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卷草席下南洋, 如今称雄半个东南亚

背着一卷草席, 捏着一张8块大洋的儿童船票, 带着父母一句 '要出人头地' 的话, 他下了南洋. 如今, 他创立的企业已成长为产业遍布五大洲的 '日不落集团' , 家族子弟更常年雄霸东南亚多国富豪榜.

《李光耀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向李光耀请教富国之道. 李回答称中国只要追上来, 肯定会比新加坡做得好.

他说, 我们南洋华人都是目不识丁, 没有田地的苦力, 渔民的后代, 祖先在大陆吃不上饭才舍命闯南洋, 而士绅, 官员等精英都留在了大陆, 大陆没理由搞不好.

但就是这些当年吃不上饭, 逃难下南洋的华人, 穿梭蕉风椰雨之间, 经过两三代的努力, 在东南亚成就了海外华人最大, 最成功的经济体.

新加坡巨擘郭芳枫一族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卷草席下南洋

郭芳枫出生在福建乡下的一个贫民家庭, 自幼随父母从事耕种, 10岁才去私塾读了3年书.

1928年, 为了躲避祸乱, 找口饭吃, 郭芳枫决定去南洋闯荡. 身材矮小的他, 揣着一卷草席, 花8块大洋买了一张前往新加坡的 '儿童半价' 船票.

临行前, 父母千叮万嘱, 希望他能 '出人头地' .

航期并不久, 船上却瘟疫蔓延. 轮船驶入新加坡港, 乘客不准上岸, 又在船上待了2个星期后, 郭芳枫才踏上新加坡的土地.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五金店里做杂工, 为了省钱, 晚上忙完, 他将唯一的家当——那张来自福建的草席铺在地上席地而睡, 天没亮便起身打扫卫生, 整理店铺.

每天早上, 郭芳枫还得徒步赶往码头, 抢先登上货船放货. 当时, 新加坡出口货物多, 船却很少, 如不能赶早, 发不了货, 就是大事故.

为抢位置, 他常冒生命危险 '走近道' , 沿着船舷拽着粗大的索络爬到货船上. 一次, 郭芳枫在攀爬时从高处摔下, 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

干着苦力活的郭芳枫, 始终记得父母的那句 '出人头地' . 他觉得这么干不是个办法, 便说服老板, 在下班后去当地的夜校进修, 提升文化素养.

此后, 郭芳枫不仅记熟了五金店铺经营各项器材的名称和用途, 掌握了出口贸易的运作程序, 还学会了招徕顾客, 接洽生意, 从打杂小工一步步升迁为总经理.

当了13年的打工仔之后, 羽翼渐丰的郭芳枫决定自立门户.

1941年, 他邀请郭芳来和另外两个兄弟来到新加坡, 四人合办了一家名为 '丰隆' 的小商店, 专做建材, 五金, 油漆, 采胶器材等生意.

半个世纪的变迁后, '丰隆' 成了亚洲最大和最成功企业之一.

当了老板的郭芳枫, 几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 其敏锐的嗅觉和对时局的远见堪称传奇: 日据期间, 他拿出全部身家囤积军需物资, 让身价在炮火最隆时飞涨.

二战尾期, 他又把资金全部投入五金, 建材, 在战后经济复苏的需求下, 丰隆的仓库成了金库, 驶离新加坡的货轮源源不断地给郭芳枫换回着成打成打的钞票.

拿着大把钞票, 郭芳枫想: 各国战后重建, 地皮肯定值钱. 1947年起, 他以廉价大肆购入新加坡地皮. 到了70年代, 这些地块全部升值数百倍. 丰隆则一边出售地皮, 一边自己做房地产, 很快便将房地产做成了集团支柱性产业.

那是新加坡经济奔腾的年代, 各行各业都有强烈的资本需求, 郭芳枫又筹办了丰隆金融有限公司, 以雄厚的资本对抗国际银行巨头, 为集团又添一份大事业.

进入80年代, 郭芳枫已是《福布斯》评选的世界十大华商富豪之一, 丰隆的业务也相继拓展到制造业, 酒店等多元领域, 成为新马无处不在的寡头级集团.

1995年, 郭芳枫逝世, 但丰隆反而从东南亚巨头成为更大跨国集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是郭家的二代子弟们继往开来, 精英经营者如雨后春笋, 前赴后继.

郭家四兄弟的子女, 皆有卓越的成就, 其中最瞩目的当属郭芳枫长子郭令明和大哥郭芳来的长子郭令灿. 这两堂兄弟, 分别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根据地, 将一分为二的丰隆发展壮大成多领域的巨头.

囊中羞涩的富二代

郭令明是郭家 '钦定' 的接班人, 外人艳羡的标准富二代, 但他一度和这个身份紧张对立, 因为直到步入中年, 都没有享受到富二代的待遇.

谈到成长史, 郭令明认为, 父亲的严格训练是造就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说, 大学毕业回到公司上班时, 父亲要求他做一件事, 从来不会有耐心告诉他到底怎么做, 也不会跟他解释, 只跟他要结果, 但若他有稍微的懈怠, 就会被指责.

