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華裔創業者建立LinkedIn又去做區塊鏈, 老婆卻' | 嫌 | '他不做投資人

作為一名越南華裔難民的他, 他是如何成為領英第一位CTO的?

他有何等魅力, 讓矽谷人脈最廣的頂級投資人Reid Hoffman勸說他共同創辦領英?

矽谷連續創業23載, 他創辦的多家公司被收購. 早已財富自由的他, 為何年近六旬開始創辦區塊鏈技術應用公司?

面對眾多風險投資公司拋來的橄欖枝, 創業經驗豐富的他為何沒有像其他創業者一樣轉行風投界?

他, 就是Eric Ly(埃裡克•李).

你可能從未聽說過他的名字, 但你一定要聽聽他的故事.


建立領英, 他如何 '五分鐘不到就把自己給賣了'

2002年12月的一天傍晚, 在矽谷山景城裡的一間民宅內, 青年Reid Hoffman正手舞足蹈地給他的朋友們講述自己的一個創業想法.

原來, 兩個月前 Hoffman 參與創立的電子支付公司PayPal (支付寶的祖師爺)剛剛以15億美金的價格被eBay收購. 本來準備修整一下寫本書的他突然改變主意, 想再次創業, 成立一個職業領域的社交網站.

要知道, 當時正處於互聯網泡沫破碎後整個行業的休整期. 過去10年中, 當幾千家互聯網公司在矽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時, 同時湧現的還有四處跳槽的工程師們. 有些工程師甚至直接辭職, 自己創立公司.

這種頻繁的跳槽導致了一個問題: 同事們之間常常一換工作就會失去聯繫. 有時, 連公司都不知道自己的員工後來去了哪裡工作.

Hoffman相信, 要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搭建一個平台讓人們了解自己身邊的同事的職業變換資訊.

當時, 雖然多家社交網路服務(SNS)公司已經出現, 但還沒有一個職場專用的社交網路.

為什麼不搭建一個職業社交平台?讓職場上的人可以隨時保持聯繫?

當天晚上, 領英, 作為一個還不成熟的項目, 就誕生在了Hoffman的家中.

在初始項目團隊中, 有一位高高瘦瘦的華裔青年. 他, 就是Eric Ly.

Eric出生于越南. 六歲時, 他跟隨父母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 天資聰穎又格外勤奮的他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 前往在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MIT Media Lab專攻人工智慧與人機語音交互方向的研究, 之後又繼續回到Stanford攻讀博士.

其實, 早在加入領英之前, Eric已經創辦過兩家公司. 其中一家網路公司僅僅用了4年時間年利潤就達到1000萬美金, 並在1999年以4000萬美金的價格被成功收購.

20年前的四千萬, 按當時矽谷的平均樓價可以買80套房子!

為何Eric會成為Reid Hoffman再次創業時第一個想到的創業夥伴呢?

這又是一段 '當年情' 種下的因果. 在大學期間, 同為斯坦福大學Symbolic System(符號系統)專業的Eric與Hoffman就是一對好友. 在學習之餘, 兩人還十分喜歡討論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科技趨勢, 並且討論還常常會升華到高深的哲學領域.

'Deep intellectual level' (深度神交), 這是Eric對兩人關係的概括.

即使是在二人畢業後, 遠在英國牛津的Hoffman 和在麻省理工的Eric也沒有中斷聯繫, 經常互相發郵件詢問近況.

回到矽谷分別創業的兩人, 小聚不斷. 雖然交杯換盞之際也會半開玩笑地提到以後兩人要合夥創業, 但是Eric並沒有當真.

但是, 慧眼識人的Hoffman相信Eric無論人品還是學術, 創業背景, 都是自己創業夥伴的最佳人選.

於是, Hoffman一封郵件把Eric請到自己家中, 又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拉他入夥, 兩人的 '基友情' 迅速就轉變成為了 '戰友情' .

'Hoffman講完不到五分鐘, 我就把自己 '賣' 給他了' , Eric笑著回憶.

