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柔性AMOLED市場2017年增長3倍至120億美元;

1.柔性AMOLED市場2017年增長3倍至120億美元; 2.4K電視: 即將跨過普及門檻; 3.三條高世代線陸續量產 液晶面板價格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 4.半導體進入加速投產期 兩股吸引力持續上升! 5.台LED廠攻植物工廠 年產量3千萬噸;

1.柔性AMOLED市場2017年增長3倍至120億美元;

集微網消息, 據IHS的統計數據, 由於需求的突然增加, 2017年柔性AMOLED顯示器出貨營收超過三倍的增長, 佔AMOLED面板出貨營收的54.6% .

柔性AMOLED面板市場從2016年的35億美元擴大了約250% 至2017年的120億美元, 而同期剛性AMOLED面板出貨營收縮水14% . 三星顯示器在2017第三季度開始為iPhone X供應柔性AMOLED顯示器, 極大的促進了整體運營收入增加. LGD, 京東方和崑山維信諾2017年也開始生產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用柔性AMOLED面板, 助益市場成長.

'高端智能手機品牌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柔性AMOLED面板, 以進行其產品的獨特設計, ' IHS Markit首席高級分析師Jerry Kang說, '柔性AMOLED面板供應商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但供應能力仍集中在三星顯示手中. '

HS Markit最新報告顯示, 2018年柔性AMOLED的需求預計不會像供應量一樣快速增長. '在某種程度上克服潛在的供大於求, 在未來幾年內許多面板製造商正在開發各種創新的產品形式, 如可摺疊或捲曲, ' Kang說.

2.4K電視: 即將跨過普及門檻;

近兩年, 隨著互聯網, 寬頻, 大數據的發展, 數字經濟的風口逐漸開啟, 4K超高清電視作為家庭數字經濟的著眼點, 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認識, 4K電視也真正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數據顯示, 2017年我國4K電視的市場滲透率達到58%, 一般認為, 當4K電視滲透率在60%以上時, 便達到了普及水平.

4K電視滲透率將超60%

根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據, 我國4K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從2013年的2%, 逐年增長到2017年的58%. 這5年時間是4K電視增長速度最快的5年, 在2017年之後, 4K電視滲透率的增長速度將逐步放緩, 至2020年達71%. 行業一般認為, 當4K電視普及率在60%以上時, 便達到了普及水平.

全球4K電視的發展速度沒有中國市場那麼快. 群智諮詢數據顯示, 2015年全球UD TV (超高清電視) 全球出貨比率是12.9%, 到2017年是35.3%. 預測數據顯示, 2018年4K電視全球滲透率將上升到40%以上.

奧維雲網分析師崔吉龍認為, 中國市場的發展比全球市場更快的原因在於, 中國消費者更願意嘗試採用新技術的產品. 4K電視比2K電視在顯示效果上更清晰, 對於當下追求畫質效果的消費者來說, 對4K電視的購買意願更為強烈.

中怡康黑電總經理彭顯東表示, 2010年前後發生的液晶電視替代CRT電視的熱潮已經過去了七八年, 現在到了又一輪換機潮來臨的時候, 消費者均認可電視顯示技術向更高解析度發展的趨勢, 所以在購買新機的時候, 自然會選擇解析度更高的新型電視, 比如4K電視. 雖然目前4K電視節目和影視劇在過去5年供給的豐富程度遠不如人們預期的那麼高, 4K電視也被很多人詬病為無4K片源可看, 但是從技術角度分析, 即使是標清, 高清節目或片源, 用4K電視觀看的效果也比2K電視要清晰.

其實, 上遊面板行業驅動電視向4K時代進階的動力更為強勁. 面板佔據電視整機成本六七成. 過去幾年, 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產能快速擴充, 大尺寸4K面板出貨量迅速上升, 成本價格也在不斷下降, 4K電視售價隨之下探到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這進一步拉動了終端市場4K電視銷量. 群智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 2015年第一季度55英寸4K面板價格為286美元, 到2017年第四季度, 價格下滑100多美元, 為174美元.

在整機廠商這一方, 雖然電視行業是由顯示技術驅動發展的, 但是電視廠商也非常樂於見到4K電視銷量上升. 4K電視通常配備在50英寸以上的大屏, 屏越大, 電視售價越高, 廠商獲得的利潤越高. 與白電相比, 彩電廠商的利潤率逐年下降. 2017年上半年, 由於原材料和關鍵部件價格大幅上漲, 我國電視行業的淨利潤率不到1%, 不少企業處於業績負增長狀態. 4K大屏電視是電視廠商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 回歸大屏超高清市場越來越成為主旋律. 各大品牌4K電視滲透率在走高,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 創維4K電視滲透率達56%, 長虹, 康佳4K電視滲透率也超過50%.

