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球半导体业最大的并购案里, 两个戏精的演出, 高通显得比博通更精彩. 眼下, 它似乎三脚就将皮球踢给了对方.
第一脚, 提高了收购恩智浦并购案的报价至440亿美元.
这是一石多鸟的行动, 既可安抚后者投资人, 展示战略转型与独立发展的信心,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而一个稳定的高通, 能凝聚董事会共识, 提高博通强力收购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第二脚, 首度朝博通提出1600亿美元报价, 有吓阻的用意.
这比最初传闻的1000亿美元高出60%, 比博通给出的正式报价高出300亿美元. 高出的部分, 几乎等于高通对恩智浦最新报价的3/4. 形式上, 好像要博通帮着出钱收购大半个恩智浦一样了.
第三脚, 高通可能已祭出产业民族主义旗帜, 间接通过舆论人士影响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 (CFIUS) 等官方机构, 假手后者施压.
后者说, 博通是一家新加坡公司, 收购高通将影响美国国家安全.
路透消息, CFIUS上月已会面讨论双方合并可能性, 并表示, 某参议院人士甚至敦促美财政部长启动审查.
看去, 这三脚球, 博通都不太好应付.
不过, 此刻的高通, 要想回到此案披露前的独立状态, 不可能了. 提高恩智浦收购报价换来的短暂稳定, 很难越过资本市场与博通一方的急切考验.
而且, 要知道, 即便恩智浦一方同意这新条件, 收购案想立马获得全球关键区域市场的反垄断审查, 同样充满不确定性.
这一脚, 看上去是高通主动踢出, 实际上更像是被恩智浦投资人利用了尴尬与被动. 接下来, 它说不定还会不断挑刺, 提出新的条件, 让高通继续吐血.
不信, 看看恩智浦最新股价走势就明白了. 高通新的报价出来后, 它的股价马上飞了一把. 这完全趁火打劫的情势. 估计, 接下来高通还得吐点血. 于恩智浦来说, 这局面不用白不用啊.
第二脚球, 本质上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博通董事长Hock Tan面对1600亿美元报价, 虽然说 '很荒唐' , 但过去几个月, 博通似乎并没有完全暴露自己的底线. 截至目前, 它明显仍是执意收购的姿态.
过去两个月, 博通股价经历了一波震荡. 除了业务层面, 想必也跟收购案演进有关. 依照Hock Tan的个性, 这个半导体业的并购狂, 资本运作强人, 不可能有太多退缩的空间.
对于他以及博通来说, 如果是一个纯粹用钱解决的问题, 那基本不是最大的门槛. 毕竟, 这样的并购案, 多付的代价, 后续的财务操作, 资本市场红利一定还会回来. 何况, 里面有诸多业务与资产整合, 剥离的空间. 到时候, 整合过程中, 一鸡多吃, 油水或许少不了.
当然, 我们并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 它一定会造成高通的动荡, 并传导到产业合作的层面, 人为形成波动. 但是, 到时候, 投资人怎么可能照顾太多行业利益呢, 它们就喜欢波动.
而高通却拖不起. 三脚球背后, 有它在业务, 财务以及资本市场等层面的风险.
你知道, 过去几季财报中, 高通的营收与利润两大指标都不乐观.
苹果诉讼案持续影响着专利费用. 消息甚至说, 华为那边也开始拒付了. 考虑到专利费于高通利润中的占比, 它意味着, 即便未来几季, 想恢复到过往获利状态, 基本不太可能.
过去几季, 全球手机出货虽未出现预期中的下滑, 但高通方案更多依赖中端市场, 毛利, 营收同样持续受到影响.
期望苹果们妥协几乎不可能. 它不引发更多效仿者已算乐观.
理论上, 如果没有外部因素, 尤其是收购恩智浦一案刺激, 高通的股价早就恐怕跌个惨兮兮了.
恩智浦提供了两种希望: 中长期, 它可推动高通战略转型与商业模式变革; 短期, 它可以壮大营收规模.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 利润下滑虽然尴尬, 倘若并购成功带来营收增益, 应该还能维持着股价.
截至目前, 我们确实也能看到, 高通股价继续在横盘整理中, 看来两场交易案, 没有明确的消息前, 它应该不会太乐观了.
但恩智浦一方尚未有明确消息. 就像上面所说, 即便恩智浦一方同意新条件, 收购案想立马获得关键区域市场反垄断审查, 挺难的. 这一案的刺激, 2018年上半年, 高通都很难指望了.
当然它也有一个大的预期. 尤其是全球5G市场. 最近行业消息多多, 资本市场概念效应显著, 本地5G个股涨势喜人. 不过, 距离实质性的规模化商用, 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 甚至更久. 而且, 初期, 设备商行情启动更快, 终端业务爬坡还早. 我的意思是, 未来两年, 高通主业想大复苏, 机会真的有些渺茫.
一个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高通, 很难真正唤起强烈的认同, 它长远的投资价值也会遭遇漠视. 甚至会影响产业合作.
总之, 随着时间演进, 高通的业务, 财务, 市值管理压力会增加. 此刻的它, 无论是并购恩智浦, 还是与博通达成巨额交易, 都已很难持续拖下去了.
当然, 拖下去, 博通也会付出更大代价. 但本来就常施资本计的它, 可能反而会被进一步刺激出不得手不罢休的执念. 否则, 一旦谈判彻底终止, 博通可能会遭遇资本市场的冲击. 过往一段, 这个戏精的股价也受益不少.
于双方来说, 这就有些 '囚徒困境' 的味道了. 我们认为, 如果没有新的外力, 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 高通的第三脚球, 也即影响美国当局间接施压博通, 短期可能会增加奏效.
不过, 这一脚球, 我们觉得, 最终也不太可能成为障碍.
新博通总部名义上虽在新加坡, 且Hock Tan又有一张华人面孔, 但这家公司原来的底色, 无论是安华高还是老博通, 本质上都是美国资本高度控制的企业. 其中安华高的源头脱胎于美国惠普, 后来总部设在新加坡, 但加利福尼亚也是联合总部. 老博通不用说, 本来就是美资企业, 总部原来也在美国.
在这样一个行业, 仅靠总部所在地来定义它的属性, 其实有些矛盾. 毕竟, 新博通背后的股东, 大部分都是美国机构投资者, 股权相当分散. 说它是一家美国控制的公司, 也不是没道理.
因此, 就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 (CFIUS) 要求审查, 最终也未必挡得住收购. 而且, 博通已经对外表示, 收购高通之后, 将把总部搬到美国.
而这一表态, 足以迎合川普此前对关键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诉求. 考虑到此前Hock Tan与川普本人就一直有互动, 这个庞大的并购案, 极有可能成为川普政府更大的面子工程.
距离3月6日的股东大会还有不到一周, 上述三脚球踢过去, 就算能够延缓股东大会的表决, 延缓此案的进程, 但结果仍不太乐观.
不过, 于双方来说都称得上一场焦灼的收购案, 于产业的未来, 未必那么悲观. 这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板结太久, 收购案固然可能会带来震荡, 变局之中总还是有更多乐观面吧.
而于高通, 博通以及恩智浦的投资人来说, 这可能是一场丰裕的资本盛宴. 对比三家公司的月K, 高通股价震荡更多. 应该说, 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周期高通的被动面. 我们相信它一定也期待某种变化, 只是说完全靠内力, 周期会很长, 也很痛, 而且容易妥协. 无论博通的资本运作如何功利, 它应该会推动高通步入变革的节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