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紫光長江存儲談判擬用其快閃記憶體晶片

1.蘋果與長江存儲正在談判擬採用其快閃記憶體晶片;2.提早一年! 中移動將在2019年推出5G服務;3.手機供應鏈第三季度才會明顯回溫;4.IHS: 無線充電產品出貨量年增40%, 明年將翻倍;5.穀歌Pixel手機2017年出貨390萬部, 吸收HTC團隊效果看今年;6.分析師預測2019年新款iPhone或搭配屏下指紋

1.蘋果與長江存儲正在談判擬採用其快閃記憶體晶片;

集微網消息, 據日經新聞披露, 蘋果正在與受到中國政府支援的長江存儲器技術公司進行談判, 購買其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這將標誌著這家美國巨頭首次從中國記憶體晶片製造商那裡購買記憶體晶片, 此舉或將大幅促進中國存儲產業發展.

如果雙方最終達成協議, 這意味著蘋果將首次從中國廠商採購記憶體晶片. 對於長江存儲而言, 這無疑是個重大收穫. 雖然初期的訂單量可能不大, 但能贏得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 對於一家成立不久的企業而言實屬不易. 對於中國而言, 與蘋果的交易將有助於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 政府機構在半導體領域已經展現出大舉投資的意願.

蘋果是否是迫於壓力從中國製造商那裡購買晶片尚不清楚, 畢竟, 中國方面已經認識到應該對希望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技術公司施加壓力. 據一位業內高管表示, 可以肯定的是, 與中國企業的交易將有助於蘋果公司在這一市場的擴張.

目前, 尚未有中國公司生產存儲晶片. 據悉, 長江存儲的首個生產線位於武漢市, 一期投資240億美元, 含3座全球單座潔淨面積最大的3D NAND Flash生產廠房, 目前一號生產及動力廠房已經在2017年9月封頂. 今年晚些時候, 長江存儲將正式量產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因此, 即使雙方達成協議, 最快也要等到2019年才能供貨. 業內人士稱, 長江存儲可能要到2020年之後才能以蘋果要求的標準進行量產.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 蘋果將把這些晶片用於新款iPhone, 特別是其它一些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

當前, 蘋果主要從日本的東芝, 美國的西部數據, 韓國的SK Hynix和三星電子等頂級記憶體晶片廠商那裡為iPhone採購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據上海一家研究公司CINNO的分析師Sean Yang表示, 蘋果是全球最大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客戶, 2017年總需求達到1.6億gigabytes, 佔全球需求的15%.

NAND快閃記憶體存儲資訊並且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是幾乎所有電子設備中最昂貴的組件之一. 例如, iPhone X具有64G和256G版本, 中國地區售價分別為人民幣8388元, 9688元.

Sean Yang表示, 由於蘋果將只使用符合其高標準的組件, 向這家美國巨頭供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幫助製造商提升產品質量. 同時也將提高其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幫助其迅速成長為市場中的國際玩家.

長江存儲於2016年7月26日在武漢新芯整合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正式成立, 公司主要股東包括中國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紫光集團, 湖北政府等, 目前為清華紫光集團的子公司. 該公司被視為中國在存儲領域趕超並挑戰諸如三星電子, 東芝, SK海力士, 美光和英特爾等市場領導者的希望, 這幾家市場領導者壟斷了2017年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和其他當地媒體報道, 清華大學和長江存儲曾嘗試與美光, SK海力士和英特爾等外國同行進行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許可授權, 但談判沒有重大突破.

紫光方面否認曾與美光和SK海力士談過, 但拒絕評論是否會尋求與英特爾合作. 2014年, 這家美國晶片巨頭曾為紫光旗下控股公司 (注: 此前的展訊) 投資15億美元, 持股比例達20%.

英特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它與紫光有著多年的穩固關係, 但這種關係的條款是保密的. 該公司拒絕評論是否會將其3D NAND快閃記憶體專利授權給這家中國集團公司.

蘋果與長江存儲科技皆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正堅持不懈地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都傾注了大量資金, 並向海外尋求收購機會. 但考慮到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在這一領域正面臨著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阻擊, 包括禁止中資收購, 阻止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 限購先進技術等.

在2015年, 由政府支援的紫光集團試圖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 但是被美國政府否決了, 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 這家中國集團後來終止了38億美元的投標, 在2016年美國當局審查了投資後, 成為西部數據的第一大股東.

對於蘋果而言, 它需要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地區之間取得平衡, 後者是其主要市場之一和最重要的製造基地. 蘋果也必須保證自己的記憶體晶片供應鏈. 在2017年, 該公司以2萬億日元 (合177億美元) 的價格加入了由美國私人股本公司Bain Capital牽頭的財團, 以投資東芝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部門.

NAR統計的 2012年以來蘋果公司供應商數據顯示, 2017年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的數量已經翻了一番, 達到了19家, 而2012年只有7家.

