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球半導體業最大的併購案裡, 兩個戲精的演出, 高通顯得比博通更精彩. 眼下, 它似乎三腳就將皮球踢給了對方.
第一腳, 提高了收購恩智浦併購案的報價至440億美元.
這是一石多鳥的行動, 既可安撫後者投資人, 展示戰略轉型與獨立發展的信心, 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而一個穩定的高通, 能凝聚董事會共識, 提高博通強力收購的難度與不確定性.
第二腳, 首度朝博通提出1600億美元報價, 有嚇阻的用意.
這比最初傳聞的1000億美元高出60%, 比博通給出的正式報價高出300億美元. 高出的部分, 幾乎等於高通對恩智浦最新報價的3/4. 形式上, 好像要博通幫著出錢收購大半個恩智浦一樣了.
第三腳, 高通可能已祭出產業民族主義旗幟, 間接通過輿論人士影響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 等官方機構, 假手後者施壓.
後者說, 博通是一家新加坡公司, 收購高通將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路透消息, CFIUS上月已會面討論雙方合并可能性, 並表示, 某參議院人士甚至敦促美財政部長啟動審查.
看去, 這三腳球, 博通都不太好應付.
不過, 此刻的高通, 要想回到此案披露前的獨立狀態, 不可能了. 提高恩智浦收購報價換來的短暫穩定, 很難越過資本市場與博通一方的急切考驗.
而且, 要知道, 即便恩智浦一方同意這新條件, 收購案想立馬獲得全球關鍵區域市場的反壟斷審查, 同樣充滿不確定性.
這一腳, 看上去是高通主動踢出, 實際上更像是被恩智浦投資人利用了尷尬與被動. 接下來, 它說不定還會不斷挑刺, 提出新的條件, 讓高通繼續吐血.
不信, 看看恩智浦最新股價走勢就明白了. 高通新的報價出來後, 它的股價馬上飛了一把. 這完全趁火打劫的情勢. 估計, 接下來高通還得吐點血. 於恩智浦來說, 這局面不用白不用啊.
第二腳球, 本質上就是一個錢的問題. 博通董事長Hock Tan面對1600億美元報價, 雖然說 '很荒唐' , 但過去幾個月, 博通似乎並沒有完全暴露自己的底線. 截至目前, 它明顯仍是執意收購的姿態.
過去兩個月, 博通股價經曆了一波震蕩. 除了業務層面, 想必也跟收購案演化有關. 依照Hock Tan的個性, 這個半導體業的併購狂, 資本運作強人, 不可能有太多退縮的空間.
對於他以及博通來說, 如果是一個純粹用錢解決的問題, 那基本不是最大的門檻. 畢竟, 這樣的併購案, 多付的代價, 後續的財務操作, 資本市場紅利一定還會回來. 何況, 裡面有諸多業務與資產整合, 剝離的空間. 到時候, 整合過程中, 一雞多吃, 油水或許少不了.
當然, 我們並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 它一定會造成高通的動蕩, 並傳導到產業合作的層面, 人為形成波動. 但是, 到時候, 投資人怎麼可能照顧太多行業利益呢, 它們就喜歡波動.
而高通卻拖不起. 三腳球背後, 有它在業務, 財務以及資本市場等層面的風險.
你知道, 過去幾季財報中, 高通的營收與利潤兩大指標都不樂觀.
蘋果訴訟案持續影響著專利費用. 消息甚至說, 華為那邊也開始拒付了. 考慮到專利費於高通利潤中的佔比, 它意味著, 即便未來幾季, 想恢複到過往獲利狀態, 基本不太可能.
過去幾季, 全球手機出貨雖未出現預期中的下滑, 但高通方案更多依賴中端市場, 毛利, 營收同樣持續受到影響.
期望蘋果們妥協幾乎不可能. 它不引發更多效仿者已算樂觀.
理論上, 如果沒有外部因素, 尤其是收購恩智浦一案刺激, 高通的股價早就恐怕跌個慘兮兮了.