超高清是未來發展方向

應該看到, 雖然4K電視滲透率已接近60%, 處在普及水平, 但是不同尺寸4K電視的滲透率差異頗大. 中小尺寸4K電視相對較少, 滲透率不到30%. 49英寸~55英寸4K電視滲透率則普遍超過60%. 55英寸以上4K電視滲透率在80%以上. 尺寸越大, 滲透率越高; 尺寸越小, 4K的存在感越弱.

群智諮詢總經理李亞琴告訴記者, 40英寸以下電視基本沒有4K的, 49英寸以上4K電視的滲透率達到80%以上, 在這個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 未來, 4K電視會向中小尺寸進一步滲透, 而向55英寸以上大尺寸滲透的空間有限, 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壓力較大. 而且, 彭顯東指出, 在40英寸或是以下中小尺寸電視上, 考慮到人眼最佳觀看距離的因素, 2K與4K電視的呈現效果對消費者來說差異並不大, 因此在40英寸以下的電視上做4K解析度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4K電視向8K電視進階的呼聲在最近幾個月越來越高. 有預測數據顯示, 到2020年, 65英寸以上8K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0%左右. 而目前, 市面上僅有夏普一家推出了70英寸的8K消費級電視. 總體上看, 8K電視是未來電視發展的方向之一, 但是在未來3~5年內, 4K電視仍是主流.

在55英寸的電視上, 和40英寸以下電視遭遇的情形類似, 8K顯示效果和4K顯示效果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差別, 而且要達到8K顯示效果, 面板工藝, 製程, 顯示技術決定了只有在65英寸以上的產品上製作才是經濟的. 所以說, 65英寸是8K電視的起步尺寸. 而在未來5年內, 65英寸電視的市場份額僅在10%~15%, 並不能成為市場主流. 海信高級產品經理韓學文告訴記者, 8K電視的發展不會像當年4K電視替代2K電視那麼迅速, 在相當長時間內, 4K電視將是主流.

4K電視重塑行業生態鏈

長期以來, 電視行業的進化是由顯示技術驅動的, 硬體是體現彩電產品主要價值的部分. 正如上面所述, 屏在電視價格中佔據了六七成的成本, 屏的優劣, 大部分決定了電視產品的優劣. 屏的技術進化和演變給電視行業帶來了發展紅利, 但是過於依賴屏造成的影響在目前的彩電行業中越來越突出.

諮詢機構預估, 2017年全球六大液晶面板廠全年利潤將達到140億~150億美元, 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 同期, 彩電全行業的利潤不足20億元. 近5年來, 我國六大彩電企業利潤率從3%持續下滑, 一直處於低位水平. 恢複利潤是彩電企業的重要課題.

過去彩電企業持有的是 '硬體為王' 的思維, 完全依靠電視產品的品質和差異化獲取利潤. 互聯網企業進入電視行業給電視廠商帶來了 '內容為王' 的新思維, 給消費者進行了普及教育. 無論是硬體, 還是內容, 電視廠商都越來越認識到 '體驗為王' 的終極導向, 而這也給他們帶來新的盈利方向. 4K電視是個非常好的機會.

4K電視同時也是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被認為是彩電行業轉型升級, 重塑生態鏈極為重要的出口. 在智能化時代, 電視廠商憑藉智能化作業系統, 智能應用打造新的盈利模式. 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馬松林曾透露, 彩電廠商大部分精力已經轉向做大量的互聯網應用, 而不是硬體. 李亞琴告訴記者, 今天, 電視廠商已經將視野擴大到與物聯終端互聯互通方面, 智能操作, 與其他智能設備互聯互通變得尤為重要.

內容並不是電視廠商擅長的部分, 然而, 4K內容是為用戶提供完整4K體驗不可缺少的一環. 電視廠商尋找的 '非硬體盈利模式' 方向之一, 即是用戶運營, 內容盈利的模式.