'只叫我跟着他的指示做. 当时, 真的觉得他很无理!他可以摇个电话来, 叫我做这个做那个, 说完马上挂断. 10分钟后再拨回来, 问我进行得如何, 如果我说: 我正在忙别的, 他就会说: 我叫你做的事情, 当然比较重要!' 郭令明回忆.

非但是工作上要求严厉, 生活上也是相当刻薄.

当时, 郭令明的任务是, 协助家族刚刚创立的金融公司发展. 为了与大银行抢客户, 郭令明经常像卖保险的推销员一样, 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途径, 跑出去找顾客, 工作非常辛苦. 但父亲却每个月只付给他150美元的工资, 绝不多给, 让他的生活都捉襟见肘. 碰上朋友聚餐之类的社交活动, 堂堂丰隆 '大公子' , 经常因囊中羞涩而遭遇尴尬.

'他说, 不要想钱, 要想工作!我们没有分红, 我清楚地记得, 我向父亲抱怨, 说他是个守财奴, 因为我的钱不够花. 而他告诉我: 按他说的去做, 不要抱怨. '

受不了这种物质和精神双匮乏, 又不完全理解父亲苦心的郭令明, 还一度出走到马来西亚槟城, 试图逃离 '魔掌' . 但很快就被父亲找人抓回来, 接着炼.

'现在回想起来, 父亲是对的. 我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跟着他去做, 让我有了今天. ' 后来, 郭令明也用父亲那一套教育下一代: 要做让他们吃苦的导师.

作为家族的拓荒级功臣, 郭令明还是众望所归的第二代掌门人.

1993年, 郭芳枫仍健在时, 郭令明就说服父亲以 '城市发展' 为核心, 大力发展酒店产业. 是年, 他斥巨资将新西兰20家酒店, 以及伦敦告罗士大酒店, 香港日航大酒店, 吉隆坡丽晶大酒店等多家酒店 '收编' 旗下.

1995年正式出任集团主席后, 郭令明又联合阿拉伯王子以25亿元购入美国纽约广场大酒店, 并创立千禧国敦酒店有限公司, 打造丰隆专属的五星级酒店品牌.

如果说, 这些投资都是郭令明在家族资本基础上合乎情理的发挥, 那他随后的举措则应证了 '虎父无犬子' .

完成这些布局之后, 预判区域经济将出现大波澜的郭令明一反前态, 采取稳健的收缩策略, 开始在内部管理与风险管理上做文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采取防守姿态的丰隆不但没像其他大集团那样受到牵连, 相反还维持了不菲的盈利.

浪潮褪去后, 保存实力的郭令明又立即出手抄底.

1999年, 他抛出近50亿元, 一举收购了28家美国富豪酒店, 使丰隆旗下的国际豪华酒店数量逾百家, 被誉为以低价出击的 '商界猎人' .

如今, 丰隆旗下千禧国敦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 辖下的酒店数量遍布亚洲, 大洋洲, 欧洲以及美国, 是亚洲范围内屈指可数的问鼎全球版图的酒店帝国. 在中国大陆, 知名的千禧和M酒店, 都是集团的下属品牌.

除此之外, 郭令明还在贸易, 工业等领域更进一步. 以中国大陆为例, 丰隆先后控股及并购了包括新飞电器, 广西玉柴, 杭州利士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

声名不及父亲显赫的郭令明, 在资产上却达到了父亲也没有过的成就——问鼎新加坡首富. 多年来, 尽管东南亚老家族历久弥新, 新强人层出不穷, 但郭令明从未缺席新加坡富豪榜的前三甲.

被问到一个成功的商人, 必须具备怎样的特质时, 除了重申父亲的经商哲学: 做生意要有远大眼光, 要配合时代需要. 顺应形势的要求, 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脉搏, 从而因势利导, 采取适当的经营对策, 郭令明还特别强调:

要有想象力, 但是这种想象力必须是现实的和可操作的, 也必须要有成本意识. 做生意不能太感性, 一切要实际, 要计算回酬, 认真研究再出手. 风险太大别尝试, 也要做出最坏的打算和后备计划, 有后路可退, 决不能意气用事.

然后, 必须抢占先机, 迅速行动. 无论做什么, 都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来执行, 这一点非常重要. 执行看上去很容易, 但它经常是最困难的. 好的管理团队要做到行动迅速, 发现商机, 并确保完成.

对想做的事情, 要爱上他!有热忱和浓厚的兴趣.

他说: 立下目标时要做好无法达致目标的准备, 做好了准备就要更勇敢做梦, 热爱目标!如果你没有热情, 就不会长期投入, 也不会有创造性. 一旦有了热情, 就会超越自己的能力, 去想怎样提升你的工作, 创造更多的利润, 领先竞争对手.

一笔买卖净挣29亿美元

相较堂兄郭令明, 小两岁的郭令灿更神秘, 也更具传奇性.

郭令灿是郭家一代中大哥郭芳来的长子, 他被称为 '神秘富豪' , 很少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 舆论对其知之甚少.

