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手机的2018: 全面屏主流化 技术成市场催熟剂;
2017年, 疲态下的智能手机市场遇到了全面屏, 就像是找到了一剂救命药方, 虽然苦口, 但不妨一试.
纵观手机市场上的旗舰机型, 大多数与全面屏相关, 以至于流传出 '现在不是全面屏, 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式的调侃. 从vivo到小米, 从华为到金立, 几乎所有的新兴或者传统手机厂商都在跟进全面屏这个概念, 甚至苹果和三星也已经抢先行动, 推出的新品都符合全面屏幕的概念.
但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2017年进入了全面屏之战, 但是全面屏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概念. 从技术上来说, 目前全面屏还属于市场紧缺资源. 由于拥有了更大的屏占比, 全面屏不仅需要异形设计, 还要用CNC或者激光进行面板异形切割, 而且, 屏占比越大, 里面走线的空间越小. 此外, 更大的屏占比也会对其他的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更需要摄像头, 指纹识别, 听筒, 天线以及设备厂的协同配合, 对于品牌厂商和ODM厂商来说, 也考验着他们对于上下游资源整合的能力.
此外可以预见, 同质化的全面屏很难再得到市场的青睐, 2018 年, 相信更多的手机厂商将会在全面屏上追求差异化, 比如推出异形全面屏手机.
全面屏主流化
什么是全面屏手机? 从技术角度来看, 手机正面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即顶部的 '额头' , 屏幕以及屏幕下面的 '下巴' . 一般来说, '额头' 会放置听筒, 前置摄像头, 光线感应器, 距离感应器等传感器, '下巴' 则是Home键和其他的触控键. 全面屏就是指尽量减少 '额头' 和 '下巴' 的大小, 使得手机正面的屏幕最大化.
不过, 全面屏手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产品.
随着面板技术的不断进步, 手机屏幕尺寸提升已达极限, 除了显示材料的升级以外, 高屏占比 (全面屏) 脱颖而出. 高屏占比能够从高像素和大视野两方面给予消费者更佳的视觉体验, 看到这种趋势的厂商不在少数.
早在三年前夏普就推出了全面屏手机EDGEST 302SH, 从技术角度来看, 夏普采用的是斜面切割折射的形式, 利用堆叠技术将显示屏左右及上方向边框无限靠拢, 而这也成为全面屏手机最早的解决方案. 但夏普核心技术是做屏幕, 诉求的是屏幕技术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所以投入的资源较为单一, 再加上受限于传统供应链导致成品价格过高, 这款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过多波澜. 而后, 虽然有不少冒险者, 但市场终究未泛起一丝波澜.
市场的爆发需要点火者. 随着苹果, 三星, 华为等一线手机厂商这两年在研发端和营销端的介入, 全面屏手机才算是得到了 '新生' . 而在众多分析机构的预测中, 全面屏将会在2018年和2019年得到彻底释放.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 (WitsView) 研究副总邱宇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未来全面屏将会成为手机厂商的标配, 出货量将在明年以及后年爆发. 他预测2018年全面屏手机渠道渗透比在37%, 后年则接近70%
平安证券在最新的研报中也指出, 2017年全面屏在手机中的渗透率大约在8%左右, 出货量大约在1.1亿到1.3亿只. 随着全面屏在旗舰机上的运用成功, 预计全面屏将由高端机型逐步向中端机和低端机型渗透, 未来5年有望成为智能机 (1000元及以上) 的标配. 2018到2020年全面屏的渗透率有望从24%增加到60%以上, 到2020年全面屏手机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0亿只, 未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会超过100%.
技术成市场催熟剂
全面屏概念在2017年的大热引来了不少 '搅局者' , 不少手机厂商希望借助概念抢占全面屏的 '头啖汤' , 几百元的全面屏产品开始出现在市面上.
