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端機型將使用海思晶片, 龍旗操刀

1.龍旗操刀,華為中端機型將使用海思晶片; 2.iPhone十周年手機市場三大警示; 3.2017年我國生產智能手機超14億部, 產業鏈集群效應明顯; 4.三星2018年銷售目標: 在印度銷售額超100億美元; 5.Amazon今年智能音箱份額過半,小米僅5.1%; 6.光學產業雙鏡頭去年發光, 今年新需求加溫

1.龍旗操刀,華為中端機型將使用海思晶片;

集微網消息, 供應鏈傳出, 華為今年調整策略, 將擴大採用海思的手機晶片, 藉由一條龍整合優勢, 衝刺智能手機出貨.

海思的「麒麟900系列」晶片全數供應華為旗艦機型, 產品設計實力原本就不容小覷. 手機晶片供應鏈傳出, 今年華為策略轉向, 除了旗艦機種採用海思晶片外, 原本釋出給OEM的中端機種, 今年起也會開始陸續使用海思晶片.

供應鏈透露, 以華為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約1.5億部估算, 旗艦機種出貨量約7000萬支, 相當於總量不到五成的比重, 都是使用海思晶片; 絕大多數, 也就是釋出給OEM代工的機型約8000萬部, 則是採用高通和聯發科晶片.

受到華為策略轉向影響, 今年由龍旗操刀的終端機種將率先使用海思晶片, 後續使用海思晶片的比率還會進一步擴大. 換言之, 過往華為採用海思晶片的佔比低於五成, 未來將逐步朝五成大關邁進, 甚至更多, 對整體產業業將造成影響.

海思是台積電主要客戶之一, 雙方從28nm製程便開始合作, 正朝更先進的12nm及7nm推進. 業界看好, 隨著華為持續衝刺出貨, 並擴大採用海思晶片, 台積電將成為大贏家, 海思後段封測協力廠矽品和京元電也將受惠.

海思原本就是華為旗下的手機晶片廠, 產品全部供應華為自用, 並未外售. 隨著華為智能手機在全球攻城略地, 海思跟著一路成長, 目前已經穩居大陸最大IC設計公司.

以全球排名來看, 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統計, 去年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蟬聯全球最大IC設計廠, 全年營收達170.78億美元, 年增11%; 聯發科營收為78.75億美元, 年減11%, 位居第四; 海思則以47.15 億美元, 年成長21%, 排名第七.

2.iPhone十周年手機市場三大警示;

集微網消息, 十年前蘋果推出第一支iPhone, 智能手機市場出貨在過去十年間飆速成長, 如今成長似乎開始出現疲態, 浮現「 三大警訊」, 今年對眾家智能手機廠商而言, 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首先, 向來是市場指針的蘋果, 去年底風光推出十周年紀念機種iPhone X, 不過上市後買氣不如預期, 且蘋果對於今年第1季展望保守. 業界直呼, 如果連蘋果都賣不動, 對於智能手機市場確實是一大警訊.

其次, 智能手機手機缺乏新的殺手級應用, 難以激發消費者換機的熱情, 對於智能手機市場銷售不利.

第三道警訊, 是過去手機市場最重要的成長動能來源—中國, 去年首度出現「負成長」. 根據市場研調機構Canalys的調查,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售量僅4.59億支, 年減4%. 少了火車頭, 智能機市場恐原地踏步.

3.2017年我國生產智能手機超14億部, 產業鏈集群效應明顯;

集微網 2月20日報道

中國已經成為手機大國, 正在邁向手機強國. 除了國產手機外, 包括蘋果, 三星等國際一線品牌都在中國生產智能手機.

日前, 工信部發言人向新華網記者透露, 去年全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生產, 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全年生產手機19億部, 實現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3.9%. 這其中, 智能手機佔全部手機產量比重74.3%.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認為, 電子資訊製造業的轉型在於抓住技術, 質量, 品牌三大突破口. 下一步, 將重點攻堅核心共性關鍵技術, 加大集合創新能力和配套應用能力.

事實上, 如此大規模的生產量背後是中國手機品牌崛起和中國手機產業鏈崛起的結果.

