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微李陽: 他讓廣字型大小晶片飛向全球

6年前, 哈佛大學博士後, 清華大學博士李陽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 選擇了來到廣州創業. 儘管團隊裡只有自己和搭檔兩個 '光杆司令' , 公司也只有空蕩蕩的四面牆, 但李陽卻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豪氣萬丈, 他和搭檔立下了自己的創業願景: 創新引領者, 行業領導者.

不到3年, 李陽和團隊就初步實現了他們的第一個目標: 他帶領團隊創造性地開發出射頻器件方面的可重構顛覆性技術, 他們是全球第一家實現可重構多頻多模射頻前端技術並量產的晶片公司. 其產品性能優於國內外各大廠商的同類產品, 同時成本降低了一半多.

下一步, 45歲的李陽決心帶領團隊向行業領軍人的目標前進, 儘管如今全球手機射頻前端和晶片產業被高通, Skyworks等巨頭牢牢佔領, 但李陽認為國產 '攻芯戰' 的號角已經吹響, 自己的團隊完全可以憑藉技術專利實現 '彎道超車' , 他說: '未來我覺得射頻前端市場70%的客戶都會在中國, 那這裡一定會產生全球第一的供應商. '

文,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詩藍

射頻器件是無線連接的核心, 凡是需要無線連接的設備必須具備射頻器件, 在物聯網應用推動下, 未來全球無線連接數量將成倍的增長. 當今射頻面臨的核心挑戰是解決服務需求和網路容量爆炸式增長所需的更多蜂窩頻段. 在廣州開發區科學城創新大廈一個不起眼的辦公室裡, 45歲的李陽及其團隊開發出了顛覆性的射頻器件可重構技術, 解決了這個難題.

離職外企 歸國創業

臨近春節, 李陽還在忙, 寬敞的辦公室裡堆著許多專業書籍, 如今他已鮮少有時間翻閱, 作為CEO的李陽需要處理公司各類事務. 儘管事務雜亂, 但在談話中, 李陽一直態度和煦, 輕言細語, 透出一股儒雅. 受 '工程師文化' 影響頗深的李陽不喜自誇, 他認真地糾正每一句別人對他不當的讚美, 追求科學數據般的精確. 儘管人們常稱呼哈佛大學博士後的他為 '學霸' , 但他卻覺得, '學霸這個詞到現在我都沒能很好地接受' .

1991年, 李陽從東北老家來到清華讀書, 當時他被分配到了微波技術專業. 彼時, 微波技術十分冷門, 李陽卻坐著 '冷板凳' 一路讀到了博士, 而如今微波射頻器件成為智能機, 人工智慧, 物聯網發展的關鍵. 回想起來, 李陽並沒有將自己的堅持歸功於自己的眼光, 他聲音裡帶著笑意, '那個時候專業是分配的沒有選擇, 回頭看的話, 自己是運氣比較好. '

博士畢業之後, 2003年, 李陽前往哈佛大學讀博士後, 在此學習期間李陽更加堅定了自己一直以來的一個想法——去做技術. 博士後畢業之後, 李陽便開始在美國派更半導體, 思佳訊 (Skyworks) 等半導體行業的巨頭公司工作, 這些擁有大量技術專利的公司對於李陽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成長平台. 面對高收入和高成長性的工作機會, 李陽卻開始準備回國.

回不回國, 對於李陽來說, 從來都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其實我去美國都不是一個很心甘情願的選擇. ' 李陽笑道, 在美國期間他一直渴望回來, 此時, 廣州開發區赴美國波士頓開展招才引智工作, 給出了系列優惠政策, 李陽當即就心動了.

'我感覺這是國家提供的曆史機遇, 我一輩子能活在這個時代, 是蠻幸運的事情. 我們總要做點事情, 為祖國做點事情, 這種成就感可能會更強. ' 帶著 '做點事情' 的衝動, 李陽和在美MBA好友郭耀輝兩人2011年回到廣州, 在開發區建立了廣州慧智微電子有限公司.