就這樣, Eric成為了領英的創始CTO, 和其他四位創始人開始締造一個後來市值高達260億美金的社交網路帝國.

領英創辦初期, 作為CTO的他 '擼起袖子寫代碼'


LinkedIn初創團隊, 右二就是Eric Ly

在創辦領英的第一年, 因為經費緊張, 公司規模又小, Eric帶領的整個技術團隊只有3個工程師. Eric雖然頂著CTO的頭銜, 但做的都是碼農的工作.

'因為工程師太少了, 我只能擼起袖子自己寫代碼. ' Eric回憶起公司起步時的情景, 仍然曆曆在目.

從最早的資訊發送系統, 到搜索引擎, 再到客戶檔案資料平台, 全是他與另外3名工程師一行代碼一行代碼寫出來的.

就這樣辛辛苦苦做了6個月, Eric完成了軟體的開發, 整個團隊完成了網站的搭建, 領英作為一款職業網路社交產品終於在2003年上線了!

一年後, 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漸擴大, 更多工程師加入了Eric的技術團隊, Eric決定建立領英的第一支移動手機應用團隊(mobile team).

在當時, 這個想法極為大膽. 要知道, 在03, 04年的時候, 手機上網並不常見, 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 Eric 的想法有多超前?在領英開始研發手機應用的4年後, 蘋果公司才推出iPhone手機!

但是, Eric通過研究數據發現, 手機用戶在逐年呈井噴式增長. 他敏感地意識到, 在不久的將來, 手機一定會趕上, 甚至取代電腦, 成為社交的重要工具.

提前一步布局, Eric帶領團隊成員經過了大量的摸索, 失敗, 返工後, 領英移動手機應用最終上線. 這為之後公司在手機移動端的業務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用數據說話, 更要堅守 '初心'

'用數據說話' , 這是領英創立第一天Eric與整個團隊所堅守的座右銘.

如果不是Eric透露, 小探根本想不到矽谷第一家成立 '數據科學' (Data Science)團隊的公司竟然是領英!甚至連 '數據科學家' (Data Scientist)這個現在很常見的名稱, 都是由領英提出的.

雖然現在企業們對於數據的搜集與分析非常重視, 但在當時, 以龐大的資料庫中的數據作為制定商業策略的依據, 領英算是先鋒了.

Eric帶領的數據科學團隊當年有多牛?

'今天美國白宮的首席數據科學家(Chief Data Scientist) DJ Patil, 當年就是我把他招入領英的. '

雖然技術團隊給力, 數據分析超前, 但是, 領英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Eric也曾為公司的發展方向而迷惘.

在領英成立時, 社交網路平台已經開始逐漸流行. 對手們資金實力更加雄厚, 消費者註冊量更高, 媒體報道更頻繁. 領英的發展舉步維艱.

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 領英的會員增長率十分緩慢, 甚至有的時候一天只有20幾個新會員加入.

2004年, Facebook突然異軍突起. 由於深受青少年追捧, Facebook很快佔領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此時的領英到底該何去何從?

'大家當時有很多想法: 要不要走Facebook相同的道路?把職業社交轉換為更吸引年輕人的社交平台?要不要把網站轉換成公司軟體直接賣給其他公司?贏得短期利益?大家當時有很多爭論. 但是最後, 我們還是堅持了最初的職業社交平台的戰略. ' Eric對於當年領英所面臨的挑戰, 記憶猶新.

事實證明, 他們的堅守是正確的.

2004年, 領英用戶數達到50萬人.

2006年, 用戶數達到500萬人, 領英起飛.

2016年, 微軟26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領英.

截止目前為止, 全球共有5億用戶使用領英.

小探跟Eric聊到此處, 真想代表吃瓜群眾說一聲: 感謝創始者們的堅持, 讓大家如今找工作省了不少力!

連續創業23載, 讓科技為社交鋪路

創辦LinkedIn, 其實, 只是Eric創業生涯短暫的一瞬. 從1995年開始, Eric就已經開始探索如何用科技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 交流.