有评论认为: 出身南洋豪门的郭令灿, 获得成功是理所当然之事. 但实际上, 自郭令灿崛起后, 整个家族才跃升至新的高度.

1963年,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郭家四兄弟在经营上出现分歧, 决定分家.

郭芳来前往马来西亚发展, 但沿用了 '丰隆' 的品牌.

当时的丰隆已是新加坡著名企业, 但是郭芳来分得的产业并不多. 郭令灿进入家族企业时, 所谓的马来西亚丰隆集团, 上下一共一家贸易公司和3家小工厂.

从英国深造回来后没几年, 29岁的郭令灿就全权接管了丰隆的业务.

1972到1982, 是郭令灿在让马来西亚丰隆脱胎换骨关键10年.

他先将3家小工厂做大, 然后增设, 并购了一系列小型工厂, 迅速规模化. 进入80年代初期, 其丰隆工业, 马太平洋, 谦工业等子公司均成长为马来西亚独当一面的大规模工业制造集团.

这期间, 郭令灿的经营可以总结为三大核心策略:

一, 特别重视人才, 一直强调 '无形资本' 的理念, 每年都花费大价钱延揽专才.

二, 将生产资料延伸到商标, 技术, 信誉等资本, 要求直属企业强调企业文化和品牌, 营造出 '大马国民得知是丰隆的产业, 下意识便觉得有质量保障' 的效果.

三, 只收购濒临破产, 资本严重不足的企业, 行业不限, 从制造业, 休闲业都去涉猎, 其投资令人眼花缭乱, 但所有纳入旗下的企业最终都被他扭亏为盈.

在当年的马来西亚, 将人才战略, 品牌战略上升到如此高度的企业家, 只郭令灿一人.

少年扬名后, 郭令灿很快 '暴露' 了更大的野心. 他学的是金融, 热衷的事业也是金融, 做实业, 只是其纵横资本的跳板.

马来西亚的金融管制很严格, 1966年后再没有发放银行牌照, 郭令灿便将精力放在了环境宽松的香港.

多年间, 他一直利用实业挣来的钱投资金融产业, 不断试水. 1982年, 资本日益雄厚的郭令灿收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道亨银行, 1989年, 他又收购恒隆银行, 然后将两家银行合并.

1993年, 道亨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6年后, 道亨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晋身恒指四大银行.

2001年, 郭令灿更是做了一笔热议至今的买卖.

当年4月11日, 香港各大传媒收到紧急通知, 新加坡发展银行(DBS)与丰隆就收购道亨银行一事举办联合发布会. 消息一出, 超过100名记者蜂拥入金钟万豪酒店, 发布会上, 双方宣布: 新加坡发展银行以3.3倍账面资产净值作价, 约合53亿美金的价格, 收购道亨银行.

然而引爆各大媒体的主人公却没有现身, 弟弟郭令海成了当天的丰隆方代表. 但几个小时后, 郭令灿这个名字就霸占了各大传媒的头版头条. 隔天, 他就被媒体评为香港十大财阀之一, 与李嘉诚, 李兆基, 郭鹤年并列.

去除在道亨银行中的投资总额, 郭令灿在这笔交易中获利超过29亿美元. 这笔震惊香江的买卖, 也令他坐实了资本大鳄的身份.

这之后, 郭令灿便成了香港投资者追逐的目标, 但他本人极为神秘, 对外从不开口. 而政策规定, 占股超过5%才予以强制披露, 因此, 外界并不清楚郭令灿的资本流向了哪些企业. 从超过5%予以公告的信息看来, 他在之后又相继投资了澳门银河娱乐和东亚银行, 消息出来后, 这两家企业的股票一度受到热捧.

进入新世纪后, 丰隆金融, 地产, 港口和实业四大版图的霸业已大功告成, 整个马来西亚丰隆系, 在东南亚和香港共拥有12家上市企业, 郭令灿的资产一度超越了堂哥郭令明.

为了做区分, 他干脆将马来西亚丰隆更名为国浩集团.

更名划界限, 显示郭令灿仍未 '吃饱' . 2008年1月, 他购入了英国朗克集团股权, 后在2010年逐渐增持至74.5%股权, 成为该博彩集团最大股东.

但英国赌业市场的领头人是同为马来西亚籍华商的林国泰, 他的云顶集团全面收购了英国史丹利赌场, 后者是英国最大的赌场业者.

屈居人下不是郭令灿的风格, 掌控朗克集团后, 他又以2亿5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另一家博彩企业Gala Coral集团, 并计划在交易完成后新建23家英国赌场. 这也意味着, 他在进入行业之初便做到最大, 成为英国最大赌场业主.

郭令灿同样斥巨资投资中国, 多年前, 其旗下子公司在中国地产界的累积投资额逾30亿美元, 在北京, 上海, 南京和天津拥有200万平方米且持续增长的土地储量, 并开发了北京国盛中心东直门, 上海国盛中心长风等地标性建筑.

至此, 当年一卷草席, 8块大洋下南洋的郭家, 在两代人的经营下, 建立起了一个产业遍布五大洲的 '日不落企业' , 变身为在东南亚政经界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庞然大物.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