比如, 某 '十八线' 手机厂商喊出了 '全球首款千元全面屏手机' 的口号, 甚至将价格做到了899元. 但一供应链人士看了配置却对记者说道, '简直令人发指, 不过好一点的芯片可能它们也拿不到, 拿到了成本也扛不住. '
事实上, 想要在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千元机机市场上搭载上全面屏, 就意味着需要在配置, 屏幕等上做出更多的妥协.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一块全面屏的手机, 屏幕分辨率仅为720P, 这样的配置, 是否能留住用户显而易见.
一名手机厂商的负责人曾经这样点评眼下的全面屏市场, '全面屏手机需要突破技术所限, 实现握感与视觉的双重平衡.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手机厂商们离真正全面屏手机还有一段路要走, 愿其多些诚意, 少些概念. '
换句话说, 全面屏市场的真正爆发需要技术去催熟, '理想' 中的全面屏手机, 终极目标是实现100%的屏占比, 这个过程需要技术瓶颈的突破和用户体验的平衡.
比如从技术上看, 传统的全面屏手机屏幕呈长方形, 四边均是直角, 由于要在机身上放置前置摄像头, 距离传感器, 受话器等元件, 所以屏幕和上下机身边缘均有一定距离, 同时, 屏幕接近机身会让屏幕在跌落时承受更多的冲击, 进而导致碎屏, 因此对屏幕的异形切割十分必要. 但异形切割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一方面要在屏幕四角做C角或者R角切割, 同时通过加缓冲泡棉等进行边缘补强, 以防止碎屏. 以另外一方面需要在屏幕上方做U形切割, 为前置摄像头, 距离传感器, 受话器等元件预留空间.
从近期的谍照图来看, iPhone8或许将以苹果独有的光感传感器嵌入到荧幕专利技术为基础, 实现现有技术下四边无框的最大化, 但能否真正做到革命性屏占比100%的真全面屏, 或许还需一番功夫. 而对于安卓阵营来说, 要做出保证用户体验的真全面屏产品, 也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资金投入, 在眼下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一财网
2.AM MiniLED背光实现高对比度 LCD背光创新对抗OLED进攻;
在2018年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展会中, 已出现MicroLED电视显示器的实体展示, 为目前当红的OLED显示器带来不小的威胁. 然而, MicroLED若要正式量产还有重重技术难关必须突破. 在那之前, 晶粒尺寸较小的MiniLED显示器将成为率先上市的产品, 该显示技术也将应用于LCD的背光之中, 为LCD屏幕增添性能.
近年来,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备高色彩对比与显色度, 俨然已成为液晶屏幕(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的首要竞争对手. 声势后来居上的MicroLED显示技术, 同样有拥有自发光的显示优势, 有望成为次世代的主流显示技术. 尽管目前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与坏点修补等关键技术依然未达量产水平, 然而在2018年的CES, 已能见到国际大厂的MicroLED显示器实体展示.
在MicroLED显示器真正量产上市之前, 也已有厂商积极将该技术应用于LCD背光, 并以主动式(Active Matrix, AM)架构为LCD面板带来接近OLED的高对比度, 高显色性能表现. 该应用更是在MicroLED显示器量产之前, 相关供应厂商的产能出海口.
韩厂大举投资MicroLED显示器
在2018年CES中,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展示了146英吋拼接型以自发光(Self-Emitting)为特色的MicroLED电视「The Wall」, 成为展会中的一大亮点(图1).
图1 在2018年CES中, 三星电子展示了146英寸拼接型MicroLED电视「The Wall」, 成为展会中的一大亮点. 图片来源: Samsung
三星电子视觉显示事业部总裁Jonghee Han表示, The Wall为全球首款拼接式MicroLED电视, 透过该技术能使MicroLED显示技术转换成任何尺寸, 并提供优秀的亮度, 色域表现.
无边框的拼接式设计, 让The Wall在未来进入消费市场时, 能够让消费者决定电视尺寸. 也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 为不同的展示空间拼接出最符合需求的显示器尺寸.
