資, 最近也如願入股Uber Technologies, 軟銀雖然希望這些 '家族成員' 能彼此合作, 但最終可能難以避免兄弟鬩牆的局面. 在日本, 大陸滴滴出行準備挺進市場, 屆時將與Uber近身肉搏, 軟銀也是滴滴的股東, 投資額100億美元. 在印度, Uber面臨ANI Technologies旗下Ola的激烈競爭, 軟銀在Ola持有30%股份, 取得一席董事, 在Uber則以77億美元收購15%的股份. 除了印度之外, 澳洲也是Ola和Uber另一個戰場, Ola 2月開始在當地推展服務. 另外在東南亞, 新加坡的Grab目前掌控市場, Uber在此僅能苦苦追趕. Grab 2016年被軟銀收購, 現任總裁來自於軟銀. 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坦言, 若要與軟銀生意往來, 必須習慣有時需要競爭中做生意. 他2月前往日本會見當地監管者時曾透露, 軟銀的目標是要讓 '軟銀家族' 的這些企業互相協助. Khosrowshahi一語道破軟銀投資這些敵對企業的動機,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指出, 熟知軟銀創辦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想法的人士透露, 自動駕駛汽車即將走入人們的生活, 孫正義希望這些企業能合作開發新技術. 孫正義最近也曾表示, 假使Uber, 滴滴或Grab管理階層能夠對談, 而且敲定一個協議, 料將有助於提升股東價值, 軟銀正評估可能性, 但不強迫. 一般創投資本家會盡量避免投資同性質的競爭企業, 因為這會導致不信任或引發利益衝突的問題, 況且同時資助互相蠶食營收的企業沒有意義. 孫正義打破了這樣的規則, 因為軟銀擁有太多資金, 很像是一家想要鞏固市場的私募股權收購企業, 以致於投資企業的重複性質太高. 創辦於1981年的軟銀以軟體供應商起家, 投資企業超過1,300家, 最著名的是2000年以2,000萬美元入股阿里巴巴, 這家電商巨擘現在價值約1,400億美元. 軟銀也投資Sprint和Arm(ARM), 但也因此背負钜額債務, 軟銀隨後轉而尋求外部金主贊助, 於2017年成立願景基金(Vision Fund), 目前規模920億美元, 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基金, 軟銀資金水位頓時暴漲, 能夠更無後顧之憂地在科技業尋找長期投資標的. 對於車輛共乘市場, 軟銀的看法是最終每一個區域只會有一家主宰企業, 有鑒於每一個市場有固定的規模, 這些企業應不至於進一步擴張, 取而代之的是不排除彼此合作. 不過, 軟銀的願景不見得被接受, 而且由於並未取得多數股權和董事席次, 不見得可以發揮影響力. 相反地, 對於Uber和滴滴等新創企業而言, 軟銀的資金可能成為他們彼此競爭的後盾. Uber的Khosrowshahi 就表示, 軟銀雖然有規劃, 但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Khosrowshahi的說法即將在日本得到印證, 礙於嚴格的規定, 對共乘服務企業而言, 日本是少數尚未被開發的潛在市場之一. 隨著滴滴準備採取與Uber類似的策略征戰日本, 兩者正面衝突的情況將無可避免, 軟銀希望旗下 '家族成員' 彼此合作的想法勢將受到考驗.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