例如, TCL和騰訊合作提供互聯網影視內容, 海爾電視和阿里合作提供4K內容. TCL運營管理部高級經理詹家煒告訴記者, 每賣出一台4K電視, 只要用戶消費了電視上的內容, 品牌電視廠商就有內容上的分成. 4K電視的普及能夠加速內容產生收益這種模式的推進, 基於4K的家庭娛樂也能激發更多與內容相關的跨界和創新. 而且, 越是大屏, 越是高清的電視, 數據消費帶來的收益越能體現出來. 因為, 當家家戶戶用上4K智能電視時, 數據流通範圍會越來越大, 基於數據的新業態, 智能創新會帶來更好的未來.

去年, 廣東省出台了鼓勵4K產業鏈發展的優惠政策, 加速推進4K產業的普及. 內部消息人士透露, 廣東政府將對廣東省內彩電整機廠商, 銷售商銷售4K電視給予相應的補貼. 雖然金額並不大, 但是其導向作用很明顯. 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偉認為, 彩電企業正在轉型, 廣東省對4K產業鏈的支援是及時雨, 將給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國電子報

3.三條高世代線陸續量產 液晶面板價格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

近三個月以來, 國內三條高世代線先後投產或者點亮引起顯示行業人士的密切關注. 按照計劃, 今年上半年京東方合肥第10. 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和中國電子鹹陽第8. 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成都第8. 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都將陸續進入量產階段, 屆時, 電視液晶面板原有的供需關係將被打破, 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 如果供需關係發生變化,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 電視液晶面板價格有可能會進入新一輪的下行周期.

新增產線產能成為產能過剩的關鍵

隨著電視液晶面板新生產線的投產, 以及原有生產線的升級或者改造, 電視液晶面板的產能不斷提升, 市場供給能力逐漸增強, 但是電視市場趨於平穩, 從銷量上看甚至出現微幅下滑跡象, 電視液晶面板將出現產能過剩. 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認為, 中國大陸面板生產能力已經超過日本, 韓國和中國台灣, 電視液晶面板供應過剩將成為 '新常態' .

特別是2018年一條10. 5代線和兩條8. 6代線的量產將直接帶來電視液晶面板產能的增加, 有可能成為影響原有供需關係的關鍵.

電視液晶面板產能逐年增加十分明顯, 顯示產業界似乎已經達成共識.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鬍春明指出, 舊產線改造或者升級將增加4% 左右的產能, 新增產線產能有可能增加3% 左右, 2018年電視液晶面板可能增加7% 的產能. 這和友達光電總經理蔡國新預測的數據不謀而合, 蔡國新認為, 2018年電視液晶面板產能將增加6~ 8% .

但是在電視液晶面板需求上大家卻眾說紛紜, 意見不一. 其中面板廠商顯得十分樂觀, 蔡國新認為, 隨著2018年年中開始的大量國際體育賽事, 大尺寸電視的出貨量將大幅增加,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面向消費和商業市場的大尺寸面板的應用, 將導致全球市場對面板需求增長6~ 8% . 而顯示產業觀察者卻十分保守, 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 全球電視市場很難出現大幅增長, 2018年最多增長2. 5% , 如果行情不好有可能像2017年一樣出現下滑. 胡春明也表示, 如果電視液晶面板需求比較樂觀, 有可能增長3~ 5% .

如果按照面板廠商的說法, 2018年電視液晶面板將實現供需平衡. 如果按照產業觀察者的看法, 2018年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其中新增產線的產能增加將成為供過於求的關鍵, 因為按照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提供的數據, 如果沒有新增產線的產能, 2018年新增產能增長4% 左右, 而市場需求又能夠增長3~ 5% , 電視液晶面板基本能夠實現供需平衡.

新增產線的產能就像產能過剩的閥門, 閥門的大小決定產能過剩的實際程度. IHS大型面板首席分析師吳榮兵指出, 從理論上, 2018年會讓人產生產能過剩的擔憂. 但是新增產線良率將是一個變數, 如果良率高, 面板供過於求的現象會嚴重一些, 如果良率提升的周期較長, 新增產能不大, 市場壓力就會小一些.

是否會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有待觀察

目前, 電視液晶面板價格正在持續下滑. 2018年第一季度由於需求疲軟, 已經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情況. 李亞琴指出, 第一季度65英寸和32英寸電視液晶面板價格供過於求, 價格壓力比較大.

如果新增產線產能進入市場, 可能會導致供給關係發生惡化, 面板價格進一步下跌, 到時候可能會導致電視液晶面板行業進入新一輪的下行周期. 胡春明指出, 上一輪電視液晶面板下行周期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 到2016年下半年結束, 新一輪的下行周期是否會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還需要觀察.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55英寸電視市場普及度已經獲得一定提升, 電視廠商正將重心轉向65英寸電視市場. 而新增產線產能主要集中於55英寸以上尺寸段市場, 特別是65英寸面板市場.