另一方面, 三星的LED背光模块供货商Lumens, 也在2018年的CES展会中展出0.57英吋的抬头显示器(Head Up Display, HUD)以及超过100英吋的大型广告牌(Signage). 据悉, 该抬头显示器所使用的是8微米(µm)大小的晶粒, 该大型广告牌则是以300µm×100µm的晶粒组成.
事实上, 以目前业界的标准而言, 晶粒尺寸必须要在100微米以下才能被称之为MicroLED显示器. 然而由于转移数量与良率要再突破皆有其技术挑战, 因此厂商将对晶粒尺寸的要求放宽至150微米, 抢先让MiniLED显示器问世. 尽管如此, Lumens所展示的大型广告牌每个月依然只能有20~30片的产量.
MiniLED背光提高对比度
自2016年索尼(Sony)展出大尺寸MicroLED显示屏幕之后, 在2018年的CES上可以看到韩厂对于MicroLED显示技术的投入. 尽管Micro-LED前景看好, 然而产能与价格若要达到消费电子市场的严格要求, 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MicroLED/MiniLED显示技术真正进入消费市场之前, 将该光电技术用于LCD的背光应用, 变成为MicroLED显示器成真之前的过度产品之一.
尽管面对OLED显示器自发光, 高对比度度的特性来势汹汹, 然而由于该技术寿命短, 屏幕烙印, 不耐湿热环境以及其产能问题, 短时间内技术成熟且价格便宜的LCD显示器依然将为市场大宗.
聚积科技微发光二极管事业部经理黄炳凯分享(图2), 目前LCD背光技术以测光式LED为大宗, 配合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使线光源打成面光源. 在将MiniLED导入LCD背光之后, 直下式的背光技术使得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范围与粒子都能比以往更小, 调光区更加细致精准, 能进一步提升LCD屏幕的高动态范围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HDR )的表现.
图2 聚积科技微发光二极管事业部经理黄炳凯分享, 在将MiniLED导入LCD背光之后, 直下式的背光技术使得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范围与粒子都能比以往更小.
被动式架构添效能
目前, 业界已有许多厂商表示正在发展MiniLED背光技术. 在2018年CES展会中, 群创便展示了全球第一个AM MiniLED背光的车用面板.
对此, 群创光电执行副总暨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丁景隆表示, 该产品在技术上的最特点在于其主动式架构, 意指采用TFT所形成的主动式矩阵电路来驱动MiniLED, 如此才可以真正发挥其性能优势, 同时具有合理的成本.
近来LCD业界为了进一步提升画质, 尤其是针对常被OLED阵营攻击的对比表现上, 开始广为采用Local Dimming背光源技术以达成HDR功能, 以大幅改进对比值到与OLED相同等级. 而为了做出Local Dimming背光源, 采直下式背光是最合理的架构, 但其厚度和LED彼此排列的间距需成正比, 所以为了达成产品的超薄要求, 必须大幅缩小LED间距, 也就是必须大幅增加LED颗数至数百颗甚至数千颗.
然而, 除了前述超薄HDR直下式背光以外, 若要在画面锐利度上真正与OLED分庭抗礼, 必须做到顶级的HDR才行, 也就是Local Dimming背光源的调光分区数(Local Dimming Zones) 必须要数百区甚至数千区才足够, 也就是在MiniLED的基本概念上还要加上「以每颗LED作为一分区」的大胆想法. 但是若以传统的LED背光源驱动电路架构, 这样的想法会因组件使用过多, 而牺牲成本及轻薄设计. 有鉴于此, 群创提出使用主动式矩阵TFT电路来驱动的AM MiniLED架构, 以解决上述课题.
AM miniLED可以做到精准的电流调控, 亮态画面可以拉高到平常的数倍亮度, 而暗态画面则趋近于零亮度. 在对比可高达1,000,000:1的情况下, 让用户可以更清晰, 明亮的获得讯息, 同时兼顾在阳光下可视性以及夜晚阅读的舒适性. 此外, 为了提供客户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群创更以AM M iniLED搭配软性基板(Flexible Substrate), 作为异型/曲面LCD所需背光源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 群创发表的AM MiniLED on Flex最新技术, 本着画质(HDR Peaking, 对比, 色彩饱和度), 能耗以及外观设计(异型/曲面)上的优异表现, 成为在Micro LED显示器问世之前与OLED竞争的中期战略角色.