招兵買馬 一波三折

創業的初期永遠伴隨著各種問題, 李陽和搭檔也不例外. 一直從事學術研究, 技術開發的李陽如今要面對公司初創期的各類瑣事. 首要問題便是組建團隊, 回國之後李陽才發現, 廣東在整合電路領域的人才儲備並不深厚, 他們足足花了三個月才招到第一個工程師.

彼時李陽的公司尚未裝修好, 他們只好在別處面試應聘者. 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初創公司, 連招聘場地都與描述不一致, 應聘者難免覺得這是 '皮包公司' , 李陽不得不大費口舌和應聘者解釋. 回想起來, 能招到人, 李陽自己都覺得很 '神' .

經過幾個月的招聘, 李陽組建了十來個人的小團隊, 初具規模. 他把自己想做可重構技術的想法告訴了同事們. 也許在 2G, 3G 時期, 智能手機需要支援的頻段尚不多, 但隨著 4G , 5G的發展, 業界迫切需要小面積, 低成本的射頻前端產品.

以往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 通常採用每個頻段用一個單頻段功率放大器的方案, 隨著頻段增多, 功率放大器數目會快速上升, 成本增加, 面積增大.

而可重構技術, 是用軟體的方式定義硬體, 使用同一組器件便能夠在多個頻段和多種模式間重複用, 使得基於該技術的功率放大器產品具有尺寸小, 支援頻段多, 低成本等特點.

'軟體定義的射頻器件一直是大家的夢想, 可重構的射頻器件從2003年起國外就有大公司在做, 但就是做不出來. ' 李陽能否帶領他們做出來? 新加入的同事們也並不確定, '剛開始一些人是看我的履曆, 覺得至少可以過來學點東西才來的, 完全是對我個人的信任. '

PPT招商 堅定前行

儘管新同事們半信半疑, 但李陽卻目標堅定, 最開始團隊在研發射頻器件時, 功率只有22dbm, 而行業常用的標準是28dbm, 對於一些公司來說, 此時放棄原來的目標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但李陽沒有這樣做, 在自己認為對的研發方向上李陽異常堅定, '如果最後發現是最初判斷錯了, 那就接受這個結果. 但是一定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懷疑這條路走不通, 因此而放棄. '

'想明白' 是李陽對自己的要求, 更多時候他寧願慢一點, 也要想明白. 意志堅定, 方向清晰的李陽很快打動了自己的第一個投資商, '現在大家都在 '黑' PPT, 但我真的是靠幾頁PPT打動了投資商. ' 李陽說起來還忍俊不禁, 他很感謝第一個投資商對他的信任.

想清楚之後李陽就帶著團隊日以繼夜地研發, 最忙的時候李陽幾乎是住在了公司, 晚上工作到清晨五點, 回去休息一會兒九點十分左右又過來上班. 他總是拿戰爭年代計程車兵與自己對比, 覺得自己 '這點壓力不算什麼' . 他有些感歎, 語氣中帶著懷念, '那段時間真是拼了. '

創業初期, 李陽就想過, 萬一失敗了會怎樣, 但結論是 '再差不也就那樣' . 2014年李陽和團隊終於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可重構設計的 AgiPAM 技術, 他和團隊都如釋重負, '大家開玩笑說這件事之後, 無論以後我們公司怎麼樣, 還可以回去和孩子吹吹牛, 說咱們確實做到了很多人沒有做到的東西. ' 李陽笑道, 他不懼怕失敗, 更不懼將來. '後面我們有很多新的挑戰, 我們會在我們的框架上不斷加以改進. '

2015年, 李陽和團隊開始向市場推出慧智微電子的拳頭產品, 經過兩年半的時間, 慧智微電子就接到了來自聯想, 中興, 海爾等國內手機廠商與國際運營商的訂單, 訂單遍布全球, 而如今慧智微電子每月有幾百萬片的射頻前端晶片出貨量.

