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成都高新1年 | 格芯带来了什么

2017年2月10日, 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的一片空地上, 本报记者现场见证了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商, 美国Globalfoundries(以下简称 '格芯' )CEO桑杰·贾为公司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培土奠基的一幕——格芯入高新, 与英特尔, 京东方, 德州仪器, 富士康等电子产业巨头比邻而居.

2018年3月2日, 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 数栋五六层高的厂房已拔地而起, 近500名工人忙碌其间. 根据计划, 本月底, 项目一期的生产设备就将入场, 搬入芯片厂房. 目前芯片厂房的外墙立面施工已全部完成, 总坪管网已完成60%, 工人们正在对洁净室生产区域进行装修.

而再过10天, 格芯位于成都的子公司 '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格芯(成都)' )就将迎来1岁 '生日' ——去年3月16日, 带着 '总投资超100亿美元' '四川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外资项目' '格芯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12英寸晶圆厂' 等光环, 格芯(成都)注册成立, 闪亮登场, 在全球同行的注目礼中成长.

回望格罗方德入蓉近1年时间里的种种动作, 或许能够更清楚地看到, 格芯(成都)和12英寸晶圆项目已经和正在为成都带来什么.

一块最后拼图

落户高新 格芯为成都补齐产业拼图

集成电路制造是资金, 人才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3大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说市场是格罗方德落户的大前提, 那么产业基础则是 '大条件' . 在这方面, 成都高新区的产业 '简历' 无疑是优异的.

2003年, 英特尔在成都投资3.75亿美元建厂, 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 '快车道' . 近年来, 成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 '突出发展'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 采取 '外引+内培' 模式, 全力做粗拉长产业链, 已发展成为中国的 '电子信息产业第四极' .

随着 '电子信息产业第四极' 的磁石效应不断放大, 目前以成都高新区为代表的成都集成电路 '朋友圈' 中, 还包括了德州仪器, 联发科, 飞思卡尔, 展讯等国际巨头. 而格芯(成都)的落户, 为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12英寸晶圆生产加工, 形成了从集成电路设计, 晶圆制造到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22FDX工艺 让格芯信心十足

根据计划, 格芯成都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一期建设主流CMOS工艺12英寸晶圆生产线, 二期建设其最新的22FDX 22nm FD-SOI工艺12英寸晶圆生产线, 总产量将达到每月8.5万片晶圆片. 格芯22FDX工艺采用22nm FD-SOI(全耗尽绝缘硅)晶体管架构, 为使用电池供电的无线智能系统提供业界最佳的性能, 功耗和面积组合, 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 物联网, 智能设备, 汽车电子等领域. 目前, 这项技术正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格芯Fab1工厂进行技术验证.

在中国推广22FDX工艺, 格芯信心十足. 格罗方德的微信公众号 'globalfoundries' 平均每3天就会推送一篇相关业界报道. 在3月2日的一篇推送中, 格芯Fab1工厂总经理兼全球高级副总裁Thomas Morgenstern博士透露, 索尼新一代智能手表中的GPS芯片就采用了FD-SOI工艺, 与目前市场上最优秀的GPS产品相比(功耗大概在10mW), 采用FD-SOI技术的芯片功耗仅1mW, 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 这让格芯对22FDX的未来充满信心.

格芯立足成都 打造世界产业链

格芯, 意在 '革新' . 除了带来新技术, 格芯在成都还有更大的 '野心' . 去年5月, 格芯宣布与成都市合作, 共同推动实施FD-SOI生态圈行动计划, 在成都建立基于22FDX工艺的世界级生态系统. 去年10月, 格芯在成都高新区召开了格芯(成都)供应商座谈会, 将130余家供应商企业代表请到了成都.

据了解, 目前国内有芯原微电子, 上海复旦微电子, 国科微, 瑞芯微电子等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采用了22FDX技术, 加入生态圈计划. 格芯的长期合作伙伴马来西亚友尼森集团也在1月宣布在成都增加投资——国内外上下游企业, 都因为 '格芯' 这块 '金字招牌' , 向成都高新区聚集.

未来, 格芯还将在成都建立多个专注知识产权开发,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孵化成都本地的无晶圆厂企业, 建立与有关高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开展FD-SOI相关课程, 研究计划及设计竞赛……

立足成都, 辐射世界, '革新' 生态圈, 格芯可期.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