高亮度满足车用需求
由于OLED显示器在车载应用上, 无法符合耐高温等严苛的可靠度要求, OLED采用的发光材料, 有着先天上的寿命问题. 群创表示, 今后将全力发展软性基板的AM M iniLED背光源, 来搭配异型/曲面LCD, 以满足车用客户的设计需求.
群创AM miniLED在车载应用上, 既可达到OLED相同等级的对比度, 又可在画面锐利度跟OLED分庭抗礼, 且不会有OLED在车载应用上无法符合耐高温等可靠度, 寿命及烙印等问题. 此外, 藉由精准的电流调控, 亮态亮度可以拉高数倍.
群创表示, 将以车载市场做为AM M iniLED商品化应用的重要目标, 今后更将进一步发展软性基板的AM M iniLED背光源, 以搭配异型/曲面LCD, 以满足车用客户在设计和外观上的需求.
AM MicroLED显示器为终极目标
由于被动式(Passive Matrix, PM)驱动架构较为简单且成熟, 因此目前仍然为市场大宗. 然而由于AM架构亮度较高, 无屏幕闪烁问题, 可以使LED恒亮等各项优势, AM MicroLED显示器为业界的终极目标.
黄炳凯表示, 即便AM驱动架构相对于PM驱动架构而言有众多优势, 然而AM驱动架构的电流控制相对困难, 若要提高精准度, 电路的复杂性与成本也将随之提高. 以目前能达到的精准度而言, 用以LCD背光的LED驱动已足够, 然而若要应用于MicroLED显示器则必须达到更高的技术要求.
另一方面, 即使AM驱动架构能使用于玻璃基板, 软性基板之上, 未来在电视屏幕, 手机等各尺寸应用上都能有发挥空间, 也能做到可挠式面板. 但是在大型广告牌中所使用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目前依然必须采用PM驱动架构. 黄炳凯表示, 目前聚积科技主力业务便是积极开发LED的PM架构矩阵驱动IC, 并且看好使用PCB板的大型MicroLED显示器将首先落实, 期待率先实现大型MicroLED显示器量产. 新电子
3.超薄弹性屏幕技术登场, 皮肤上直接显示脉搏速度;
屏幕技术的突破, 除了在电视或者手机上可以看到的色彩和画素提升, 医疗方面的应用也不在少数.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就开发出新的弹性屏幕, 可以贴在皮肤上显示脉搏速度等各样信息.
这个屏幕采用透气的微型网状电极配合可伸展的线路和 Micro LED 灯, 做到相当纤薄弹性的效果, 虽然画素有限, 不过只有 1mm 薄的设计, 方便舒适地贴在皮肤上同时显示重要信息. 这个屏幕同时可以探测脉搏速度, 并连接智能手机把相关信息传送到云端系统, 对于担心心脏健康的人来说, 比穿戴式装置更为方便. 其发光设计, 更可以在较暗的地方也显示信息. 其实类似的技术之前已经有出现, 但这次的新设计则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并有更佳的贴合能力.
负责制作的大日本印刷表示, 希望在未来 3 年内实现这个技术, 让这个技术更加可靠并开始量产. 如果实际商品化的话, 可以用来协助在家护养的病人, 为他们显示重要身体状况之余, 可以同步通知家人或医疗机构跟进. 这样的技术在医疗以外, 也可望有其他针对一般消费者的应用之处, 未来的穿戴式装置, 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形态. Unwire HK
4.友达MiniLED 抢攻电竞面板;
台湾面板双虎今年力拱Mini LED, 友达锁定在高阶, 专业应用市场, 目前已经和电竞笔电, 美术应用显示器等客户洽谈产品开发, 规画在下半年出货, 要领先同业量产Mini LED背光显示面板. 至于Micro LED, 友达董事长彭双浪也强调, 公司在业界绝对是在领先群.