據IDC 數據顯示, 2017年, 全球智能手機排名依次為三星, 蘋果, 華為, OPPO, 小米. 這也意味著全球前五, 中國佔據了三席. 而來自IHS Markit 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排名前十的品牌中, 中國品牌佔據七席.

在中國手機產業鏈方面,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後, 全球電子產業便加速向中國轉移. 目前國內已經成長起了世界級的手機供應鏈廠商. 例如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DM廠商聞泰科技, 全球安卓手機最大的指紋晶片廠商匯頂科技, 全球最大手機玻璃蓋板廠商藍思科技等, 還有大量封裝, 模組, 元器件廠商等, 它們都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頂級供應商.

一位產業鏈人士表示, '目前中國品牌廠商已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他們在外衝鋒陷陣爭奪市場份額, 供應鏈廠商則在國內準備糧草, 支援征戰. 這樣分工明確, 最終實現中國手機產業統治全球的局面. '

4.三星2018年銷售目標: 在印度銷售額超100億美元;

一直以來, 印度是三星手機銷售的關鍵市場之一. 儘管印度市場來自小米等公司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星一直努力保持其在印度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2017年, 三星公司在印度總銷售額達到近九十億美元 (摺合人民幣約600億) . 2018年, 三星的銷售目標是在印度的銷售額超過一百億美元.

考慮到小米2017年營收超1000億人民幣, 三星2018年目標相當於要賺半個小米.

而其智能手機市場將是決定三星能否實現這一銷售目標的關鍵.

在最近的一次全球會議上, 三星高管在與商業合作夥伴的討論中說道: 三星的智能手機, 高檔電視以及洗衣機和智能冰箱等家電將推動三星今年的銷售額持續增長. 三星今年將專註於這些產品在印度市場的銷售.

目前, 智能手機是三星在印度的最大銷售貢獻方, 佔到所有銷售額的60%, 小米是其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最大競爭對手之一.

這意味著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將決定它是否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三星目前正改變戰略攻克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競爭, 但新戰略能否奏效以遏制其中國競爭對手, 仍有待觀察. 驅動之家

5.Amazon今年智能音箱份額過半,小米僅5.1%;

集微網消息, 研調指出, Amazon今年較去年市場份額69.1%下滑, 但仍獨佔鰲頭, 市佔達50.8%; Google Home系列的21.6%位居第二. Apple HomePod今年市佔率預計將達8.9%, 阿里巴巴與小米的智能音箱產品市佔率則分別為6.3%與5.1%.

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田智弘指出, 在Apple加入之後, 智能音箱市場預期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加上包含小米, 阿里巴巴也都推出相關產品, 帶動整體市場.

田智弘指出, 儘管有更多品牌廠商進入到智能音箱市場, 但Amazon仍屹立不搖的關鍵, 是因為其生態圈已完備, 就以美國市場來說, 接入Alexa的應用服務已經超過25,000個, 再加上多樣化產品與低廉的價格, 讓消費者願意購買Amazon Echo.

目前國際品牌推出的智能音箱在語音識別仍以英文為主, 但面對然中國市場商機不得其門而入. 阿里巴巴與小米在2017年才進入到這一個市場, 阿里巴巴透過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和雲端技術切入這一市場, 而小米則是擁有廣大的硬體生態圈優勢, 加上語言親近性, 使他們能夠急起直追.

儘管HomePod備受市場期待, 但仍面臨著龍頭廠商和中國廠商急起直追的夾殺. 田智弘認為, HomePod有三項不利因素, 一為產品定位落差, HomePod被定位為家中的音樂家, 與市場認知的智能家庭介面並不相同; 二是生態圈不夠開放 , 要跨入Apple生態圈的門坎相當高; 最後則是功能與手機雷同, 消費者同樣能用Apple手機來達到串接的功能.

6.光學產業雙鏡頭去年發光, 今年新需求加溫

回顧 2017 年, 光學產業在手機進入雙鏡頭世代的帶動下, 大立光及玉晶光是最大贏家. 展望 2018 年, 最大商機還是在手機, 無人商店, 車用等新需求則逐漸加溫.

根據外資報告分析, 智能手機鏡頭裝置功能將持續提升, 包括雙鏡頭, 3D 感測, 光學變焦, 大光圈等都將為光學產業帶來新動能, 雙鏡頭的滲透率也將持續拉升.

