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出現, Android陣營仍會跟進搭載3D感測模組
在全面屏趨勢下, 品牌為了達到屏幕最大化, 目前做法上有兩種選擇:
第一是將指紋識別移到背面, 但這樣做會破壞背面一體化;
第二是透過更改驅動IC封裝方式, 將指紋識別往更下方移動, 但這樣做仍會留下一道窄下巴.
隨著Vivo成功商用屏下指紋識別方案, Android陣營有望解決指紋識別模組位置的問題.
一般市場或許會誤認Android陣營若採用屏下指紋就不會跟進搭載3D感測模組, 但3D感測模組功能並不僅限於生物辨識, Android陣營若擇其一而舍其他, 恐永遠無法在3D感測上與iPhone競爭.
簡言之, 生物辨識兩條路(屏下指紋與3D感測), 彼此不互斥, Android陣營仍有極大機會跟進搭載如iPhone X相似的前置3D感測模組.
要挑戰Apple在3D感測的地位, Android或將率先優化既有後置3D感測模組
Android陣營曾推出搭載後置Google Tango Project模組的產品主打AR功能, 然而卻因沒有明確市場需求, 以及相關應用有限而沒有帶起風潮. 如今隨著iPhone X搭載前置TrueDepth模組驅動人臉辨識, 手機3D感測應用才又重獲市場關注.
Android陣營若要與iPhone競爭, 必定得提出等同或甚至更好的人臉辨識方案, 然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也是為何若干推出人臉辨識功能的Android手機在安全性上都還無法與iPhone X匹敵.
但同時間, 市場各方都在關注Android陣營中誰能夠率先跟上iPhone X腳步, 各品牌也清楚這是個市場營銷的絕佳機會, 故儘快推出相關產品的時間壓力仍然存在.
以技術層面來看, 畢竟已有Google Tango Project基礎, Android陣營大可優化既有的後置3D感測為優先, 且後置3D感測在功能性上而言以強化AR功能為主, 可幫助Android陣營做出有別於iPhone X的市場區隔性.
簡言之, 採取後置3D感測的好處除了是營銷手段, 也讓Android陣營在有能力提出等同效能的人臉辨識方案之前避開與Apple正面競爭, 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時間.
因此就目前屏下指紋辨識方案漸趨明朗來看, 短期內Android陣營應會先採取屏下指紋辨識來解決全面屏與背面一體化的問題; 中期的話, 推動後置3D感測模組將成為Android陣營要挑戰Apple在3D感測地位的開端.
長期來看, 由於前置3D感測模組所驅動的人臉辨識可取代指紋辨識, 待成本, 技術都到位後, Android陣營有可能透過導入前置3D感測模組方式來取代屏下指紋辨識, 形成前後各有搭載3D感測模組, 但各司其職的最終狀態.
然而, 不管是屏下指紋, 或引入3D感測模組與否, 考量到所需技術, 成本, 資源等, 都很可能僅會出現在高階機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