彭双浪指出, Mini LED应用在背光上, 使用大量的LED, 增加调光分区数, 要提升LCD面板的色彩与对比度. 一片5~ 6吋的手机面板, 要用到多达5,000颗LED, 以一片15吋的笔记本电脑面板来说, LED使用量更高达7,000颗LED. LED用量增加, 更多分区调光, IC用量也增加, 显示性能提升, 自然成本也大幅提升.
彭双浪表示, 现阶段Mini LED背光成本提升很多, 以笔电面板来看, 一片Mini LED背光的面板, 与传统笔电面板相比, 成本增加了数十倍之多, 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是产品开发的重点. 在成本大幅提高的情况之下, Mini LED 短期内很难变成主流产品, 至少要是1,000美元以上的专业用笔电才有可能生产. 所以友达锁定在对规格要求高, 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应用市场推广, 像是电竞, 以及对色彩准确度要求高的专业应用产品. 目前友达已在跟客户洽谈中, 今年就会有产品推出.
至于Micro LED, 彭双浪表示, 友达投入相当的研发资源, 在业界绝对是居于领先群. Micro LED对台湾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结合现有LED跟LCD两个非常成熟的产业, 不过中间还有很多制程或技术上要突破的地方. 而且LCD技术相当成熟, 成本也极具竞争力, 所以Micro LED要商品化, 必须找到适合切入的市场.
虽然今年韩国面板厂退出笔电面板市场, 不过友达今年更强调高阶笔电市场的拓展. 除了有Mini LED笔电面板亮相之外, 也会有愈来愈多的LTPS笔电面板量产出货. 今年CES上, 联想推出的Lenovo Miix 630, 厚度15.6毫米, 重量仅1.33公斤, 超轻薄笔电却有长达20小时影片播放的续航力, 使用的就是友达的LTPS面板. 工商时报
5.鸿海攻面板 三地扩产;
鸿海集团金狗年全力冲刺面板事业, 台湾, 大陆, 美国三地并进, 旗下群创今年资本支出年增120%至550亿元, 是本土面板厂最大手笔; 与夏普合作的大陆广州增城超视堺10.5代厂也将启动建厂; 美国威斯康星州发展8K+ 5G生态体系核心专区, 也将待融雪后动工.
大陆与南韩面板厂挟官方资源打世界杯, 台湾面板双虎则以经营策略取胜. 群创积极打造智能制造平台, 以更多的新技术与新应用突围; 友达严格执行智能投资原则, 确保获利.
群创规划, 今年资本支出估达550亿元, 较去年的250亿元, 大增1.2倍; 友达预估今年增资本支出约450亿元, 仅年增2.5%. 群创表示, 今年资本支出大增, 主要是支付购入鸿海路竹六代低温多晶硅 (LTPS) 生产线的余款250亿元. 其余300亿元是群创例行性生产线调整及优化.
目前路竹LTPS厂营运模式尚未改变, 仍是鸿海的客户, 群创帮忙代工. 未来会朝价值链提升方向着手, 在客户与产品选择上逐渐优化. 该座LTPS厂的营收已经并入, 去年占群创营收比重约5%至6%.
大尺寸面板布局方面, 鸿海则强化大陆与美国建厂作业. 根据鸿海集团下面板建厂团队规划, 大陆广州增城超视堺的10.5代厂已经展开建厂工程相关作业.
至于先前拍板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发展8K+5G生态体系核心专区, 将等待目前天寒地冻的冬季过后, 于春暖花开时启动建厂作业.
