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額增幅創近五年新高 | 2017我國醫藥外貿交出靚麗答卷

2017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企業30強榜單
醫藥網2月27日訊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醫藥外貿形勢發布會上, 中國醫藥 保健品 進出口商會 (以下簡稱 '醫保商會' ) 發布了2017年我國醫藥外貿出口數據. '整體來看, 2017年國際醫藥市場需求增加;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 新的發展動能正在形成, 中國製藥在國際市場正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醫藥產品出口呈現量減價增態勢, 出口額穩步增長. ' 醫保商會副會長孟冬平表示.
中西藥出口額實現雙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 2017年, 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成功扭轉了上一年的下降局面, 出口額同比增長9.44%, 達到607.99億美元, 增幅為近五年最大. 中, 西藥類出口額雙增長.
2017年, 我國中藥類產品出口額為36.40億美元, 同比增長2.07%. 中藥類產品出口重點市場業績出現分化: 對東盟, 美國, 歐盟市場出口保持增長, 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7%, 9%, 5%; 對日本市場出口實現小幅增長; 對韓國, 我國香港地區等傳統市場出口則下降, 降幅分別為12.4%和9.8%. 具體到細分子類, 植物提取物市場逐漸活躍, 出口下降趨勢得以扭轉, 出口額為20.10億美元, 同比增長4.33%; 中成藥出口2.50億美元, 同比增長11.03%; 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還未走出負增長困境, 出口額同比下降2.23%, 其原因是東南亞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西藥類產品出口業績明顯回升, 出口額為354.56億美元, 同比增長12.62%. 其中, 原料藥出口額為291.17億美元, 同比增長13.71%. 原料藥對美國, 歐盟, 印度等主要市場的出口額增幅分別達到23.8%, 9.8%, 13.5%.
'優質藥企在國際市場所佔份額和議價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25個大宗原料藥的出口平均價格上漲了11%, 這是拉動原料藥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 孟冬平解釋說, 受環保成本增加, 上遊貨源短缺, 原材料漲價等客觀因素影響, 原料藥行業落後產能逐步退出, 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原料藥出口開始從 '走量' 向 '保質' 轉變, 出口價格不斷上升, 去年上半年原料藥出口呈現量減價增態勢, 下半年出口量逐漸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 2017年西藥製劑出口額達34.56億美元, 同比增長8.32%. 我國製劑產品對歐盟和北美等規範市場出口呈強勁增長態勢, 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53.5%. 創新型藥企成為拉動我國製劑出口的主要力量, 恒瑞醫藥, 齊魯製藥等本土藥企已經成功立足歐美市場並開始有所作為. '本土藥企能在歐美等國際主流市場立足, 不僅有利於我國製劑產品出口, 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製藥的發展動能. ' 孟冬平強調.
參與國際合作呈現新亮點
2017年我國醫藥行業國際化參與方式呈現出以下四大新特點:
一是製劑加工貿易大幅增長. 2017年, 我國醫藥產品加工貿易出口額達104.31億美元, 同比增長6.11%, 其中製劑加工貿易大幅增長, 增幅高達48.80%. '我國的加工貿易相關稅收減免政策, 吸引很多國外客商選擇用這種方式與中國藥企合作, 海外訂單迅速增加. 這也間接說明我國製劑生產在生產設備, 質量管理, 技術水平等軟硬體方面實現全面提升. ' 孟冬平說.
海外訂單的增加帶給我國藥企的不僅僅是利潤的增長, '在為外企代工的過程中, 我們深度了解了對方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 這為我們自身產品叩開國際市場大門打下了質量基礎. ' 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竇學傑坦言.
