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将启拉货潮:刘海屏玻璃, 被动器件, 驱动IC最短缺;
集微网消息, 中国五大手机品牌将结束长达3个季度的库存调整黑暗期, 年后零组件厂传出新机种即将启动拉货潮, 预计3月将涌现第一波零件拉货高峰. 业界点名, 被动组件, 驱动IC以及Notch (雷射弧形槽) 异形切割玻璃, 为3大供需吃紧的零组件, 被动组件甚至缺到年底.
大陆手机去年销售疲弱, 自去年第3季启动库存调整, 至今已连续调整3个季度; 然而在五大品牌即将推出新机型下, 业界传出, 从1月开始上游零组件已经涌现拉货潮. 由于中国农历新年假期至21日截止, 业界估计, 3月将涌现第一波零件拉货潮.
手机零件厂表示, 从目前拉货状况来看, 以驱动IC, 被动组件, Notch玻璃 (就是被市场戏称的苹果浏海屏) 为三大最缺的零组件, 其中驱动IC因后段测试时间拉长, 加上苹果吃掉不少测试机台产能, 导致TDDI的驱动IC交期拉长.
被动组件则迈入第2年的缺货潮, 主因是1月华中地区就开始缺工; 业界估计, 1月人力降至80% , 2月再减至45% , 3月虽然回升至70% , 但整个第1季平均人力显著下滑, 主力供货商国巨, 华新科第1季安全库存都不到45天. 被动组件厂预期, 由于现有库存水位相当低, 3~ 4月大陆手机零件拉货启动, MLCC, 芯片电阻的供需缺口恐进一步扩大.
而Notch玻璃也是今年大陆五大手机品牌主打的重点, 不过比起驱动IC以及被动组件, Notch玻璃虽然也是吃紧, 但程度仅是lead time较长而已, 供应吃紧的状况不如其他零组件.
零组件厂认为, 3~ 4月零组件开始拉货, 中国手机整机预计3月底启动出货, 4~ 5月则会因为铺货需求而开始放量, 中国手机市场可望终结连续3个季度的库存调整黑暗期; 不过, 大小品牌还是强弱有别, 华为, OPPO, Vivo, 小米以及联想等五大品牌上游供应链, 会有比较急的拉货力道.
2.JDI与京东方等大陆厂商融资协商陷僵局;
集微网消息, 共同社报导指出, 由正在重整的中小型液晶面板制造商「日本显示器公司」(JDI)所推动的与中国三家厂商的融资谈判陷入了僵局, 因主要客户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 X」销售不振. JDI 已转变方针, 开始全面评估以多个投资基金为接收方的计划. 为改善财务状况, JDI 此前一直以接受中国液晶面板制造商「京东方科技集团」(BOE)等出资为方向持续谈判, 但现在已放弃在 3 月底前谈妥, 2017 年财政年度出现连续 4 年净亏损几乎成定局. 该公司正在争取 2018 年第二季度 (4 月至 6 月) 实现增资.
因为使用有机 EL 面板 (OLED) 的 iPhone X 销售不振, 此前认为液晶面板将逐步转为有机 EL 的预测落空. 推测今后的 iPhone 也可能保留搭载液晶面板机型的看法增强. 原本考虑利用 JDI 正在开发的技术来量产有机 EL 的中国厂商变得慎重了起来.
不过, 向有机 EL 转型出现迟缓对于主打液晶业务的 JDI 而言, 则有助于确保当前的收益. JDI 原本预计的是透过从中国厂商融资, 筹措超过 2,000 亿日圆, 但如果接受基金等的增资, 金额有可能减少到 500 亿至 1,000 亿日圆左右.
3.大族激光: 预计2020年智能机OLED屏将超LCD屏, 出货达8.9亿片;
集微网 2月21日报道
近日, 大族激光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 OLED正逐步取代传统的LCD.
相关数据显示, 预计到2020年, OLED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超越LCD, 整体OLED出货量在8.9亿片, 成为主流显示方式. 针对OLED显示屏的生产, 大族激光显视与半导体装备事业部已成功为客户提供四类解决方案: 激光切割, 激光修复, 激光剥离和自动画面检查.
据悉, 显示面板的边角也要足够坚固以保证手机跌落时, 面板不会轻易破损, 这就要求对面板的边角做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处理 (如R角, C角, U型挖槽, L型挖槽等. ) 这些处理会给面板厂和品牌厂带来挑战. 因此, 激光异形切割有可能成为全面屏面板的一种重要生产工艺.
玻璃异形切割的三种主流方法是刀轮, CNC研磨和激光切割. 其中, 激光切割是一种较新的玻璃异形切割方法. 激光沿着材料运动, 局部加热到熔点以上, 形成一个很窄的狭缝. 熔化的玻璃被高压气体吹走. 激光切割的精度可以达到20µM. 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过激光切割后的玻璃仍然需要通过外力来裂.
IHS Markit调查显示, 2018年会有许多挖槽项目规划和量产, 这将大幅增加挖槽异形切割的需求. IHS Markit预计华为将在2018年第一季度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挖槽设计的智能手机品牌厂商. 华为以积极的产品战略将挖槽设计应用于高端和中端机型. OPPO, Vivo和摩托罗拉也都在开发自己的挖槽设计.