然而, 李陽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公司與國際大廠商的差距, '2016年, 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人民幣左右, 並且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發展, 這個市場規模還在不斷地擴大, 然而現在市場主要掌握在美國和日本廠商手中. '

對話李陽

中國人的文化歸屬感很強

廣州日報: 在國外廠商壟斷射頻前端市場的情況下, 國內廠商的機會在哪裡?

李陽: 未來的世界是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萬物怎麼互聯? 它一定不是通過有線的方式, 而是無線, 所有的無線連接都需要用到射頻晶片. 但是如今中國整合電路元件的進口額是超過石油的, 同時整合電路發展也關乎國家資訊安全. 所以大家都很希望把這個事情做好.

現在如果國內廠商想在射頻前端市場上提高佔有率, 還是要在4G, 5G, 物聯網等戰場上發力. 但這些領域技術壁壘比較高, 有兩個壁壘, 一個是能不能做得出來, 一個是做出來對別人的專利是否會侵權, 國外一些廠商在這些領域有大量的專利.

只有在新技術領域早做儲備, 才有可能在智慧財產權方面規避傳統方案的智慧財產權風險, 並對後進者形成專利壁壘. 儘管現在我們規模還不是很大, 但我們現在做到了第一件事情, 就是打破技術壟斷, 同時也戰勝國外同行裡的佼佼者. 第二件事, 就是你在演化的過程中, 至少速度不能比他們慢.

目前來講, 至少技術上我們是領先的. 還有就是, 當年美國, 日本的整合電路為什麼強, 是因為以前大量的移動廠商都在那裡. 世界各國的情況都一樣, 產業鏈離哪裡比較近, 巨頭就會從哪個地方凸顯. 未來, 我覺得射頻前端市場70%的客戶都會在中國, 那這裡一定會產生全球第一的供應商.

可重構的技術

廣州日報: 可重構技術為什麼是顛覆性的技術?

李陽: 我們實際上是做了一個很不同的技術, 可重構的技術, 也可以稱為軟體定義的硬體, 軟體定義的射頻晶片一直是大家的夢想, 但是因為技術路線, 處理方法等問題大多沒成功. 軟體定義的硬體好處在於它能應對未來的一些變化.

我相信日後技術迭代速度會越來越快, 很可能過一段時間, 這種技術就過時了. 這些對手機來講可能不是個問題, 因為兩年換一次, 但智慧城市裡要用到的水表, 氣表, 井蓋, 路燈, 監控等等,這些設備都要求可靠性高, 運行時間長. 如果地下管道需要某些改變, 把它挖出來重新鋪一遍顯然是很差的主意. 我們軟體定義的晶片就涵蓋了未來的需求, 比如說你需要新頻段, 也需要新的這種調製方式, 我的晶片已經支援了, 只不過要通過軟體重新改一下.

並且我們是低成本的, 大家的射頻晶片其實要支援非常多的標準和頻段, 傳統做法是用不同的器件去支援不同的頻段和標準, 我們可重構的技術是在不同的頻段裡給一個不同的代碼, 他就可以在高頻段用高頻段代碼, 在低頻段用低頻段代碼, 這樣就把多個器件 '融' 為一個, 成本自然就低了.

最重要的是 '求真'

廣州日報: 國內的學術經曆和國外的工作經曆讓你形成了哪些習慣?

李陽: 在清華和哈佛時的一些習慣就保留到了現在, 比如說遇到一個問題的話, 習慣於自己先去想一想, 然後再去看論文. 先自己做一個獨立思考, 然後再去看看別人的工作.

這些年我積累下來的東西, 最重要的就是 '求真' 二字. 所有的 '大牛' 都是要被否定的, 自己要想明白, 然後通過實驗去驗證.

廣州日報: 你如何看待歸國創業潮?

李陽: 在今天, 我相信回國已經是一個很自然的做法, 不回來, 反而需要很多理由. 中國人的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都很強, 大家都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事情, 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有自己的印記.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