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品牌圍攻東南亞市場: 前五名中佔三席

近日, 據IDC最新發布的2017年東南亞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 中國手機品牌在東南亞市場攫取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前五名當中, 中國品牌佔據三席, 分別是OPPO, vivo, 華為.

IDC報告中的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尼, 馬來西亞, 緬甸, 菲律賓, 泰國和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 該地區2017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達到了1億台, 同比下降了0.6%.

馬太效應凸現, vivo增幅超過100%

2017年, 東南亞智能機市場TOP 5公司的份額超過一半, 達到63.8%, 相比之下, 2016年只有49%. 東南亞市場也在步中國的後塵, 日漸凸顯出馬太效應, 市場份額向頭部公司集中.

從下圖可以看出, TOP 5企業當中, 除了蘋果之外, 出貨量都獲得了增長. 其中, 三星出貨量達到2930萬部, 同比增長25.8%, 繼續穩坐榜首.

上榜的三家中國企業也數據亮眼, 在2017年出貨量全部迎來增長, 其中vivo的增幅高達118.2%, OPPO也獲得29.3%的增長. 華為增長較少, 也有3.8%.

蘋果市場份額小幅下降(2.2%), 和去年一樣排在第五名的位置.

在上述國家當中, 緬甸和菲律賓是僅有的兩個出貨量下降的國家, 因為當地一些供應商的出貨量大幅下降. 幾家當地較小的公司在競爭中逐漸失勢, 而三星, OPPO, vivo, 華為在中端機(200美元-400美元)和低端機(100美元-200美元)市場地位更加穩固.

對此, IDC東盟客戶端設備高級市場分析師Jensen Ooi認為, 當地手機換代率較低也是個重要的原因. 中端機用戶並不急於更新手機, 因為這些手機質量不錯, 而價格對當地的預算而言也不算便宜.

中端機市場大幅崛起, 同比增長53%

從不同檔位的手機來看, 低端機市場依然佔據37%的份額. 與此同時, 中端機則在大幅增長, 2017年增長了53%, 主要由前五名廠商推動. 中端手機目前佔總市場份額的27%(2710萬部), 相比之下2016年這一比例為17%(1760萬部).

三星憑藉其價格適中的Galaxy J系列, 在中端機市場排名第一. OPPO和vivo也在繼續擴大他們的品牌影響力, 通過名人代言和高調的營銷活動, 來推廣他們的F和V系列. 華為的Nova系列也加入了中端機的競爭. 與此同時, 蘋果也在用老機型滲透中端機市場, 主要是iPhone 5, iPhone SE和iPhone 6.

4G智能機增長了44%, 4G智能手機目前佔總市場的81%(8110萬部), 而2016年則是56%(5620萬部). 3G智能手機由本地廠商和一些全球廠商發貨, 目標是價格敏感地區.

4G功能機的需求則依然很低, 採用速度也比較慢, 僅賣出近25萬部. 這些4G功能機主要在4G網路可靠的一線城市使用, 其他城市則繼續使用2G功能機. 2016年, 這些4G功能機已在泰國上市, 而印尼和菲律賓則在2017年底才推出.

當地用戶更偏好大屏手機

平板手機(5.5英寸-7英寸)出貨量增長71%, 表明當地用戶更偏好大屏幕尺寸手機. 2017年, 平板手機出貨量佔比為35%(3500萬部), 而在2016年僅為20%(2050萬部). 然而, 5-5.5英寸的智能手機仍然佔據了50%(5050萬部)的較大份額. 平板手機出貨量的增長, 是由消費者內容消費習慣變化, 和供應商推出薄邊手機帶動的.

在平板手機當中, 三星的出貨量最大, 而vivo的增長速度最快.

巨頭夾縫中, 當地廠商如何生存

在2018年, 當地的公司將繼續受到頭部廠家的衝擊, 因為用戶更樂意選擇這些更受歡迎的品牌.

那麼在巨頭夾縫中, 當地廠商除了保持低價的同時並迎合消費者的偏好之外, 別無良策. 用戶更樂意使用大屏手機, 而多數人也將使用雙攝, 薄邊框, 本地化AI等功能, Ooi建議當地供應商能夠推出具備上述功能的智能機, 並推出Android Oreo Go版的設備(Android Go主要面向低端機). 此外, 同時保持價格低於200美元, 來滿足當地目標客戶的預算要求.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