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 在2017年正式對外宣布, 他希望能讓軟銀成為存活300年的企業, 至於此構想的計劃, 則在2018年2月的財報發表會中說明, 孫正義命名為群戰略. 孫正義表示, 從事單一事業的企業, 如軟銀創業時的IT事業, 壽命大概只有30年, 不管創業時的事業模式多新穎特出, 30年後也將到達極限, 這之後就算不倒閉, 也只能維持, 想維持10倍的300年時間, 實力有未逮; 比方1981年問世的PC, 2012年以後全球銷售量開始下滑, 大致就符合30年原則. 因此, 要讓企業存活300年, 需要的就是不斷創造與轉換事業, 19~20世紀有許多財閥, 就是不斷朝本業以外投資, 當某個事業減弱時, 可以靠其他事業維持集團生存. 但是, 財閥體系要確保生存300年, 還是不容易, 比方日本首屈一指的財閥, 三菱集團(Mitsubishi), 事業體系確實橫跨多個領域, 但幾乎沒有哪個領域是業界第一與世界第一, 這種財閥可以說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 但不是孫正義理想中的企業, 持續帶動社會與人類發展的不死鳳凰型企業. 孫正義希望的群戰略, 就是集團每個部分在其各自產業領域, 都是業界冠軍, 這樣才是有價值的企業. 至於孫正義要如何實現其群戰略, 孫正義指出, 核心就是在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利用每組1,000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 投資各項業界頂尖企業, 不管是現在的霸主, 還是現狀仍小但潛力雄厚的新創企業, 甚至是同時投資Uber, 滴滴出行, Grab, 總和達業界之冠的方式. 財閥也會通過購併的方式, 取得新創企業的經營權, 但孫正義指出, 群戰略要求的不是購入經營權, 軟銀對外投資常常只是購入20~30%股權, 經營還是由原來的團隊執行, 避免老人與外行人跨入新創且不熟悉領域常見的錯誤決策問題, 群戰略要求各事業公司有高度自律性, 並自行上市籌資, 擴大集團資本. 而且, 軟銀不但不堅持購併, 甚至也不要求出資企業改名或掛軟銀品牌, 因為業界之冠的公司, 其既有品牌的價值, 甚至經營人員的傲氣, 都比強迫改名更有價值; 而對於有經營眼光的經營者, 自然會了解到利用軟銀的資金, 品牌, 與平台, 與其他各種產業的翹楚合作, 能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創造多少價值. 日本MyNaviNews指出, 2016年被軟銀購併後下市的安謀(ARM), 不符合孫正義在群戰略說明中的解釋, 這是意味安謀是個例外, 亦或未來安謀還會再上市, 都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