除了智能型手機外, 光學鏡頭在機器人, AI (人工智慧) , 大數據, 物聯網等新領域正蓄勢待發, 特別是汽車駕駛部分, 將為光學產業帶來新的開拓領域, 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 車用鏡頭的成長不若 3C 消費性產品快速, 初期的認證期相當長, 量能的成長會是漸進式, 屬於細水長流的模式.

光學鏡頭產業有一個特性, 除了技術門坎高外, 資本支出及規模經濟的門坎也相當高. 儘管廠商能夠接到訂單, 但若本身製造良率不高, 或是訂單量的規模不夠大, 要獲利並不容易; 若良率達到一定水平, 且規模夠大, 獲利翻轉的加乘效果相當驚人.

這就是為何光學產業應用多元, 需求不斷擴增, 看似前程似錦, 但截至目前為止, 能夠繳出亮麗獲利成績的卻僅僅少數幾家, 且差距極大化的重要原因.

2017 年的玉晶光就是最佳案例, 蘋果為了扶植第 2 家供貨商, 玉晶光手上握有蘋果 iPhone 訂單無虞, 且規模夠大, 玉晶光得以全力努力拉升良率, 但仍連續虧損 4 年. 經過多年努力後, 良率終於在 2016 年有了突破, 2016 年第 3 季開始轉虧為盈, 至 2017 年底已經連續 6 季獲利, 2017 年也正式轉虧為盈, 且獲利跳升的幅度相當大, 終止連 4 年虧損.

法人預估, 今年 iPhone 新一代手機可望全面導入 3D 感測鏡頭, 前置鏡頭的需求量預估將進一步擴增, 對玉晶光而言是好消息; 至於後鏡頭是否全面採用雙鏡頭, 或其中一款價格較親民的中階款手機只採用一顆鏡頭, 預料都將牽動著後鏡頭主要供貨商大立光今年的表現. 不過從持續擴產的規劃看來, 大立光在非蘋陣營的布局效益也將逐步顯現, 營運動能持續.

關鍵在 G+P

就智能手機鏡頭而言, 今年最大觀察點在於模造 G+P (玻璃加塑料) 鏡頭的進展, 是否有機會真正導入手機鏡頭.

目前 6P (6 片塑料) 鏡頭是高階智能手機的主流, 股王大立光是絕對的霸主且獨佔鰲頭, 玉晶光曆經多年追趕, 終於得以真正進入賽局; 日本的康達智 (Kantatsu) 去年還是未能繳出好表現, iPhone 後鏡頭幾乎仍是大立光的天下.

亞光是推動 G+P 鏡頭最積極的廠商, 亞光董事長賴以仁表示, 在高階手機鏡頭方面, 亞光采非球面模造玻璃打造 G+P 混合鏡頭, 可解決大光圈, 鏡頭高度, 變焦等瓶頸; 亞光以潛望式鏡頭設計, 鏡片切邊等技術, 打造 G+P 的5倍光學變焦鏡頭, 目前正送樣中, 最快有機會第 3 季出貨中國品牌手機客戶.

此外, 亞光也正積極爭取安卓 (Android) 陣營的 3D 感測「發射端」鏡頭訂單, 採用非球面玻璃搭配塑料鏡片解決方案, 不排除最快第 3 季就有佳音傳出.

法人也預估, 預料 G+P 鏡頭的發展將會是 2018 年光學產業的熱門話題.

在車載鏡頭部分, 先進輔助駕駛系統 (ADAS) 逐漸成為中高階車款的標準配備, 同時各大車廠競相投入自駕車發展, 引領車用鏡頭未來成長.

目前包括大立光, 亞光, 佳淩, 先進光, 今國光等光學廠商都積極搶進車用鏡頭領域, 由於進入自駕車階段, 所需的鏡頭數將更可觀, 車載鏡頭已被光學業者視為繼手機鏡頭之後最重要的應用商機, 預料也將為光學廠在今年帶來新的動能, 廠商普遍期待 2019 至 2020 年的暴發期來臨, 近幾年來已積極卡位. 中央社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