二是我國藥企參與國際分工形式呈現多樣化, 醫藥服務貿易逐漸走出國門. 隨著醫藥產業鏈的延伸和行業細分, CRO (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 , CSO (醫藥銷售合同外包服務) 等新興業態在我國逐漸興起. 尤其是CRO, 已經承擔外企大量醫藥研發和臨床試驗項目, 成為國際醫藥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來, 中醫藥對外服務貿易規模的快速擴大, 成為我國醫藥外貿中的一個新亮點. 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派出中醫臨床醫師約2000人, 占外派醫療勞務人員總數的60%. 有超過60家中醫藥服務貿易機構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中醫 醫院 , 中醫診所, 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等, 年接診量達到25萬人次. 中醫藥對外服務貿易也帶動了中藥類產品在海外的銷售. 據中國北京同仁堂 (集團) 有限責任公司對外經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杜欣介紹, 同仁堂已在海外布局140家 藥店 , 診所及中醫養生中心, 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帶動了中藥產品銷量的增長, 實現了 '以醫帶藥' .
三是海外併購成交金額屢創新高. 2017年年初, 三胞集團投入8.19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 創下中國藥企收購海外首個生物類原研藥的紀錄. 同年7月, 複星醫藥以10.91億美元併購印度藥企Gland Pharma Limited, 中國藥企海外併購投資額紀錄再度被刷新.
四是研發成果轉化進入收穫期, 高附加值產品走出去加速. 2017年, 我國藥企獲得34個製劑產品美國簡明新藥申請 (ANDA) 文號, 是上年度獲批數量的1.7倍, 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進軍美國仿製藥市場. 此外, 百濟神州, 恒瑞醫藥, 譽衡藥業, 南京傳奇等 企業 的6個產品, 以授權許可的形式與海外研發巨頭, 跨國投行展開合作, 交易總金額逾32億美元.
在貿易摩擦中走向成熟
隨著醫藥保健品出口規模擴大, 我國藥企遭遇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 據醫保商會數據顯示, 2017年我國出口醫藥產品共遭遇15起貿易摩擦調查, 數量比上年翻一番, 且涉及智慧財產權類案件明顯增加.
具體來看, 印度針對我國醫藥產品發起的貿易摩擦調查數量最多, 包括5例反傾銷調查和1例反規避調查; 美國發起的調查多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名, 包括4例智慧財產權侵權 '337調查' 和1例反壟斷訴訟; 歐盟, 烏克蘭也發起了多例反傾銷調查.
'遭遇調查的都是我國的傳統和優勢產品, 主要為解熱鎮痛類產品, 優勢原料藥和抗癌製劑. ' 孟冬平介紹說. 在她看來, 之所以針對我國醫藥產品的貿易摩擦增加, 是因為中國醫藥產業強勁增長勢頭讓競爭對手緊張. '在國際貿易中, 當某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顯著提升時, 就會擠壓同類產品的市場空間, 從而招致貿易摩擦調查. 我國醫藥行業國際化進程加快, 面臨的貿易摩擦也會越來越多. ' 醫保商會法律綜合部副主任張蓓蓓將這種情況稱為中國藥企 '出海' 過程中遭遇的 '成長的煩惱' —— '產業變強了, 才會有這樣的困擾' .
醫保商會發布的數據表明, 中國 醫藥 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增強. 2017年, 我國不僅有34個製劑產品獲得了美國ANDA文號, 還有恒瑞醫藥, 亞盛醫藥的多個產品獲得了美國臨床研究批准 (IND) . 在代表全球製藥行業發展未來的生物醫藥研發方面, 我國擁有在研生物藥數量僅次於美國, 居世界第二.
對於我國藥企如何應對頻發的貿易摩擦的問題, 張蓓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她介紹, 目前我國已形成包括政府部門, 行業組織, 企業和律師團隊的四體聯動機制, 幫助藥企應對貿易摩擦, 但關鍵是藥企應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變被動防衛為主動出擊,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張蓓蓓看來, 很多挑起貿易摩擦的外國藥企並不志在打贏官司, 而是試圖爭取一段時間, 打亂中國藥企進軍海外市場的步伐. 因此我國藥企應正確看待貿易摩擦調查, 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可喜的是, 近年來我國藥企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以及運用法律武器維權能力顯著提升, 2017年取得了兩起專利訴訟案勝訴戰果: 6月, 華海藥業針對帕羅西汀膠囊原研藥企的專利挑戰勝訴; 12月, 綠葉製藥在德國贏得了卡巴拉汀單日貼劑侵權訴訟案.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