此外, 在去年的十月至十二月期間, 中國已經是蘋果的第三大市場, 占其882.9億美元營收的近20% , 僅次於美國和歐洲.

蘋果CEO Tim Cook顯然已經將中國市場視為重中之重. 自從他2011年執掌蘋果以來, 已經對中國進行了12次訪問. 僅在2017年, 他就在3月, 10月和12月前往中國, 希望加強與當地合作夥伴和政府機構的聯繫.

去年7月, 蘋果公司從App Store的中文版中刪除了幾項VPN服務, 這些服務可以幫助中國用戶繞過防火牆. 此舉嚴重限制了中國網民訪問外國網站. 根據中國當局的要求, 它也在2016年底下架了紐約時報的應用程序, 許多人認為這一舉措相當於審查.

去年12月Cook在中國廣州的一個財富論壇上回答有關移除中國App Store中的 VPN的問題時表示: '當你進入一個國家並參與一個市場時, 你需要遵守該國的法律和法規. '

'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的希望是, 一些服務能回來, 我對此抱有很大希望, 並對此非常樂觀. '他補充道.

另一方面, 蘋果也表示將投入3500億美元用於幫助美國經濟增長, 並在五年內創造2萬個就業崗位. 特朗普總統在選舉期間就曾質疑蘋果公司依靠全球供應鏈, 而不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產品, 從而導致國內製造業下滑並導致美國人失業.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 蘋果已經投資雷射元件供應商Finisar 3.9億美元用於研發, 以及幫助其在當地創造500多個就業崗位.

2.提早一年! 中移動將在2019年推出5G服務;

集微網 2月14日綜合報道

5G 已經成為全產業鏈共同的期待, 而擁有核心技術和話語權的廠商也正在加緊推進.

日前, 有消息稱, 中國移動公司計劃在2019年底前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5G服務, 比原定的2020年提前一年.

據悉, 此次中國移動採用了 '分層分組網路(SPN)技術' , 該技術將有助於運營商管理網路的架構, 頻寬, 流量, 延遲以及時間同步, 使提前普及5G服務成為可能. 分層分組網路(SPN)技術被視為5G網路的一項關鍵技術, 它將允許操作人員有效地在特定的應用程序中分割網路的某些部分.

中國移動表示, SPN技術與柔性乙太網(Flex E)的結合將保證傳輸層各層之間的服務質量和層級隔離. 中國移動希望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ITU)對SPN進行標準化, 並已獲得了硬體和軟體測試公司Viavi的支援, 以建立一個由網路設備製造商, 晶片開發人員和無線電收發器製造商使用的通用互動平台.

Viavi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奧列格說: '為了實現中國移動在2019年底前推出5G服務的目標, 包括SPN在內的主要技術必須由國際電信聯盟進行標準化. 我們已經提高了自己的測試技術, 以滿足這一目標. 我們已經為中國移動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為中國移動生態系統的合作夥伴提供可操作的網路基礎設施. '

對於5G 韓國似乎更迫不及待. 據悉, 韓國聲稱, 正在韓國平昌舉辦的第 23 屆冬奧會將實現5G 商用.

有媒體報道, 在距離平昌冬奧會主場館僅三公裡的山坡上, 有一個人口僅為數百人, 被稱為 '易亞志' (音譯) 的小村莊. 這座看似與高科技毫無關聯的小山村, 已成為全球首座5G全覆蓋的村莊.

常駐該村的韓國電信 (KT) 工程師告訴記者: '以危害這座村莊農作物的野豬為例. 其實, 野豬是聰明得難以置信的動物, 目前也的確有試圖藉助於通信技術驅逐野豬的裝置, 但現有的4G網路尚無法分辨野豬的具體狀態, 傳回的映像也較為模糊, 嚴重影響了驅逐系統的使用效率, 甚至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因此而遭到誤傷. '

對於韓國聲稱的5G 網路, 此前有專家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表示, 5G完整標準還未落地, 所以韓國聲稱的5G網路商用其說法和宣傳作用大於實際應用. (校對/藍天)

3.手機供應鏈第三季度才會明顯回溫;

集微網消息, 蘋果和安卓陣營的智能手機都出現庫存調整現象, 手機晶片供應鏈預估, 因庫存調整和新機遞延效應, 整體手機零組件在第3季才會見到明顯的拉貨動能.

去年全年智能手機市況不如預期, 各大手機廠一路下修全年出貨量, 除了蘋果iPhone銷售量持續下滑外, 原本呈現仰角式成長的中國品牌廠也紛紛放緩成長步調.

其中, 華為去年出貨量約1.53億台, 年增一成; 第二大廠OPPO和第三大廠Vivo分別預估不到1.1億台和1億台以下, 年增率大約都是一成, 低於最早預估的三到四成, 只有小米相比前年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由於下半年新機賣不動, 手機廠紛紛下修今年第1季對零組件的拉貨量, 且拉貨量均較去年同期衰退.