为了满足2018年日益增长的挖槽设计的需求, 面板制造商正在积极地从设备厂商那里购买激光切割设备. (校对/蓝天)
4.彩电销量低迷 液晶面板价格恐持续下滑;
从2016年底开始, 液晶面板经历了持续14个月的涨价, 峰值涨幅达到40%. 虽说这让众多上游面板生产厂家收获颇丰, 但是迫于成本压力, 国内彩电均价也不断开始上扬, 这很大程度上导致2017年中国彩电市场持续寒冬, 整体销量甚至可以说惨不忍睹.
大尺寸液晶面板产量恐过剩
由于彩电整体市场销量不佳, 从2018年开始, 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其中主流尺寸的价格在今年1月份已经环比下跌5%. 据了解, 以65英寸液晶面板为例, 其价格目前约为300美元, 比高峰时的400美元下滑了约25%, 十分惊人.
但是与此同时, 大陆不少面板企业不断投资兴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其中不少也已经开始投产, 这让供求关系发生反转, 从供不应求变为产能过剩. 特别是大尺寸面板, 价格持续下滑.
韩系面板厂家已经逐渐将重心放在OLED上
面板价格的下滑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好消息, 这意味着终端电视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 但是面板企业必须警惕, 因为此时韩系面板厂家已经将重心放在利润转换更大OLED面板生产方面, 逐渐削弱了对液晶面板线的投资. 中关村在线
5.大陆面板新厂林立 台面板上游零组件厂遭殃;
中国大陆面板新厂林立, 研调机构WitsView副总经理邱宇彬表示, 陆面板厂用本土零组件, 在台湾面板厂产能扩充停滞情况下, 台湾面板上游零组件厂因缺乏市场, 经营不易.
邱宇彬指出, 台, 韩面板厂自发展到8.5代厂高世代产线之后, 2012年开始对扩充新厂转趋缓和, 甚至停滞, 但中国大陆面板新厂不断扩充产能, 因此面板上游零组件厂只能依赖中国大陆面板厂才能生存.
他说, 除了中国大陆面板厂京东方, 华星光电有官方的产业政策协助之外, 当地的面板上游零组件厂也享有各种优惠; 且因技术门坎低, 陆厂零组件质量就算不如台厂, 也已十分接近.
因此, 中国大陆面板零组件厂低价竞争, 严重压缩台湾面板上游零组件厂生存空间.
他说, 中国大陆从制造转型消费过程, 外资从原本看重当地的便宜人工, 到现在已转为看好当地广大市场, 像庞大的液晶电视市场, 带动整个电视产业, 不但有本土电视品牌, 近年更大量扩充面板产业 , 以及面板上游零组件产业.
他直言, 全球最大的几家显示器玻璃基板业者康宁, 旭硝子, 电气硝子; 日本的偏光板大厂住友, 日东都到中国大陆设厂, 看重的就是当地市场, 但中国大陆还是照样培养本土的显示器玻璃基板厂, 以及本土偏光板厂.
他认为, 面板上游零组件, 尤其是面板背光模块所需的零组件, 技术门坎相对较低, 中国大陆厂商已从包括台厂在内的外资企业中学到很多. 甚至连触控面板厂也不再是台厂独大, 陆厂也有挑战台厂的气势, 但台湾触控面板厂却选择与陆厂合作, 看重的还是中国大陆市场. 经济日报
6.华映车用面板传捷报
华映 (2475) 上季挑战连七季获利, 去年有望终止连九年亏损, 近期抢攻原厂车用面板也传出捷报, 打进BMW, 丰田, 本田, 马自达, 长安, 上汽等欧, 中, 日汽车大厂供应链, 今年车用面板出货挑战年增14%以上, 相关产品毛利优于消费性产品, 为华映业绩加分.
华映副总经理钟兆其透露, 华映车用面板广受客户喜爱, 在大陆车市更拿下逾三成市占, 当地每三辆轿车, 就有一部采用华映的面板.
华映趁胜追击, 持续扩大新产品, 预计今年下半年推出12.8吋中控面板, 明年再推15.6吋产品. 钟兆其说, 华映今年车用面板挑战出货1,600万片, 年增14.3%, 其中, 原厂的前装市占比将拉升至55%.
华映去年前三季每股纯益0.48元, 优于前年同期的每股净损0.38元. 法人预估, 华映上季可望持续赚钱, 写下连续七季获利佳绩, 去年也可终止自2008年以来, 连九年亏损.
钟兆其指出, 华映看好利润较佳的车用显示面板市场, 去年第4季面板市场供需紧俏, 延续到今年第1季, 虽然第2季有点淡, 但库存健康, 透过产品组合及价格上涨, 仍能维持获利.
他强调, 华映6吋至10.1吋车用面板出货量大, 全球排名居日本显示器公司 (JDI) , 群创之后, 居第三位, 市占率约16%至17%.
他说, 华映车载面板主要客户为日本车厂, 包括: 丰田, 本田及马自达; 后来打入大陆市场, 如长安, 通用, 上汽及长城等品牌, 当地每三部轿车就有一部采用华映的面板. 近来更成功切入欧系品牌大厂BMW供应链.
华映在车用前装市场从中控面板, 一路挺进仪表板, 尺寸也从7, 8吋及10, 逐渐放大到12.8吋及15.6吋. 中控面板由于需加上触控功能, 价格目对较好.
华映近年车用面板出货逐年成长, 2017年出货量1,400万片, 优于2016的1,300万片. 原厂的前装市场已占五成比重. 展望2018年, 出货量挑战1,600万片, 并以前装市场为主力, 今年比重上看55%.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