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是國內第一家聚焦半導體裝備材料領域的產業投資基金, 致力於通過市場化運作, 運用併購整合方式, 推動中國半導體裝備材料實現跨越發展. 有人說半導體是現代產業體系的皇冠, 裝備和材料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 首期規模50.5億元人民幣. 基金出資人(LP)包括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 '國家大基金' ), 上海市, 臨港管委會, 南京銀行和萬業企業. 基金管理公司為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GP' ). 該GP由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浦科投資' )和國家大基金方面組成並由浦科投資控股.
在國家大基金一期運作進入尾期之際, 決策層還是決定向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出資10億元, 這一投資舉動顯得非同尋常, 凸顯了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在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性.
2月6日, 浦科投資董事長, 創始合伙人朱旭東博士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稱: '國家整合電路產業基金一期已經接近尾聲了, 國家大基金原本不打算再投子基金項目的, 但我們這支基金還是得到了國家大基金的獲准出資, 這反映了國家大基金對我們的認可和期待, 我們也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不輕. '
'材料和裝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前提, 當前國內這一領域十分薄弱. 儘管有一些企業起來了, 但能實現產業化的不多; 即便實現產業化能接到訂單也很少, 能接到了訂單又能賺錢的更是少之又少. ' 朱旭東博士稱. 上海也希望藉助整合電路這一波發展, 把材料和裝備這塊薄弱的環節搞起來.
立足上海, 面向全國, 走向全球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將立足上海, 面向全國, 走向全球開展運作. ' 朱旭東博士稱.
據了解,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是500億元上海整合電路產業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金將立足上海裝備材料產業的基礎優勢, 面向海內外開展併購投資, 利用市場化平台致力於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裝備材料集團.
整合電路是高資本, 高技術, 高人才門檻的行業, 為了落實國家發展整合電路產業的總體戰略, 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整合電路產業, 2014年9月24日, 國家大基金正式成立, 規模超募至1387.2億元. 國家大基金在利用資本力量推動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6年1月, 上海出台了地方整合電路產業投資計劃, 總盤子為500億元. 上海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採取 '1+3+1' 的模式運作, 即100億元設計業基金, 300億元製造業基金和100億元裝備材料基金. 製造業基金和設計基金已開始運作了.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成立後, 整個上海整合電路產業投資計劃也就全部落地了.
三支基金的運作模式是不一樣的. '上海設計業基金完全是純市場化的GP運作的, 整合電路製造業基金是由體制內的機構運作的, 我們這支則兼具兩者之間. 浦科投資雖然已經脫離體制, 但我們是非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與體制還有情感上和資產上的聯繫. 因此在政府和市場的聯繫上, 我們具有優勢. ' 朱旭東博士表示.
'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出資參與了我們這支基金, 所以我們也承擔了國家使命. 這支基金的定位是成為國家大基金投資布局半導體裝備材料領域的先鋒隊. 未來幾年, 我國整合電路每年投資額都在5000億元上下, 其中, 70%的投資是採購設備和材料的, 如果中國自己的裝備和材料上不來, 那麼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就相當於拉動了國外的GDP. ' 朱旭東博士稱.
上海是國內最早布局整合電路產業的城市, 有比較好的基礎. 但近年來, 合肥, 成都, 武漢等地有趕超的趨勢, 成為半導體投資的熱土. 目前, 作為國內整合電路產業的重鎮, 上海市領導, 市經信委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發展.
'我們這支基金的運作原則是功能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兼顧, 用市場化手段推動上海半導體產業發展. ' 朱旭東博士稱.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稱, 在各地紛紛高調成立的半導體產業基金中, 上海是最務實的, 也是出資最多的, 但上海半導體產業基金對產業的帶動上, 對本地企業的幫助上, 或許還要更加努力.
'在已設立的兩支基金中, 設計業基金耗資近7億美元併購了芯成半導體, 這是這一輪產業大發展以來通過併購獲得的項目; 製造業基金投資了華力微電子和中芯國際的12英寸生產線, 先進半導體今年也有所動作, 但在設備材料上至今一點動作都沒有. ' 顧文軍稱, '期待新成立的裝備材料基金能為上海併購好項目. '
國際併購要有新思路
'各地發展整合電路的出發點多是對標國際一流水準, 提出的口號是要做國際一流的半導體產業. 那麼就要與海外巨頭正面競爭, 但這其實很難. ' 朱旭東博士稱, 國際上, 尤其是美國對中國資本收購半導體企業非常警惕, 把國外的 '樹' 買來 '栽' 在中國的土地上難度很大.
'思路要有創新, 我國台灣地區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發展半導體,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提出從做整合電路代工起步, 把自己掛在美國矽谷這個晶片設計的 '火車頭' 上, 自己做 '火車頭' 後面的 '車廂' , 美國跑得快, 台灣地區也跟著快, 不是競爭關係. 這是台灣整合電路代工快速崛起的原因, 這是模式創新. ' 朱旭東博士稱.
朱旭東博士表示: '併購投資零打碎敲是不行的, 需要有一個結構性安排. 在併購投資模式方面, 我們形成了整合型投資, 嫁接型投資和引進型投資等多種運作方式. 當然, 我們也會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採取不同的併購策略. 比如, 歐美對我們收購比較敏感, 那麼可以跟他們在中國搞合資公司. '
'我們接下來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內選擇幾個園區進行產業整合和項目落地, 我們已經著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選址與考察, 我們希望上海能夠走在前面. ' 朱旭東博士稱.
浦科投資在官網上稱, 上海裝備材料基金將結合國內裝備材料企業小而散的現狀, 抓住下遊廠商增線擴產的有利契機, 圍繞國內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 依託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產業資源, 上海市以及上海臨港地區的政策優勢, 浦科投資以及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能力, 開展整合型投資, 嫁接型投資和引進型投資等多種運作方式, 充分發揮好資本的力量, 在關鍵細分領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裝備材料企業, 帶動我國整合電路產業鏈的整體躍升.
浦科投資之所以獲得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的運營權, 主要是其之前多起海外併購, 在行業內積累起一定的知名度.
'應該說, 私有化國外上市公司到中國A股上市, 我們是先行者之一, 構思起始於2012年. 當時海內外高科技企業存在明顯的技術差和估值差. 從商業邏輯上看, 私有化國外公司來A股上市是行得通的. ' 朱旭東博士稱.
2013年, 浦科投資率先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晶片設計公司銳迪科發起私有化併購, 但半路卻殺出競爭對手紫光集團. 浦科投資和紫光集團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多番博弈, 最終銳迪科的股東選擇了 '財大氣粗' 的紫光集團, 浦科投資在國家發改委 '小路條' 在手的情況下鎩羽而歸.
所謂 '小路條' 指的是,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 需要先行報備發改委, 發改委審核准許後, 發給相關企業《境外收購或競標項目資訊報告確認函》(俗稱小路條).
不過, 併購銳迪科失敗後, 浦科投資併購了瀾起科技, 這一併購標的異常順利, 也是浦科投資到目前為止賺最多錢的一個項目. '私有化瀾起科技獲得的利潤, 有力地支援了浦科投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朱旭東博士坦承.
浦科投資創始合伙人李勇軍對澎湃新聞記者透露, 前期已經有一些併購項目在談判了, 等到基金正式運營後會進入項目投資階段, 但具體項目不方便透露.
公開消息顯示: 本輪從國家到地方成立的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盤子高達6000多億元. 目前, 國家大基金正在醞釀二期, 預計二期規模也將超過千億元, 加上地方基金二期, 可能一二期總盤子將直逼一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