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開年第一月乘柴事業部就以19656台的產量迎來了開門紅, 月產量再創新高, 刷新了乘柴事業部的曆史記錄. 說到乘柴,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D系列的主戰場, 那裡所生產的德威系列是雲內的拳頭產品.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D系列的輝煌多麼來之不易, 它也曾有過黯淡歲月.
記得2012年, 2013年時, 月產量才1000台左右, 有時一天產量才幾十台. 面對這樣的局面, 董事長楊波提出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決策徹底扭轉了D系列的困境, 蛻變新生, 這項重要決策就是—— '產品變商品' . D系列順利與商用車進行了匹配, 不再局限在乘用車的應用, '黑貓白貓, 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 不論運用在商用還是乘用, 只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就是好產品. 同時, 乘上國家排放標準的升級的春風, 公司D系列市場需求逐漸開啟, 正式破冰起航.
2015年6月2000台, 2016年12月8000台, 2017年1月10000台, 記錄在一次次被刷新.
天下功夫, 唯快不破. 為了搶佔先機, 在2018年迅速佔領市場, 公司下達了1月份 20000的生產任務. 面對產量翻番的任務, 他們行嗎?面對質疑, 乘柴事業部的全體員工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排除萬難, 披星戴月, 堅決奮戰開門紅. 有一些員工被肆虐的流感襲擊了, 帶著濃濃的鼻音依然堅持工作;全員31天堅守崗位, 車間領導, 普通員工都是如此. 在採訪中得知車間一位員工的愛人在生產安全部主要負責物料採購工作, 也是此次保供大軍中的一員,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工作, 家庭無法兼顧, 夫妻倆毅然將一歲多的兒子送回了老家, 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保供攻堅戰中. 在走訪中, 發現一線員工中20來歲的年輕人佔了很大比例, 問及辛不辛苦?他們都表示能夠克服, 工廠有淡季旺季是正常的, 大家都在拚命幹. 年輕小夥們開玩笑說, 都沒時間談戀愛啦. 儘管工作繁忙, 但我們職工的臉上從未失去笑容, 他們目光堅定, 內心充滿陽光, 讓這個冬日也充滿溫暖.
月產2萬, 乘柴是如何做到的?記得2015年6月, 產量達到了2000台, 可就是這2000台, 乘柴生產起來也很吃力, 裝配線兩班全開, 加班加點, 也才勉強滿足裝機需求. 為了提升產能, 乘柴聯合技術中心, 設備動力部, 生產安全部, 質量部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提速: 第一, 設備節拍的提速, 通過錄影觀測, 秒錶統計出設備運行的時間和運動軌跡, 按最短路徑的原則對機器人及自動設備的進行優化, 縮短等待時間, 提升自動設備的節拍;第二, 利用標準化生產的工具, 對現場每一個工位進行節拍統計, 找出瓶頸工序, 從人員的動作, 物料的取放, 工具工裝的使用, 工藝合理性, 質量檢查點等方面找到優化的途徑, 設計專用料架, 規範物料的擺放, 減少操作人員反覆轉身, 彎腰取料等冗餘動作, 提高生產線平衡率, 消除設備等人或人等設備的而產生的浪費;第三, 強化管理職責, 細化檢驗, 突擊隊員, 施工員的工作職責, 在產品換型, 物料變更, 節拍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及時援助, 充分做好生產準備, 讓生產線持續流動.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科學改進及全體乘柴事業部員工廢寢忘食的努力拚搏才換來了著不易的成績. 面對成績, 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 居安思危, 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公司在搶抓難得機遇, 加快發展的重要時刻, 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迸發激情與智慧, 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改革與創新, 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勇氣與擔當. 我們要主動學習提升能力, 緊盯目標全力以赴, 在緊抓產量的同時不忘質量, 創新發展, 拓展思路, 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我們有信心, 有決心, 乘柴事業部年產20萬台的目標, 我們能贏!