据悉, 鸿海集团威州园区将会先兴建后段模块厂, 以及相关办公等支持设施. 至于10.5代面板厂需要的玻璃熔炉等供应链配合, 恐需花较长的建置时程. 经济日报
6.鸿海集团副总裁戴正吴国际化DNA 带领夏普转型
鸿海集团副总裁暨夏普社长戴正吴担任夏普社长以来, 不只让夏普回到获利轨道并重返东证一部, 他对夏普的转型更是相当有信心, 陆续敲定各项成长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让夏普在基因整合后, 成为一家具创新与创意的国际公司.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戴正吴说, 「夏普要持续获利」的目标仅是一个过程, 总体而言, 夏普未来将持续投资, 更国际化, 在「One SHARP」原则下, 这些一点一滴的整合将让夏普成功转型, 未来不只是一个百年的高科技企业, 夏普亦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夏普正积极发展AIoT (人工智能物联网) , 戴正吴强调, 夏普在迈向全球化的过程中, 也将让夏普基因整合更具国际观, 同时提高附加价值与开拓AI商用发展方向, 不分国籍, 在智能家庭布局引进更多伙伴; 他强调, 加速转型发展AIoT将是这两三年持续发展的方向.
此外, 夏普在健康环境系统事业的领域也深耕60多年, 白色家电在日本已推出回馈当地消费者的活动. 戴正吴也希望, 未来也带给台湾的乡亲更多新健康产品与体验服务, 包含与永龄生鲜合作推出会员制服务, 让台湾乡亲购买夏普家电时, 可以搭配食材箱一起宅配到府.
戴正吴先前也曾多次在周五深夜特地赶回台湾参加夏普活动, 不难看出他对于家乡活动的重视.
谈起自己过往一个人, 单枪匹马地进入夏普公司, 但在进入夏普后他深深感受到公司的团结与服从领导的文化. 戴正吴说, 他性格强悍, 一直是很认真, 讲求时效的做事, 对员工也是赏罚分明, 比如他在日本当地发放「压岁钱」, 用现金激励员工士气.
而戴正吴先前上东京和银行沟通时, 也难得与财会主管一起坐车, 当对方翻开笔记本, 他看到对方是将「压岁钱」放在笔记本里面, 感到相当意外. 对方还表达对夏普公司真正改变的感动.
该名财会主管说, 以前的夏普和现在的夏普最大不同之一, 就是开会时所有300万日币以上的裁决, 都是由戴正吴亲自审批, 而且戴正吴做到可当场立即决断, 说出原因且让员工心服口服.
戴正吴谦虚地说, 因为他一直在郭董的身边学习, 不论是面板, 手机, 相机模块到半导体都相当熟悉, 从设备投资, 营运架构, 产品结构都有一定程度了解, 也是这40多年来培养的功力; 「刚好, 夏普与鸿海有很多领域相似」.
聚焦二大成长战略
回首夏普的这些转变, 戴正吴认为, 上述这些一点一滴地执行下来, 让夏普赚钱是应该的. 过去夏普在2014, 2015年都亏两千多亿, 而他上任半年, 光是节省的钱就超过一千多亿, 更何况管理上不仅是讲求节流, 时效, 也透过布局新技术和全球化的方式来开创新价值, 让夏普更国际化, 有助夏普转型发展.
在夏普的中期计划中, 已定下在AIoT与8K生态系统发展的两大成长战略. 戴正吴表示, 虽然当前8K生态圈的内容推广尚待各界一起努力, 不过, 就算8K相机亏本投入也是相当值得的事, 因为将有助于全面推广高画质内容. 而进入8K时代, 也会与鸿海集团的储存, 通讯与面板等一一串联, 夏普双方在8K生态圈将非常互补与速配.
未来, 夏普研拟进一步在美国投资, 虽然计划都还在进行中, 尚未定案, 不过戴正吴说, 现正在整顿练兵中, 希望整体布局愈快愈好, 这样的投资将能开发高附加价值产品, 不但能持续获利, 也能与鸿海集团发挥互补综效.
而从应用来看, 当地需求绝对不是一毛两毛钱的应用, 戴正吴也说, 在既有航空公司飞机采用夏普面板以外, 未来航天, 航天飞机, 政府机关采购, 甚至是国防领域等, 都可以推动相关应用.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