恩智浦提供了兩種希望: 中長期, 它可推動高通戰略轉型與商業模式變革; 短期, 它可以壯大營收規模.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 利潤下滑雖然尷尬, 倘若併購成功帶來營收增益, 應該還能維持著股價.
截至目前, 我們確實也能看到, 高通股價繼續在橫盤整理中, 看來兩場交易案, 沒有明確的消息前, 它應該不會太樂觀了.
但恩智浦一方尚未有明確消息. 就像上面所說, 即便恩智浦一方同意新條件, 收購案想立馬獲得關鍵區域市場反壟斷審查, 挺難的. 這一案的刺激, 2018年上半年, 高通都很難指望了.
當然它也有一個大的預期. 尤其是全球5G市場. 最近行業消息多多, 資本市場概念效應顯著, 本地5G個股漲勢喜人. 不過, 距離實質性的規模化商用, 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 甚至更久. 而且, 初期, 設備商行情啟動更快, 終端業務爬坡還早. 我的意思是, 未來兩年, 高通主業想大複蘇, 機會真的有些渺茫.
一個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高通, 很難真正喚起強烈的認同, 它長遠的投資價值也會遭遇漠視. 甚至會影響產業合作.
總之, 隨著時間演化, 高通的業務, 財務, 市值管理壓力會增加. 此刻的它, 無論是併購恩智浦, 還是與博通達成巨額交易, 都已很難持續拖下去了.
當然, 拖下去, 博通也會付出更大代價. 但本來就常施資本計的它, 可能反而會被進一步刺激出不得手不罷休的執念. 否則, 一旦談判徹底終止, 博通可能會遭遇資本市場的衝擊. 過往一段, 這個戲精的股價也受益不少.
於雙方來說, 這就有些 '囚徒困境' 的味道了. 我們認為, 如果沒有新的外力, 達成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 高通的第三腳球, 也即影響美國當局間接施壓博通, 短期可能會增加奏效.
不過, 這一腳球, 我們覺得, 最終也不太可能成為障礙.
新博通總部名義上雖在新加坡, 且Hock Tan又有一張華人面孔, 但這家公司原來的底色, 無論是安華高還是老博通, 本質上都是美國資本高度控制的企業. 其中安華高的源頭脫胎於美國惠普, 後來總部設在新加坡, 但加利福尼亞也是聯合總部. 老博通不用說, 本來就是美資企業, 總部原來也在美國.
在這樣一個行業, 僅靠總部所在地來定義它的屬性, 其實有些矛盾. 畢竟, 新博通背後的股東, 大部分都是美國機構投資者, 股權相當分散. 說它是一家美國控制的公司, 也不是沒道理.
因此, 就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 要求審查, 最終也未必擋得住收購. 而且, 博通已經對外表示, 收購高通之後, 將把總部搬到美國.
而這一表態, 足以迎合川普此前對關鍵製造業迴流美國的訴求. 考慮到此前Hock Tan與川普本人就一直有互動, 這個龐大的併購案, 極有可能成為川普政府更大的面子工程.
距離3月6日的股東大會還有不到一周, 上述三腳球踢過去, 就算能夠延緩股東大會的表決, 延緩此案的進程, 但結果仍不太樂觀.
不過, 於雙方來說都稱得上一場焦灼的收購案, 於產業的未來, 未必那麼悲觀. 這個行業的產業格局板結太久, 收購案固然可能會帶來震蕩, 變局之中總還是有更多樂觀面吧.
而於高通, 博通以及恩智浦的投資人來說, 這可能是一場豐裕的資本盛宴. 對比三家公司的月K, 高通股價震蕩更多. 應該說, 它真實地反映了這一周期高通的被動面. 我們相信它一定也期待某種變化, 只是說完全靠內力, 周期會很長, 也很痛, 而且容易妥協. 無論博通的資本運作如何功利, 它應該會推動高通步入變革的節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