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軌跡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句話提醒我們, 既要從前人那裡學習先進的知識傳承精髓, 同時也要從中吸取教訓, 避免重蹈覆轍. 而放眼國內的光伏市場, 雖然裝機量, 產能, 增長速度以及技術等各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但是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還是不免出現各種問題, 比如產能過剩, 過分依賴政策, 技術創新弱等問題, 因此我們要把比我過光伏發展較早的其他國家當作鏡子, 明白自己的處境並做出調整,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 '照照鏡子' !
從印度看中國的產能過剩
印度雖然在經濟上不如中國, 但是相同的也意味著有著更多的市場潛力, 因此被眾多行業以及國家看作是國際市場的戰略地!而光伏就是其中之一.
印度已成為最新的 '光伏戰' 戰場, 這場 '戰爭' 圍繞的是保護本土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免受定價低廉的中國競爭對手傷害. 印度監管機構正計劃開徵一項稅率為70%的進口關稅, 而該國的太陽能發電開發商警告稱, 此舉可能會使該國快速發展的太陽能發電產業陷入停滯.
從以上這則消息來看, 主要傳達了兩個重要資訊, 一個是印度光伏市場正在強力崛起, 另外一個則是國內光伏產業的常能過剩!
據我們知道, 印度是個人口大國, 並以高科技以及廉價勞動力而聞名世界, 同時也是經濟實力發展不平均以及生產力相對落後的國家, 在一些地區用電困難以及用電成本過高, 導致國民的生活質量一直難以改善. 這就為光伏發電在印度的推廣提供了契機, 加上光伏建設的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政府的重視, 使得印度的光伏裝機量在2017年底累計裝機量已達接近20GW, 成為一個光伏大國!
而從中國對印度的光伏出口量來看, 不斷遞增的出口量正是中國光伏產能過剩很好的證明, 相關資訊也表明, 中國光伏的代表企業為了搶佔市場, 還在進一步擴張自己的產能. 而隨著兩大主要進口國印度以及美國關稅的大幅度提高(雙反), 國內光伏的產能過剩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而要化解這種尷尬的局面, 就必須提高內需, 發展國內光伏. 欣慰的是, 我們看到了過去一年國內光伏裝機的驚人增量(53GW), 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的爆髮式增長, 奠定了2018年分布式為王的發展主題. 另外我們要注意到的是, 中國的分布式特別是家庭光伏的發展潛力, 在豐富的優秀屋頂資源下, 提高內需的有效途徑就是啟發新一輪的市場潛力, 光伏同仁們要加油了!
從德國看國內的補貼政策
2017年, 中國光伏裝機量53吉瓦, 超過德國20年來光伏裝機量的總和, 比美國累計光伏裝機量僅少一吉瓦多點.
中國的光伏與德國光伏發展, 在曆史上有著驚人相同的發展軌跡. 為什麼說是在曆史上呢?一方面是中國光伏與前德國光伏的發展都很大程度依賴於政府的補貼政策, 對於補貼的依賴程度不言而喻. 不同的是德國在出現巨大的補貼財政問題後, 開始通過政策縮緊光伏裝機量, 使得裝機量驟減. 而國內的光伏政策卻沒有這樣的明顯現象,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歸結為平價上網時代的臨近.
按照現行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徵收標準, 201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基金共收到大約700億元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 2017年預計在800億元左右. 但這不足以覆蓋所有項目的資金補貼需求.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 到2017年底, 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 其中光伏補貼缺口已佔到近一半份額(500億).
對於政策補貼的過分依賴, 一但政策補貼機制響應不及時, 就會導致光伏項目的大範圍虧損, 局面尷尬. 要解決這類問題, 除了從市場的角度宣傳出發點外, 還要再補貼政策及流程上進行優化, 更要在技術以及成本上也要進一步的創新與降低, 儘快的實現光伏平價上網, 從根本上解決光伏發展對政策的依賴性, 避免重蹈德國的覆轍.
從澳洲看中國的儲能發展
世界光伏看中國, 光伏儲能看澳洲!
在澳大利亞, 目前居民電價平均水平已經達到0.424澳元/千瓦時(這是考慮部分折扣後的電價, 如果不考慮折扣平均電價達到0.464澳元/千瓦時). 那麼, 如果澳大利亞居民無法忍受如此高昂的電網供電價格, 自家安裝5千瓦的光伏系統(價格5500澳元, 壽命20年), 再加上特斯拉第二代電池包(Tesla Powerwall 2, 容量13.5千瓦時, 2018年售價11,075澳元), 光伏餘電上網電價收入0.16澳元/千瓦時, 那麼這一套系統每年的支出費用明顯低於電網電價.
是的, 從德國這面鏡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國光伏的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國內儲能項目的應用案例較少, 但是卻不缺乏在儲能上 '押寶' 的光伏企業. 一方面企業以及行業內對儲能的認可, 願意花較大的財力人力布局較為長遠的儲能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儲能確實能解決我們家庭以及工商業光伏用電中的很多痛點, 並助力光伏像家電一樣成為未來能源生活中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