回顧過去幾年間, 8. 5代線的大規模崛起推動了55英寸電視的普及, 現在55英寸電視幾乎成為客廳的標配. 李亞琴透露, 2017年中國55英寸電視市佔率已經超過25% , 全球市佔率也已經達到15% 以上.

2018年電視液晶面板將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 特別是多條10. 5代線的陸續量產將推動65英寸電視市場走向普及階段. 李亞琴解釋道, 8. 5代線通過套切技術也可以切割出65英寸面板, 但是套切技術難度較高, 效率較低, 不如切割55英寸面板盈利好, 所以8. 5代線只能推動55英寸電視市場的增長, 對於65英寸電視市場則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10. 5代線能夠經濟切割65英寸面板, 切割效率超高96% , 能夠承擔起普及65英寸電視市場的重任.

也就是說, 新增產線產能並不是重複8. 5代線55英寸的產能, 其中伴隨著尺寸結構的調整或者升級, 迎合了下遊電視廠商對65英寸面板的大量需求, 2018年下半年也有可能會出現平緩過渡, 不會進入新一輪的下行周期.

2018年下半年電視液晶面板到底會不會進入新一輪的下行周期最終還是由新產線運行情況和供需關係決定的. 如果新產線順利量產, 產能增加過多, 供需關係變化, 有可能導致面板價格下滑, 推動電視液晶面板進入新一輪的下行周期, 反之, 則會平穩過渡. 中國電子報 4.半導體進入加速投產期 兩股吸引力持續上升!

中國首家, 全球第二家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項目——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預計將於2018年3月開始試生產. 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 具備生產銷售, 晶片設計, 晶圓製造, 封裝測試全產業鏈能力.

市場研究機構IDC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 今年全球在機器人與無人機方面的支出將達到1031億美元, 同比增長22.1%. 3, 2018年MWC京東方在華為展台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的110英寸的8K超高清顯示屏. 京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8年是8K的元年, 也就是所謂的導入期, 到2022年8K的滲透率將會得到普及.

瑞豐光電(300241)

安芯基金舉牌, 助力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LED封測企業安芯基金看好瑞豐光電在LED封測及器件領域領先優勢及行業地位, 並發揮大基金, 安芯基金等在國內外半導體產業的布局優勢, 強化瑞豐光電在技術, 規模和產業鏈優勢, 推動其成為國內一流, 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照明封測及器件企業.

國星光電(002449)

公司2017年產能從年初6600kk左右擴至年底8000kk, 主要以高毛利的RGB顯示為主, 因此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57億元, 同比增長85.69%. 公司2018年將繼續保持擴產態勢, 考慮到RGB顯示尤其是小間距LED領域的高增速, 因此公司產能有望進一步提升. 證券之星 5.台LED廠攻植物工廠 年產量3千萬噸;

台LED廠轉進植物工廠逐步見到成效, 由於高緯度區域市場導入植物工廠比例增, 台廠去年包含晶電 (2448) 等均拿下相關訂單增添獲利, 目前台廠中投入植物工廠應用包含台達電 (2308) , 連展 (3710) 等. 光電協進會 (PIDA) 預期今年台灣產量將增長至3,000萬噸.

PIDA表示, 目前全球發展植物工場設施主要地區包含日本, 台灣, 韓國, 大陸, 美國, 法國, 歐洲等; 由於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 加上氣候不穩定影響蔬菜價格與供應量不穩等因素, 使完全人造光源型植物工廠受到關注. 從小規模的種植到私營企業進行規模經濟的栽培, 除了安心無毒的葉菜作物栽培之外, 可控制的生長環境提供給機能性, 藥用作物發展良好的研究條件, 刺激市場活絡.

自從2010年台北花博覽會展出植生牆與相關植物陳列起, 植物工場作物栽培開始受到關注, 最先對此議題有興趣絕大部分為LED廠商, 期望藉由LED用於植物燈的需求可活絡產業市場. PIDA表示, 根據產業調查結果顯示, 在產能全開的情況下全台灣植物工場作物年產量為2,500公噸, 估計今年突破3,000公噸的年產量.

PIDA表示, 除培養困難度高的種苗外, 中草藥, 機能性作物, 特殊香草植物的栽培將會是未來植物工場的機會與發展重點. 聯合晚報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