1995年, Eric建立了Netmosphere , 一個電子商務交流平台. 在這個2B平台上, 客戶們可以和商家自由溝通, 從而選擇更適合自己企業的服務項目.

從1995年到1999年, 短短四年時間, Eric帶領著Netmosphere團隊把利潤從0做到了年利潤1000萬美金. 1999年10月, 互聯網公司Critical Path以4千萬美金收購了Netmosphere.

僅僅四個月後, Eric又建立了另一家人機交互平台公司Tresidder Networks, 通過在移動手機上搭建立一個伺服器平台, 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無線服務.

2002年, Eric創立領英, 建立了職業社交網路平台.

然而, 2006年, 就在LinkedIn正發展迅猛, 準備上市的前夕, Eric突然決定離開. 這是為什麼?

'領英產品可以讓人與人溝通, 但是能不能通過管理人日常的活動也達到溝通的目的呢?我想試試. '

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領英的第二天, Eric就著手開發利用人機交互技術幫助人們搜索並管理周邊活動的應用軟體Presdo Match. 這管產品也被業界稱為 '活動管理軟體中的 '領英' . '

如今, 不忘初心的Eric, 在2017年, 面對剛剛發展起來的區塊鏈技術, 希望能做些什麼去更好的幫助人們交往, 就像他以前所創立的所有社交平台那樣.

'接觸到區塊鏈技術後, 我感到非常興奮. 由於白天還要管理自己的公司, 我就用夜晚和周末的時間去做大量的研究. '

2017年, Eric創辦了區塊鏈技術公司Hub.

作為社交網路平台創業的 '老兵' , Eric從以往的經驗中發現, 對於陌生人的交往, 尤其是涉及到僱傭雙方的利益交往時, 一個中心化的機制可能會出現人為的錯誤. 而信用指數被一個中心機構所掌握, 存在一定隱私泄露風險.

而如果以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為基礎, 在其上建立Human Trust Protocol (信任協議), 將信任與信譽以具體的僱用行為(actions), '信任股份' (Trust Stake), 和結果輸出(outcomes)來展示, 那麼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就會變得更加可靠, 交易雙方的隱私也不會被輕易泄露.


比如, 當你打算僱傭一個陌生人作為你的英文家教, 你們雙方首先都要在公鏈上給出 '信任股份' , 也就是代幣. 當教授課程完畢後, 如果你對你的家教很滿意, 那麼你的 '信任股份' 將會打入他/她的賬戶;如果不滿意, 則是家教的 '信任股份' 打入你的賬戶. 而結果會被記錄在雙方的信譽檔案中.

簡言之, 就是在公鏈上建立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 讓每一筆交易都被記錄, 並成為下一筆交易的信任憑證.

雖然公司仍在起步階段, 但目前已有資訊平台, 物聯網, 人工智慧, 無人駕駛等多個社群加入到Hub中.

談及區塊鏈技術, 曾經親曆互聯網泡沫時代的Eric, 承認當下追捧區塊鏈的情形和當年追捧互聯網有很多相似點. 但是, 並不能因此就否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 未來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一定會像如今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這樣普遍.

在採訪的最後, 小探有個小小的疑惑. 雖然Eric有過過短暫的兼職風險投資人的經曆, 也時常收到風投公司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去做合伙人, 但是為何Eric沒有像其他創業者那樣轉行風投?而還要在創業這條24/7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哈哈, 其實我老婆也很納悶為啥我一直要每天起早貪黑創業?低三下四問投資人要錢?她甚至有時候還開玩笑地說, 要是我早點轉行做風險投資, 我們現在地球都旅遊好幾圈了. '

說到創業, Eric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妻子.

'但是她還是非常支援我的. 因為她知道我對錢看得沒那麼重, 而創業才是我快樂的源泉. '

1979年, 當10歲的Eric跟著姨夫在三藩市的一家公司裡第一次看到電腦時, 他一定不會知道, 多年後, 他, 一位曾經的難民, 卻用電腦科技締造了一個社交帝國, 並在科技的最前沿連續創業23載. 而精彩的故事, 還再繼續.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