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觸底反彈
過去幾年, 上海製造業佔GDP比重曾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一度引發外界擔憂. 既要保持製造業高端化發展方向, 也要抵住比重繼續下滑態勢, 成為上海製造業發展的底線.
在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體經濟50條等一系列制度供給下, 上海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 製造業觸底反彈. 去年, 上海推動製造業創新中心, 產業創新工程, 工業強基建設, 發布人工智慧發展意見, 促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同時, 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 制定實施高端裝備首台套, 新材料首批次, 軟體首版次意見等創新性政策, 推動技改審批改革, 加快調整轉型結合, 全年戰新製造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5.7%, 增速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
注重高精尖屬性要求
市委, 市政府確立了上海必須要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 要錨定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和水平, 打響 '四大品牌' , 構築上海發展戰略新優勢. 曾經代表上海榮耀的 '上海製造' , 如何在新時代重新被認知, 重振昔日雄風?
專家認為, 首先要理解當下上海製造的內涵, 其至少應包含三個層次: 一是 '製造' , 是在全球最新的科技產業變革趨勢中始終能夠擁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製造, 是能夠與卓越全球城市的卓越取向相匹配的製造, 而不是簡單的製造回歸與集中. 二是 '質造' , 是有品質, 有品牌的製造, 將提升用戶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貫徹到產品設計, 製造, 後期服務的全過程, 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形成全球高端品牌和質量形象認知. 三是 '智造' , 是運用數字化, 網路化, 智能化的先進位造技術, 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資源利用水平, 產品和服務創新匹配度的生產創造.
業內人士認為, 在當前發展新階段新形勢下, 上海思考 '上海製造' 的發展, 一方面可從空間維度考慮, 上海要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創新發展先行者, 要在長三角發揮引領作用, 要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 另一方面從時間維度考慮, 可結合上海製造發展演變的曆史, 看未來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從而找到發展方向和路徑. 此外, 從上海的自然稟賦, 特徵優勢來看, 上海與世界最發達國家的先進城市相比, 與長三角, 珠三角, 包括北京等重要城市相比具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需要有清晰的認識, 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據記者了解, 目前上海市經信委正在編製上海製造三年行動計劃, 該計劃將特別注重 '上海製造' 高精尖的屬性要求, 突出質量標準的優先導向, 體現智能融合的時代特點, 創新綠色集約的發展路徑.
打造營商服務新優勢
按照計劃, 今年市經信系統將從三個方面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打響 '上海製造' 品牌.
一是聚焦高端化發展. 瞄準價值鏈, 創新鏈制高點, 提升大飛機, 重型燃機, 機器人, 高端醫療器械,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整機自主化整合化能力; 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 夯實智能感測, 精密減速器, 超導, 石墨烯等零部件及原材料發展根基; 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 關注高增加值率行業, 深入實施 '三品' 戰略.
二是謀劃落實高質量項目. 完善產業項目統籌機制, 加快建設華力二期, 中芯國際, 華大半導體, 海爾智穀, 華為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 主動對接配置全球資源, 加大統籌招商力度, 建立與各區, 園區, 企業, 機構等招商對接機制.
三是打造產業發展高地. 深化各區特色產業精準布局, 已經明確定位的抓緊細化推進, 沒有明確方向的加強市區對接, 支援浦東新區申報建立 '中國製造2025' 國家示範區; 加快構建整合電路, 軟體資訊, G60, 東方美穀, 人工智慧, 節能環保, 智能硬體等新興產業高地, 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當前, 面對營商服務競爭進入全面化, 多元化的格局, 要想推動上海製造業進一步發展, 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 更大的魄力, 突破簡單的成本競爭困境, 打造營商服務新優勢.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將以政策整合與專業服務, 提升營商環境的增值度, 如針對重點領域, 系統化整合政策; 針對創新型企業, 構建分層分類的支援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 集聚培育更多 '隱形冠軍' 和 '獨角獸' 企業; 面向全所有制, 全規模, 全生命周期企業, 深入推進企業服務平台建設, 重構服務流程, 提供兜底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