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工程師多年努力下, Waymo一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領先, 但現在研究成果中大部分的人工智慧(AI)技術都可以從其他管道取得, 降低競爭門檻, 外界擔心儘管Waymo有技術優勢, 但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 未來汽車製造商與新創企業步步進逼, Waymo處境堪憂. 據紐約時報(NYT)報導, 除了Uber釋出價值約2.45億美元股權解決訴訟之外, Waymo並沒有從多年研發中獲得可觀資金. Waymo還面臨人才流失, 自動駕駛車技術新創公司Nuro, Aurora, Argo的核心人員都是來自Waymo. Waymo與福特(Ford), 通用汽車(GM)或豐田(Toyota)不同, Waymo不生產和銷售汽車, Waymo也沒有提供Uber和Lyft的共用服務. 報導認為, 這都是Waymo的問題, 隨著大型汽車製造商和共用服務企業加速自駕車發展, Waymo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部署自己的技術, 或者建立並營運自己的新自駕車服務. 最近自動駕駛車的製造方式發生變化, 隨著可用硬體興起, 這些硬體可以幫助車輛了解並對環境做出反應, 降低競爭門檻, 縮小Waymo與其他競爭者的差距. 對此, Waymo只強調, Waymo擁有推出全球首款自駕車服務所需的合作夥伴和技術, 合作夥伴包括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Chrysler), Avis, AutoNation, Lyft等等, 在技術上也已經有完全自動駕駛車上路測試, 未來的重點是部署於營運. 2010年開始, 神經網路興起驅動自動駕駛車技術發生巨大變化, 這是一種複雜的系統, 可通過分析大數據自行學習任務, 使用這些方法, 工程師可以更快速度建造和改進自動駕駛車. 但這些技術發展很快,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亞馬遜(Amazon), 微軟(Microsoft)以及Google等企業的雲端服務即時獲得巨大運算能力. 汽車製造商可以將技術部署在自家汽車上, 還有無數的感測器可以收集數據, 因此對自駕車市場信心滿滿. Waymo不太可能製造自己的汽車, 但可能會推出自己的自動駕駛車服務, Alphabet最近對Lyft投資10億美元, 可能通過Lyft的共用服務部署自動駕駛車技術. Waymo還在鳳凰城附近進行測試, 並一直暗示將在該地區提供某種公共服務, 但市場質疑Waymo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因為這是Uber和Lyft的優勢. 最後, 最令人擔憂的還是人才流失, 自動駕駛車需要各方高手共同解決問題, 缺乏人才將會拖累進度, 讓競爭對手迎頭趕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