手機晶片供應鏈認為, 農曆春節長假的銷售情況, 將是能否去化庫存的重要指針, 進而決定3月起是否有機會出現第一波補貨動能.

目前看來, 各廠今年首波新機上市期大約落在4到5月, 對零組件供應鏈來說, 第2季將因新機鋪貨而需求微增, 第3季備貨效應將較為明顯.

4.IHS: 無線充電產品出貨量年增40%, 明年將翻倍;

集微網消息, 研調機構IHS Markit統計, 2017年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消費電子裝置出貨近5億套, 年增40%, 預期2019年有望達10億套規模.

IHS Markit指出, 智能手機是去年無線充電市場快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繼三星(Samsung)去年4月推出的旗艦機Galaxy S8後, 蘋果(Apple)去年的新機iPhone 8及iPhone 8 Plus也跟進導入無線充電技術.

在小家電應用方面, 無線充電則以電動牙刷為主, IHSMarkit預期, 至2026年有望成長至1億套以上規模.

IHS Markit預期, 智能手機廠商推出智能手錶將不斷成長, 至2022年出貨量將可超越9000萬套. 2019年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消費電子裝置出貨可望達10億套規模, 至2022年將可達20億套.

隨著無線充電市場的快速成長, 包括微控制器(MCU), 電子元件在內的廠商兆易創新, 順絡去年在這一市場領域都有較好表現.

5.穀歌Pixel手機2017年出貨390萬部, 吸收HTC團隊效果看今年;

集微網 2月14日報道

雖然掌控者安卓系統, 但是穀歌從來都沒放棄過製造硬體計劃.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數據顯示, 穀歌2017年的Pixel和Pixel 2設備出貨量總計為390萬台.

IDC分析師, 研究總監弗朗西斯科·傑羅尼莫表示, 這個數字包括了穀歌的兩代手機, 即Pixel 1和Pixel 2. 與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5億部的出貨量相比, 這隻占 '很小的部分' . 而僅僅在2017年第四季度, 蘋果就賣出了7730萬部iPhone.

該分析師還表示, Pixel手機在2017年的銷售速度加快了一倍. 而另外一家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的數據也提供了相同的結論: 穀歌在美國手機市場的份額從1.8%增長到2.8%.

雖然數量看起來不多, 但是穀歌還在繼續加碼Pixel手機研發團隊.

今年1月30日, 穀歌和HTC 共同宣布, 穀歌以11億美元代價收購HTC Pixel團隊已經正式完成.

根據協議內容顯示, 完成本次交易後, 穀歌將獲得整個HTC Pixel團隊, 其中包括2000多名智能機專家, 這相當於目前HTC工程團隊的1/5成員數量. 同時, 這也使台北成為了穀歌在亞太地區最大的工程中心. 除了團隊外, HTC還將部份智慧財產權非專屬授權予穀歌.

對於此次交易順利完成, 穀歌硬體業務負責人裡克·奧斯特羅(Rick Osterloh)評價道: '未來幾年, 一支才華橫溢的團隊將致力於為大家帶來更優秀, 更創新的產品. ' (校對/藍天)

6.分析師預測2019年新款iPhone或搭配屏下指紋

集微網消息, 如果你還沒習慣iPhone的 '瀏海' 造型? 不妨等等看. 針對2018年, 2019年的新款iPhone, Atherton Research副總裁暨首席分析師Jean Baptiste Su進行了預測, 大膽推論蘋果有機會在2019年新iPhone中導入 '屏下指紋技術' , 讓Face ID, Touch ID共存於新iPhone之中.

Jean Baptiste Su認為, 2018年除了新iPhone X之外, iPhone X Plus會以6.2吋屏幕的狀態現身, 對比2017年的款式(iPhone X)不會有太多改變, 2019年蘋果將為新款iPhone加入屏下指紋技術. 經過幾個月的測試後, 他認為iPhone X搭載的Face ID(臉部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不如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多元與可靠, 因此推測蘋果將會在2019年替iPhone加入屏下指紋技術.

此外, 他也推測2019年iPhone的 '瀏海' (TrueDepth相機)將會縮小, 這一點則跟先前韓媒的看法類似.

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則指出, 2018年新iPhone總共有三款, 搭載OLED屏幕的將有5.8吋, 6.5吋款式, 還有搭載6.1吋LCD屏幕的款式. 針對iPhone X所搭載的全新Face ID技術, 郭明錤曾表示, 蘋果正在評估使用者的回饋, 如果效果不如預期, 蘋果有機會轉向, 回頭使用指紋識別技術.

儘管Vivo X20 Plus率先實現了首款屏下指紋識別, 但仍在特定區域完成. 如果屏內指紋識別技術可擴展全屏幕, 相信蘋果不動心也是不可能的.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