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均创七年新高 | 新制造业同比增5.7%

东方网3月3日消息: C919首飞, 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 松江海尔智谷, 青浦华为研发中心, 徐汇AI产业生态联盟, 重型燃机等项目落沪…… '上海制造' 逐渐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 记者昨天从市经信委获悉, 2017年上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 工业总产值, 利润等指标均创七年新高.

制造业触底反弹

过去几年, 上海制造业占GDP比重曾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度引发外界担忧. 既要保持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方向, 也要抵住比重继续下滑态势, 成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底线.

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50条等一系列制度供给下, 上海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制造业触底反弹. 去年, 上海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业创新工程, 工业强基建设, 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意见, 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 制定实施高端装备首台套, 新材料首批次, 软件首版次意见等创新性政策, 推动技改审批改革, 加快调整转型结合, 全年战新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7%, 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注重高精尖属性要求

市委, 市政府确立了上海必须要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 要锚定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和水平, 打响 '四大品牌' , 构筑上海发展战略新优势. 曾经代表上海荣耀的 '上海制造' , 如何在新时代重新被认知, 重振昔日雄风?

专家认为, 首先要理解当下上海制造的内涵, 其至少应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 '制造' , 是在全球最新的科技产业变革趋势中始终能够拥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 是能够与卓越全球城市的卓越取向相匹配的制造, 而不是简单的制造回归与集中. 二是 '质造' , 是有品质, 有品牌的制造, 将提升用户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贯彻到产品设计, 制造, 后期服务的全过程, 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形成全球高端品牌和质量形象认知. 三是 '智造' , 是运用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的先进制造技术,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利用水平, 产品和服务创新匹配度的生产创造.

业内人士认为, 在当前发展新阶段新形势下, 上海思考 '上海制造' 的发展, 一方面可从空间维度考虑, 上海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创新发展先行者, 要在长三角发挥引领作用, 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另一方面从时间维度考虑, 可结合上海制造发展演变的历史, 看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而找到发展方向和路径. 此外, 从上海的自然禀赋, 特征优势来看, 上海与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相比, 与长三角, 珠三角, 包括北京等重要城市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据记者了解, 目前上海市经信委正在编制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将特别注重 '上海制造' 高精尖的属性要求, 突出质量标准的优先导向, 体现智能融合的时代特点, 创新绿色集约的发展路径.

打造营商服务新优势

按照计划, 今年市经信系统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打响 '上海制造' 品牌.

一是聚焦高端化发展. 瞄准价值链, 创新链制高点, 提升大飞机, 重型燃机, 机器人, 高端医疗器械,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整机自主化集成化能力; 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 夯实智能传感, 精密减速器, 超导, 石墨烯等零部件及原材料发展根基;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关注高增加值率行业, 深入实施 '三品' 战略.

二是谋划落实高质量项目. 完善产业项目统筹机制, 加快建设华力二期, 中芯国际, 华大半导体, 海尔智谷, 华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 主动对接配置全球资源, 加大统筹招商力度, 建立与各区, 园区, 企业, 机构等招商对接机制.

三是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深化各区特色产业精准布局, 已经明确定位的抓紧细化推进, 没有明确方向的加强市区对接, 支持浦东新区申报创建 '中国制造2025' 国家示范区; 加快构建集成电路, 软件信息, G60, 东方美谷, 人工智能, 节能环保, 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高地, 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当前, 面对营商服务竞争进入全面化, 多元化的格局, 要想推动上海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 更大的魄力, 突破简单的成本竞争困境, 打造营商服务新优势.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将以政策集成与专业服务, 提升营商环境的增值度, 如针对重点领域, 系统化集成政策; 针对创新型企业, 构建分层分类的支持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 集聚培育更多 '隐形冠军' 和 '独角兽' 企业; 面向全所有制, 全规模, 全生命周期企业, 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重构服务流程, 提供兜底式服务.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